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震泽古镇——锄经园

(2014-05-27 06:40:32)
标签:

师俭堂

震泽古镇

锄经园

园林

旅游

分类: 走走看看
    在师俭堂内,有一个小小的园林——“鉏经”园,“鉏”这个字,在一般的字库里不出现,且它与“锄”字同音同意,是“锄”字的异体字,所以现在出现在文字资料上的都是“锄经园”的名称。从匾额上看,它是清同治三年建,即1864年。
震泽古镇——锄经园
    “锄经”来自于“带经而锄”的成语典故,形容生活贫苦依然坚持学习的典故。
    《汉书·公孙弘、卜式、倪宽传》:“倪宽,千乘人也。治《尚书》,事欧阳生。以郡国选诣博士,受业孔安国。贫无资用,尝为弟子都养。时行赁作,带经而锄,休息辄诵读,其精如此。”
    说的是西汉一个官员叫倪宽,精通经学和历法;倪宽幼时聪明好学,但家中贫穷,上不起学。他就在当时的郡国学校伙房帮助做饭,以此求得学习的机会。他还时常被人家雇用做短工。每当下地干活的时候,他总是把经书挂在锄把上,休息时就认真诵读,细心研究。这就是至今为人们传颂的“带经而锄”的故事。
    园子取名“锄经”,即是自勉,又是警戒于子孙后代。这大宅取名“师俭”,提昌勤俭节约、崇俭尚廉,是异曲同工、一脉相承。

    古代的富商巨豪在建宅子时,都要建造园林,苏州的那么多园林都是属于宅子的私家花园。徐宅也不例外,但没有那么大地方,只利用院子边上的一块三角形地带建成一个迷你微型园林,所以锄经园是江南园林中最小的一个。锄经园占地仅420平方米,面积虽小,但设计巧妙,园林的基本元素都具备:亭、厅、楼、阁、假山、曲廊样样齐全。

    过了一进又一进的庭院后,来到了一个不起眼的角落,这是一个很小的二层楼阁——藜光阁,阁内仅容一桌,阁后墙角有一窄小的楼梯可上二楼,在二楼可观锄经园全景,可惜我当时没有注意,未能上去看看。
震泽古镇——锄经园
    这就是锄经园,北宽南窄,图中正前方,曲廊尽头处的二层楼阁就是藜光阁。在汉典解释中,藜光即烛光,与藜光同义的是“藜火”,藜火一词有一个的典故:说的是汉朝刘向受命在皇家图书馆校书,夜晚天黑,则默读,有一神仙老头看不过,用竹
藜吹火点燃烛光,并授予天书,让他成为一代宗师,当然神仙授书是假,他刻苦读书是真。于是藜火”就成了“夜读或勤奋学习”的代名词。看来楼阁取名“藜光”与园名“锄经”、宅名“师俭”也是一脉相承。
震泽古镇——锄经园
    锄经园内建有游廊、假山、四面厅、梅花亭、半亭。园子长方形,北宽南窄,东墙下是回廊,西侧依防火墙垒砌假山,地上用卵石铺设小径,细巧多变。图中游廊顶端是四面厅,假山上是半亭,梅花亭在假山顶端四面厅左边。
震泽古镇——锄经园
    在游廊的顶端,就是“四面厅”,四面厅由28扇细花透雕长短窗用坐栏围护,内施“藻井”,四沿翻轩,下垂四只木雕花篮,刻有梅兰竹菊和宝贵牡丹。厅外撑拱(俗称“牛腿”)雕以四尊护法神,檐坊雕刻四意、八宝和人物故事。
震泽古镇——锄经园
 
震泽古镇——锄经园

震泽古镇——锄经园

震泽古镇——锄经园
    半亭依墙建在假山上,供人休闲和观景。攀援于墙垣及小亭上的木香,其茂密的枝叶将亭覆盖,为夏日遮蔽烈日,带来阴凉。
震泽古镇——锄经园

震泽古镇——锄经园

震泽古镇——锄经园
   沿园子东墙,是一条回廊,回廊高低起伏,错落有致,漫步其间,别有一番情趣。
震泽古镇——锄经园
    沿卵石小径前行,可以看到一个依墙的五角亭,其形若梅花,称为梅花亭。在它东向和南向的墙上各有一,实际上它是几条通道路的交汇处。
震泽古镇——锄经园

震泽古镇——锄经园
在梅花亭右边,四方厅后方,园子的南墙上,还有一个圆形洞门,在圆洞门的角落里有一颗百年桂树。
震泽古镇——锄经园

震泽古镇——锄经园
    在圆洞门之内,是锄经园的主体建筑——益寿轩,二层楼建筑,为书房兼客房,楼下耳房有四扇漆雕格扇窗,裙板雕刻名家书画。轩内梁枋和隔扇槛窗都雕有吉祥图案。楼上有回形纹栏杆和落地长窗,可尽收园内景色。
震泽古镇——锄经园
    游玩锄经园,不觉其小,只感其精致、奇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