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百万是明清以来对“中原活财神”康应魁家族的统称,康氏家族前后十二代人在这个庄园生活,跨越了明、清和民国三个时期,共计400余年,庄园也从最初的山腰建至山顶。

康百万庄园是全国三大庄园(康百万庄园、刘氏庄园、牟氏庄园)之一,与山西晋中乔家大院、河南安阳马氏庄园并称“中原三大官宅”,被誉为豫商精神家园,中原古建典范。
1、康家生活起居的主宅区: 
既保留了黄土高坡窑洞建筑与华北平原方四合院的形式,又吸收了官府、园林和军事堡垒建筑的特点。有的临街处建楼房,内里却是窑洞式构造;有的从外观看是窑洞,而里面又建有楼层,美其名曰“窑楼”。有的窑楼上下一共有三层,而且外面全部由青砖砌成,可见当时康家雄厚的财力。

主宅区迎门的石刻。

主宅区的建筑群。
康百万庄园有33个庭院、53座楼房、73孔窑洞及房舍1300多间。分为寨上主宅区、寨下住宅区、南大院、祠堂区、作坊区、菜园区、龙窝沟、金谷寨、花园、栈房区等十余部分,全庄园由19部分组成,占地240余亩,是一座集“古、大、雅、美”于一体的恢弘建筑群。
我们重点游览了主宅区、南撒院和栈房区,在这里主要呈现的是主宅区的建筑状态以及镇庄之宝。对于建筑群中的木雕、石雕、门联无法细细呈现,只好求大舌小。

每一个院落都是不同的, 可以看到许多精美的石雕、木雕,看到门前的长联,显示着一种传统文化。

这种很小的门院应该是闺房。
“留余匾”:
该匾是康家训示家中子弟的家训匾,是儒家“财不可露尽,势不可使尽”中庸思想的集中体现,至今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留余匾》现存于河南省巩义市康百万庄园,为中华名匾之一,长1.65米,宽0.75米。造型犹如一面迎风招展的黄色旗帜,金底黑字。全匾共计174个字,除标题“留余”二字为篆书外,其余为字体流畅的行楷。该匾是同治年间进士牛瑄所题,做于1871年,已有100余年历史。
顶子床:
康家保存下来最精美的一张顶子床。它是用金丝楠木雕刻,由十个能工巧匠,耗工1700多个工时,做了将近5年时间才做成的。

康氏家训匾:

百年古葡萄树:
巩义康百万庄园的镇馆之宝百年葡萄树,植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近300多年历史,一似龙,一似凤,被称为“龙凤呈祥”。

古葡萄树穿墙而过,两个院子都是满园的葡萄藤。每到7月中旬,该庄园内两棵种植于清乾隆年间的葡萄树都硕果累累,串串葡萄挂满枝头。为让更多游客品尝到甜蜜的马奶葡萄,该庄园已连续举办了8届葡萄节。
2、康家商业活动区:

有会客室、客房、账房、银行(地下金库)等~~。
3、康家酿酒作坊:


4、南大院是当年康家接待达官贵人的场所,南大院是康家发展鼎盛时期的象征,是一座展示康家品位与修养、展示家族在处理农、商、官公共关系中所处的独特地位和处事风格的场所。在这里,康家传承家学、教育子弟,不仅能体会当时主人治家的精妙,还能领略到财富传承的奥秘

南大院主要是对外的,建筑相对也雄伟一些。

院落也显得宽敞讲究,文化艺术气息浓厚。每一个木柱下面都是石雕(已经用玻璃框住,以保护石雕)

贞节牌坊:

在庄园栈房区前面的牌坊,是约100年前康家向清朝皇帝请旨修建的贞节牌坊,石墩、石柱、石匾各部位均精雕着《二十四孝图》、《渔樵耕读》、龙凤、珍禽异兽等图案。康百万庄园牌坊原来靠近伊洛河大堤,如今已经深陷在地下,只留上半部分在地上,这个牌坊上面清晰地记录着康氏家族的荣耀。

庄园外广场有两个这样非常讲究的碑楼。
我和妻子很有兴趣地参观了康百万庄园,认真地听讲解员介绍了庄园情况,然后我们又细细地游览了庄园的主宅区,感觉很有收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