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汉阳归元禅寺,由白光法师于清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兴建。
归元寺的外山门为新山门,采用仿古风格设计而成。外山门的扇门为仿古式朱红殿门,为三开门式,中间为一大拱门,左右各有一小拱门。
归元古刹:

韦驮殿门前的石狮为百年文物,大门上的匾额“归元古刹”为黎元洪的手书。
韦驮殿的背面,有昌明法师写的“回头是岸”四个大字。其中“岸”字,“山”旁不在顶上,而是被摆到了一侧。此书禅意在于,修行之人,要放下心中的包袱,不能把“山”压在心头。韦驮殿内还有一处昌明法师的题字,位于正面供奉的弥勒佛像上方,写的是“皆大欢喜”。其中“大”字的一横中间格外粗,把这一横去掉,就是个“人”字,好像弥勒佛的大肚子;“喜”字的两个“口”也没有完全封死,意味“笑口常开”,应了佛像两旁的槛联上写的“大度能容容世间难容之事,慈悲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两行字。
钟楼鼓楼:
归元钟楼之钟,上铸“归元禅寺幽冥钟”。取佛门“晓击,即破长夜,警睡眠;幕击。则昏衢,疏冥昧。”教义。在以前,钟鼓楼每逢早晚殿或大法会,都要“钟鼓齐鸣”,设有专职的僧人“敲板”。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是寺庙的主殿,也是寺内僧人上早、晚课的场所。初建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现大雄宝殿是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重修。横额“大雄宝殿”四个大字,由清代大书法家冯家浩的亲笔所书。
藏经阁:
藏经阁是北院的主体建筑,是收藏佛教经典和艺术珍品的地方。始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光绪十四年(1888年)得以重建。藏经阁内殿堂高阔,正中供奉白玉释迦牟尼佛坐像,由缅甸佛教三宝弟子于1935年8月赠予归元禅寺,约有2吨重,是缅甸工匠用一块重约3吨、高约2米的乳白玉石雕刻而成,为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四大玉佛”之一。
罗汉堂:
罗汉堂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咸丰二年(1852年),1902年完成重建,至今有近二百年历史。罗汉堂布局成“田”字形格局,安放了五百多尊塑像。
双面观音:
观音菩萨为双面造型,黄铜铸造,周围是汉白玉栏杆,像高18.8米,立于一个3米高的莲台之上,重达20吨,双面观音为二臂正观音基本形,也称为圣观音像。
圆通阁:
圆通阁的特别之处在于,除地下一层全部为石材外,上面的主体结构则由木材建成,看上去为明三暗五层,因此,也称之为木之最、石之最。这座阁楼不仅仅是湖北最大,在全国也将是绝无仅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