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在海与天之间
在海与天之间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2,951
  • 关注人气:55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武汉磨山楚天台 祝融观星

(2015-09-01 10:22:18)
标签:

大海的生活

退休生活

武汉东湖磨山

楚天台

祝融观星

分类: 东湖风景区

       武汉东湖磨山山顶分别有千帆亭、朱碑亭、楚天台、刘备剂天坛等建筑。 其中楚天台居磨山之中的山顶,也最高最雄伟,可谓磨山风景区的标志。登临楚天台之顶,从四个不同的方向俯瞰磨山和东湖,磨山、东湖风光一览无余。武汉磨山楚天台 <wbr>祝融观星
      老太太今天到此一游。     
     

      1、山下荷塘:

      初秋的荷塘,很美。登磨山之前,先欣赏欣赏荷塘秋色吧~``。

武汉磨山楚天台 <wbr>祝融观星

武汉磨山楚天台 <wbr>祝融观星

武汉磨山楚天台 <wbr>祝融观星

武汉磨山楚天台 <wbr>祝融观星

武汉磨山楚天台 <wbr>祝融观星

武汉磨山楚天台 <wbr>祝融观星
       登磨山的路上,欣赏欣赏秋天的荷塘~~`。

       2、山脚旁的亭子:
武汉磨山楚天台 <wbr>祝融观星

      路过山脚下的亭子。

       3、五棵松:

      登山的路程中,有五棵松啊,五路口啊,有大路,有小路,有山顶路,有林中路,我几乎熟悉了每一条山路。
武汉磨山楚天台 <wbr>祝融观星
       这个山腰的路口叫五棵松,我和妻子登山总是在这里休息休息~```。

       4、祝融观星

         祝融观星武汉东湖雕塑,雕塑作品高5。6米,重6。8吨,铸铁所制,现位于磨山景区内。作品从设计到制成共用了近2年时间。2010年2月获“新中国城市建设成就奖”。
武汉磨山楚天台 <wbr>祝融观星
         祝融相传为楚人先祖,是掌管火种的神,也被尊为“火神”。作品在设计上采用了楚文化传统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正面是人化的祝融,左手持二十八星宿图纹,以示观星,右手持龟甲记载风向时运;背面为神性的祝融,大凤怒目鼓腹,似有旺盛的生殖力,图腾意味浓。祝融须、眉、双腿和胯下均是熊熊的火焰,表现他“火神”的另一面。整个作品气势磅礴,文化底蕴深厚,堪称同题材雕塑作品中的扛鼎之作。
武汉磨山楚天台 <wbr>祝融观星
          老太太到此一游。(这里向下不远就是楚天台背面。)

 

        5、楚天台

       楚天台是东湖磨山楚文化游览区内的标志性建筑,可与江南三大名楼媲美。屹立于磨山第二主峰,仿古章华台形制而建,高35.26米,楼顶安置1.2米高铜凤一只,正面墙上镶有用600多块天然大理石拼成“楚天仙境丹凤朝阳”图案,为楚天一绝。整楼面积2260平方米,外五内六层,每天定时表演编钟乐舞,展出楚国出土的大批文物复仿制品。站在高高的楚天台上,可鸟瞰东湖全景。

武汉磨山楚天台 <wbr>祝融观星

 登上楚天台。

武汉磨山楚天台 <wbr>祝融观星

         楚天台上面是方的,每一层都可以从四周了望东湖磨山风景。但最高层必须从表演大厅内部上去,是欣赏东湖磨山风光摄影的最佳地方。我喜欢在楚天台最高处欣赏群山,欣赏东湖~~~`

武汉磨山楚天台 <wbr>祝融观星

站在楚天台向山下望去~~~`
武汉磨山楚天台 <wbr>祝融观星
站在楚天台顶了望磨山楚城。
武汉磨山楚天台 <wbr>祝融观星
站在楚天台向下望背后山顶~~`(山顶有祝融观星雕塑)
武汉磨山楚天台 <wbr>祝融观星
站在楚天台顶望对面朱碑亭所在的绿山,可见通向朱碑亭的旅游观光缆车。
武汉磨山楚天台 <wbr>祝融观星
可见磨山森林的茂密。
武汉磨山楚天台 <wbr>祝融观星
磨山那头是湖~~
武汉磨山楚天台 <wbr>祝融观星
磨山下是湖~~~~
武汉磨山楚天台 <wbr>祝融观星
磨山这边也是湖,那山顶是刘备剂天坛。
武汉磨山楚天台 <wbr>祝融观星
      看看山那边也是湖,原来磨山三面都是湖啊~~~`。遗憾的是今天天空不是很清晰,拍照效果一般。

     (我曾经遇到一个摄影爱好者,她说已经连续几天来这里摄影,这里位置最高,看东湖最好,没有干扰。她在这里拍摄的照片获奖“一部高档照相机”。我才知道这里是观赏东湖风光的好地方。)
武汉磨山楚天台 <wbr>祝融观星
下了楚天台,继续我们的磨山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