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本我30年后要再读的好书

(2009-01-05 09:51:17)
标签:

散文集

好书

爱何必百分百

刘墉

文化

一本我30年后要再读的好书

    假期初,我借到了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这位大师的文风实在不是我喜欢的,自己觉得那个小说很颓废也有点色,读到半本的时候,终于放弃了,始终觉得不是我想要的。

    明天就要上学了,到假期的最后一天下午,我终于把刘墉的散文集《爱何必百分百》读完了。这些个自由有散漫的寒假里,它陪伴了我很多零零星星的闲暇时光,出去等人的时候,公交车上的时候,临睡前的时候;我看书就喜欢这样,懒洋洋地,不紧不慢地,细水长流地这样一天只看一两篇,自以为看刘墉的文章犹如品茶,一次只呷上一小口,茶香四溢,耐人玩味;反之,若一气儿吞下,回味之时倍觉所得寥寥。

    想来,这本竟然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读刘墉的散文集,之前他写给一双儿女写的书,我大都看过,觉得他是一个很精明而又有灵气的父亲;然而那些个文章大多是在讲怎样更成功,属书信体,不算散文。这一次总算是见识到了!板上钉钉地说:我很喜欢他的文笔!记得韩寒在《零下一度》上提起刘墉的作品,说其为“小女人”风格,“婆婆妈妈奶奶”的没完没了,“被一些涉世未深的小女孩”当作指路明灯。如果真的是这样,我就真的承认,我就是喜欢这种“小女人”散文!他极其细腻的文笔所给我的联想,真是一个画家和作家兼具的大师才能给与的;更有魅力的是,他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一位贤妻的爱人和高龄老母的独生子,他的写作处处漫溢着丰富的人情味儿。

 

   记得在图书馆的汉语书书架上,陈列的是好几本刘墉的散文集,最初吸引我拿下这一本的便是它的书名,真另类!《爱何必百分百》?!“难道爱一个人,一件事的态度不应该是百分之一百吗?”最初我有这样的疑问,读过以后才明白,这书中所说的并不是鼓励人不要全心全意地去爱,而是强调,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容易对自己所拥有的爱产生疑问,继而揣测。正如它封皮上的小引子:“他闪亮,他坚强,他温柔,就当他是真钻吧......”何必怀疑?其实书中讲了很多恋爱中,家庭中的分分合合,让人不能一一写下了,但清楚地是都令我很感慨,例如他将他写给就要离婚的好友的信。

   也许对于“仲夏”`“早春”“晚春”“暮秋”这些章节,我都只是感觉这复杂的爱啊恨啊离我很遥远,但现实生活中的故事绝对不想偶像剧中的剧情那么白痴,出于这一点来讲,它似乎更像是给中年人看的。然而“冬之爱”篇中《臭皮囊的联想》让我印象深刻,文中由他与老母亲讨论怎么处理老母亲后事的对话开始,然后作者想到各种安葬死者的方法,怎样处理死者的骨灰让在世的人常相念(书中讲到某地方族人会聚集起来,把死者的骨灰和香蕉汤一起喝掉,以此悼念一本我30年后要再读的好书一本我30年后要再读的好书一本我30年后要再读的好书),想到如何“永生”,到器官的捐献和尸体的贡献...生生不息!

    刘墉再后来的一片散文中提到自己想要选择“海葬”的想法,他说:“每当我的孩子思念我,他们只要走到海边,摸着海水,就可以感觉我的牵引`我的拥抱。”我这才茅塞顿开,所谓“何必百分百”对作者而言,不更像是人到中年,甚至中年以后的感慨吗?年过50,过了追名逐利的年纪,开始更容易感慨人生,开始对一切格外珍惜。像他原文中所讲他每次启程到别的地方一待几个月,离开家时,才觉得在家数日一下就过了,有许多事没有完成,他不禁感叹:“这不像是濒临死亡的情怀吗?”

    人过半百,开始用减法过每一天,这便是书中真谛吧?

    很多事,我现在是一知半解,太年轻,看了这书偶尔觉得它让自己老了,无所谓。我只是觉得人生在世理应豁达度日吧!我想,这样的书,是应该作为收藏的,现在读一读,结婚了读一读,40多50岁再读一读,每次的感觉都应该是不一样的吧?

 

    作此篇以提醒自己:一本我48岁准备再读的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