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飘着书香的园林——可园(一)

(2016-03-08 21:38:28)
标签:

可园

苏州园林

书院

图片

杂谈

分类: 苏州园林

     苏州众多园林中唯一的一座书院园林——可园。

    嘉庆十年(1805年),在原园林旧址上创建一所官办书院——“正谊书院”。道光7年(1828年)重修可园,并划归入“正谊书院”,成为书院园林。自此,可园延续了她的书香:辛亥革命时期,张默君女士在此创办《大汉报》;民国时期,江苏省立苏州图书馆设在这儿,挹清堂便是阅报室,濯缨处则为儿童阅览室;后来它又成为苏州医学院的一部分。直到去年十月份经整修后重新开放。

    可园的历史追溯至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年-960年),也就是唐朝后、宋朝前的这一时期,比苏州拙政园还早500多年历史。岁月如流,朝代变幻,几经荒芜,其主人也改变知多少。其中有宋朝名将韩世忠将这里建为私宅(1134年,包括沧浪亭),称为“韩园”;清朝雍正期间(1731年),江苏巡抚尹继善能诗善画,喜治园林,因为这里距离巡抚衙门比较近,为接待官吏、举办一些活动比较方便,就在此地建造了一处园林,名叫“近山林行台”,附属的花园就起名叫作“近山林”,取孔子“智者乐山,仁者乐水”之意,又名“乐(音耀)园”。乾隆后期某大吏误为行乐不可取,易名“可园”。清朝在诗人沈德潜在可园西侧有“沈德潜讲堂”和生祠(约1750年左右);1805年(清嘉庆十年)在此建立“正谊书院”;1828年(道光七年)重建可园并入正谊书院,太平天国期间毁于战火;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建“学古堂”,复建园林;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设“游学预备科”(官派出国留学生培训机构);民国期间被用作省立苏州图书馆;这次整修之前是苏州医学院的一部分。

    可园作为授业传道之圣地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了,处处透出浓郁的古代学堂的气息,身居其中,心里多了一份宁静和优雅。
    清代学者朱珔(正谊书院讲席)在《可园记》中叙述:“园之堂,深广可容。堂前池水,清,可挹,故颜堂曰“挹清”。池亩许,蓄鱼,可观兼可种荷。缘涯磊石可憩,左平台临池可钓,右亭作舟形,曰“坐春舻”,可风可观月,四周廊庑可步,出廊数武,五三楹,冬日可延客,曰“濯缨处”,盖园外隔溪即沧浪亭,故援儒子之歌可以濯缨也。迤北复有小园,有小池,池上启轩,列碑五六,可考曩迹。余内舍可读书,可居眷属,而园境尽矣。”

    文中记述了可园的布局和建筑,也说出“可”字的精义:可舀水、可观鱼、可赏荷、石可憩、池可钓、可听风、可观月、可漫步、可延客、飘着书香的园林——可园(一)可考古、可读书、可居住

    可园与沧浪亭门户相对,隔水相望,有石桥相连。可园内建筑有:挹清堂、挹清池(小西湖)、思陆亭、濯缨处、学古堂、博约楼、冬合楼、一隅堂、陶亭、坐春舻、瓢亭、浩歌亭;假山、梅园。园面积仅仅五亩,然而楼阁亭榭、池山林木俱全。

    可园大门坐北朝南,门前三曲石桥对着的是沧浪亭的大门上。可园的大门是苏州传统民居的石库门形式,门楣上方有砖雕,刻有“可园”二字。这两天正是沧浪亭兰花展期间,小河边都是卖兰花草的农民,便宜的十多元一株,贵的要三五百元。

入口石库门
飘着书香的园林——可园(一)
    进门是一用花窗民风隔也的小小的门厅,顶上的有匾额“近山林”,取孔子“智者乐山,仁者乐水”之意:

飘着书香的园林——可园(一)
    绕过屏风,白色的围墙把可园包围起来,屏风和围墙形成一个小天井。天井围墙正面有一个月亮门洞,让我们一窥可园半遮脸的芳容:
飘着书香的园林——可园(一)

    天井侧面是一个汉瓶式宕门,有一曲桥通向坐春舻和西部花园:

飘着书香的园林——可园(一)
    月亮圆洞门直对水池,水池名叫小西湖(又名挹清池),北岸的主厅挹清堂正好套在圆洞中,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飘着书香的园林——可园(一)
    跨进月亮洞门,视野赫然开朗,面前是一汪清澈的池水,称“小西湖”,它是可园景观最核心的部分,主要景观大多围绕它分布。池塘的北岸是可园的主厅,名叫“挹清堂”,它位于景观的南北主轴线上。厅堂前有一平台,池涯岸磊石栏杆可供休憩、观鱼、赏荷。厅门柱对联“检诗书百卷近今博古,赏池水一泓正本清源”。

飘着书香的园林——可园(一)
挹清堂

    挹清堂,面阔三间,南面为落地长窗,东西为隔扇和落地长窗,北面为半窗,四面通透,古时为书院掌教接待客人的场所。飘着书香的园林——可园(一)
    厅堂内一付对联是:“风雅轩昂三吴文士有行止,水源清澈千里川流无所求”。北墙一排古色古香的大书橱,上面整齐地放着线装古籍。透过挹清堂的落地门窗看园池景色,别有情致。
飘着书香的园林——可园(一)
坐春舻

    池畔西侧有船形的石舫称作坐春舻,取自黄庭坚《鹧鸪天》“汤泛冰瓷一坐春”之意,如一小船浮于湖上,船头向东延伸到湖中,船面上是一间小轩,船尾为一小室。

飘着书香的园林——可园(一)
池畔周边长廊

    在小西湖的周边,建有长廊,想像古代那些学子们,课余在这里或漫步赏景、或吟诵功课。比现在的学生呆在枯燥的校园里,更有情趣。

飘着书香的园林——可园(一)

飘着书香的园林——可园(一)
花园

    在建筑群的西部,是一片花园。原来园中植梅百余株,红白绿色俱备,一株古梅“铁骨红”相传还是办学古堂时植的,有“江南第一枝”的美誉。园内植杏树、梨树等,寓意“桃李满天下”。现在园内新种的一片梅林,共12株,为“铁骨红”。
飘着书香的园林——可园(一)
学古堂

    在花园中部梅花掩映处,就是书院的主体建筑“学古堂”,在修复可园的过程中,经专家论证,将此处定位为掌教与同行、学员探讨学问的地方。

    现在修复的布局:正面有一块长3.2米、宽2.1米的宋式屏风,屏风上,古人读书、下棋、辩论的情景被描摹得栩栩如生;

    屏前设一个宋式长塌,周围布置鼓凳、书箱,营造的是古代老师坐在塌上授课时的生动场景;

    门后柱子上一幅对联:“宾主澹无言文章真处高歌即起,琴棋随所好谈笑深时怀古犹长。”
飘着书香的园林——可园(一)

飘着书香的园林——可园(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