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元旦一章

(2023-01-06 16:13:59)
标签:

散文

元旦

分类: 风物铭心[散文]

深夜阖上林语堂《苏东坡传》。这时刻是2023年元旦,彼处此间都有一些爆竹声跌宕。静静地坐着,听它们纷乱地在漆黑与安静里起伏明灭,再各自沉沦下去。

张振玉译的这一本,十三章“黄楼”第一句是“甚至才高如苏东坡,真正的生活也是由四十岁才开始的。”初读就有打通气脉的感觉,让人心生莫名的宽慰。一次又一次暗诵,直觉有什么在内心开凿,简直会渐渐掘出清冽泉水。还像“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的探索,这是见得桃花源了。

又是新的一年,说到桃花源也算得美好寄托。桃花源里定然没有蒜和水仙。只是如今,这西汉时来自西域的食材,那唐朝前进入中国的花卉,在风俗的传习中竟然有追慕古早怡然自乐味道的意趣。我在腊八日腌了蒜,腊九日泡了水仙,是怀着辞旧迎新的心情。试想武陵源里若有水仙,或可以在溪流池沼边兀自开放得楚楚动人而留香。这样的话,或许会有一个中国版本的艾蔻与那喀索斯的故事,也可能情节有迥异的情趣。

佳句如此入心,能够将人逐渐引到胜境,如一凿或一步,而这些进益大约是以年为单位计算的。上一句发人深思的话据说是林肯所说,“一个人40岁之前的脸是父母决定的,但40岁以后的脸却是自己决定的。”去年比这略早时候,在《记岁石斛》那篇曾引用过意思类似的一句,“一个人过了40岁就要为自己的容颜负责”。四季接续、昼夜更替,年光如此紧迫,一岁接着一岁如流水,便令人羡慕那种“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高古,甚至留意那些削迹荒崖、自我沦灭的大松,有诗这样写:“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这不过是些遐想罢。想像即便甘之如饴,如果同时醇厚如酒,则不能只是深味其中的甜。

要说那决定权是在真正的生活手上的。近来有一点些微的感受,从四十不惑到五十知非这样的年纪,实在潜伏了许多下行的契机,只是很不确定一应那些拐点在哪里。或一件并不起眼的事,或一次寻常的遭遇,就包含了时与事的变化、转化和运化。好比曾经一次分别,当时连告辞的话也没有说,如今蓦然猛醒是莫及之感,再捎不回哪怕一句“郑重”了。

以前偏好水岸、云际,或者地平线、山脊线一类的词,以为有着神秘的启示意味。潜意识里那是远处是高处,可以作为前行的参照系或里程碑。不过慢慢地,它们变得更像是一种标记或隔界,而自己也从一直抱持的瞻仰视角转入还不甚适应的回望视野。这大概是某些方面如同跨过了分水岭,开始从上坡路走到下坡路或者从接近转向远离的缘故。一下子想到好几首有关下山或山下的诗,比如唐代綦毋潜《过融上人兰若》“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再比如宋代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去年冬至郑重看了日出和日落的时间,之后记在《寒北落日》里。虽然说海拔高低对计算这两个时间没有多大影响,然而在群山之间深幽,水岸与云际混淆着,地平线并不见于眼前目下,山脊线上与溪谷地里的阳光,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今年冬至便再未留这份心,只在消寒图上涂了一个红果,是有一些澹澹的黯然忧戚吧。自然而然想到的,多是“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或者“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的气象。

或许,很多人都以为自己的生长盛衰有似于登山的起升高落,我对这样大的道理无异议,并不敢指摘。再想起曾见花落在水上,或浮或流或沉,无论经意与否,大多是一看而已。但若是一种情感一些故事一段时光,倒可以计较一番。很可能,在随波逐流那样浮沉里,拥有随遇而安那样的平和,对于明白人来说并不容易,很有些情形是所谓“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也有些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也可能,“难得糊涂”并不是给我这样的糊涂人说的。

一再注意到,有些时光已经盛放过了,已褪色如暗背景,又有些时光正是亮彩,将将异彩纷呈;有些故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又有些故事如同死水,再无一丝微澜;有些情绪困据在谷底,又有些情绪流离在巅峰……它们交叠而接续,它们错综而嵌合,像极了一条河流。

然而,无论乘舟还是在岸,我都不算认真看水、悉心懂水的那一个。我往往是瞻前顾后的,更是经常顾此失彼的。若是同去寻那山中“仿佛若有光”处,我必定是迷途在桃花源之外“不复得路”的那一个。似乎,我所能明白的真正,最多是迷茫抑或怅惘。真正的迷惘如是已经很久,似乎慢慢懂得了一星半点这迷惘的源流脉络,却并不曾因此得到多少清明,也还是依旧迷惘。

或许,这无关于真正的生活?想起少年时读《老人与海》那会儿,自己做过一只纸船,凭着臆测粘贴了桅、帆和桨、橹。很长时间里,曾经仔细端详着它,同时心里翻江倒海、天马行空地升起一番想像。那时候想过什么,再不可能清楚地记得了。只有那不着边际的浮想联翩还在,尤其是不眠之夜甚或梦里。如此不切实际,如此深陷迷惘,或许我真正的生活还没开始?

不过俗话说“男人四十一枝花”,比起今后,当下时光该是再好不过。如是那些水仙鳞茎,除却褐衣,洗尽旧尘,正在一只晶莹的玻璃碗里安之若素。这让人想起水玉,上善若水、比德于玉,若是这次能开41朵花,也算是再好不过。

 

——202313日,如兰之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