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三天去看兰花展,第一天去,对兰花一无所知,几十盆兰花挤在不大的展台上,给我的第一感觉是除了若有若无的香之外,就似乎是一小片草坪。我鄙视自己:没知识太可怕了,国人心中的名花、文人笔下的生花、商人手中的财花,到我眼里成了草坪,再次鄙视自己。于是回家后,就立即开电脑上网,大肆百度一番,恶补之下,才知道兰花的知识博大精深,其根、茎、叶、花、型、色、香、韵,都有整套的理论和方法,那也都是国人千多年养兰艺兰经验的积累和升华。看了那些搜索到的文字、图片、资料等,似乎有了点认识,但越看的多,反而又变糊涂了,看来这些知识不是看文字图片就能学会的,还得是实践学真知。
总算有了一些基础知识,不过也仅仅只是“花”的一些皮毛知识。现在把它记于此,当作我的学习笔记,也为以后可能养兰积累些知识准备。
说明一下:这些知识均来自网上,但因为查阅的资料较多,经过自已消化整合,不是完整的取自某篇文章,所以无法注明转载自某文,包括以后的几篇文字均是如此。不过文中摄影图片大多是本人新手所摄。
兰花有国兰和洋兰之分,顾名思义,国兰即为中国地产,洋兰为泊来物,国兰像中国古典美女,形素净优雅、香清醇幽远;洋兰则是西方宫廷浓妆贵妇,形亮艳夸张、香浓烈短暂。国兰里又有“春兰”和“蕙兰”之分。花期在每年2~3月、花株秀美、花姿百态、花香幽远的当数春兰。
一、兰花的花朵构造:
春兰的花期在2~3月份,花朵直径约为4~5厘米。
兰花的花朵有六瓣一蕊,分为三轮。最外面一轮是形状相似的三片萼片,称为“外三瓣”。中间一轮三片俗称“内三瓣”,最中间的称为“柱蕊”。

外三瓣中,正上方的一瓣为中萼片,也称“顶萼”、传统习称“主瓣”;处于花朵左右两侧对称的两瓣侧萼片,或称“肩萼”、或称左萼、右萼,传统习称为“副瓣”,或简称为“肩”。
外三瓣的瓣形是春兰品种分类依据,如形似梅花的称为“梅瓣”、形似荷花的称为“荷瓣”、形似水仙的称为“水仙瓣”......,而这些名字也就是兰花品种的名称。而“肩”的着生形态,也给以相应的名称,如“一字肩”、“飞肩”、“落肩”等。外三瓣的形状和肩的着生形态是决定兰花品质的主要因素。
内三瓣中,上方二片(分别位于主萼与左右侧萼之间)为花瓣,其与花平面垂直向外生长,比外三瓣略短,称为“捧心”,简称“捧”,常称其为左捧、右捧。捧下方有一变异的花瓣,形拟唇舌,表面呈白色绒毛状并带有色斑的称为“唇瓣”或“舌”。
兰艺中以捧瓣的着生形态拟象,给以不同的名称,如形似蚕蛾、形似观音、形似豆壳、形似猫耳等,分别称为“蚕蛾捧”、“观音捧”、“豆壳捧”、“猫耳捧”......,而捧的种类也是兰花的品质评判标准。
唇瓣(舌)的形状、颜色及舌上附着的绒毛状物(俗称“苔”)均匀、细腻与否,也对兰花的质量起决定作用。唇瓣上有蜜腺能分泌蜜汁而吸引昆虫来为兰花授粉达到传宗接代的目的,唇瓣同时是为给花朵授粉的昆虫提供一个站立的平台。
最里层是雌雄同体组成的花蕊,称为“柱蕊”,在兰艺中称为“鼻”。柱蕊是贮藏花粉之所在,内有花粉室,含有花粉块,顶上有帽盖。鼻也是兰花散发香气的源头,所以鼻也有称为“香子”。鼻的形状大小决定了花朵开放后的花形,尤其是捧的形状,因此鼻也决定了兰花的品次。
春兰花朵的花色以浅绿色居多,也有浅黄、浅黄绿、绿白、黄白、红、粉红、紫红、青红、黄、金黄、浅紫、深紫、白色和复色。
(未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