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匡庐揽月,下鄱阳捉鳖(3)2013.9.21

(2014-02-26 11:57:24)
标签:

石钟山

能仁寺

东林寺

西琳寺

九江

六、关于石钟山

    入住九江市内的如家快捷酒店,在大堂看见关于石钟山一日游的推广,不禁讶异。细看行程,原来鄱阳湖口对岸的石钟山离九江很近。按照原计划,我第三天行程很简单:上午游完九江市内标志性的能仁寺,吃过午饭后,去参拜中国净土宗发源地,庐山西麓的东林寺,然后回京。如果这趟不能顺路去看看近在咫尺的石钟山,实在有些遗憾。于是电询已经离开酒店的老胡,半天能否搞定石钟山。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我们迅速谈好价格,敲定行程。

    之所以如此强烈地想去石钟山,一方面是因为名篇《石钟山记》,另一方面是因为那场一个半世纪前的著名水战。这一战曾国藩险些投江,无数湖湘子弟丧生其中。当然,这里也发生过明初朱元璋、陈友谅之间的湖口之战。

    与洞庭湖口的滩涂平地不同,“彭蠡之口有石钟山”,山虽不高,然削壁峭立,巍然而立,扼守江湖。登顶临湖,虽草繁木盛,遮蔽视线,不甚开阔,但从间隙眺望,依然是水阔天空,气象恢弘。惜乎郦道元、苏东坡对石钟山的记述都是理性的探究,而古往今来,谢灵运、孟浩然、李白、张九龄、苏辙、王安石、文天祥、解缙等一大批文人墨客虽都曾路过或登临石钟山,却少有专为此山留下的名篇,或有一二,也未能传诵。倒是修水人黄庭坚留下的那首寄怀诗,感时怀友,令人动容。尤其那句“能回赵璧人安在”的感叹、惋惜、怀念,和循友人足迹“袖椎来听响玲珑”的无奈、落寞,感人至深:

次东坡壶中九华韵

    崇宁之元五月二十日,庭坚系舟湖口,正臣持诗来,石既不可复见,苏亦下世。感慨不足,因次前韵赋诗。

有人夜半持山去,顿觉浮岚暖翠空。
试问安排华屋处,何如零落乱云中。
能回赵璧人安在,已入南柯梦不通。
赖有霜钟难席卷,袖椎来听响玲珑。

 

    从九江驱车到湖口,一路高速,用时不过40来分钟。石钟山就在湖口县城区。不知是旅游旺季已过还是别的什么原因,石钟山景区游人很少,而且设施之类的略显陈旧、破落,看来还真是挺适合感时怀旧的。

    经过各朝各代的经营,如今石钟山上也是遍地古迹。其中一部分以苏东坡行迹为主线,另一部分则是清末湘军首领们的遗存。历经战火,如今大部分遗存应该是清末所留。进得山门,一路循迹而上,东坡公雕像、怀苏亭、半山亭、绀园、船厅等一一入目。其中比较主体的建筑可能要算咸丰敕建的昭忠祠,湘军首领彭玉麟为超度其母的“报慈禅林”,彭玉麟起居的浣香别墅和梅花厅等。建筑大多以回廊串联,依山势错落,缀以园林小景,十分幽静别致。其中不乏文人墨客们的刻石墨宝。可见石钟山当年之盛。

 

跨越湖口的鄱阳湖大桥:

http://s3/mw690/001CgBC8zy6GPfuzQ3M62&690

 

石钟山山门:
http://s8/mw690/001CgBC8zy6GPfw25qT67&690

苏公像,略显呆滞:
http://s11/mw690/001CgBC8zy6GPfwRZVg0a&690

 

怀苏亭:
http://s7/mw690/001CgBC8zy6GPfyE2fYa6&690

曲水回廊上,镶着各种碑刻,俨然一丛小碑林:
http://s8/mw690/001CgBC8zy6GPfAuBxBe7&690

 

主体建筑多以回廊联接,这是通往后山主体建筑的紫云廊:
http://s16/mw690/001CgBC8zy6GPfCheTt5f&690

临湖一塔镇江湖,塔边石壁上都是各种骚客墨宝:
http://s5/mw690/001CgBC8zy6GPfDbi2Uf4&690

 

园林幽静,清凉无比:
http://s12/mw690/001CgBC8zy6GPfEpUQH3b&690

山顶远眺,江湖一览。远处江湖两色分界,时有驳船路过。附近的泊着的似乎是挖沙船,不知是在疏浚还是盗采,会不会对山基造成影响呢?不管如何,作业噪音很大,想要在白天听到苏东坡所描述的那种“噌吰如钟鼓”的石钟山原声是不可能了。
http://s5/mw690/001CgBC8zy6GPfGbZyY94&690

湖山一览:
http://s4/mw690/001CgBC8zy6GPfHGrnl53&690

 

草木繁盛,遮蔽了视线,看不清峭壁原貌,附近的游船码头可以提供游湖服务,可以从船上看到石钟山全貌:
http://s8/mw690/001CgBC8zy6GPfIhkbB37&690

御敕忠烈祠两侧,一边是报慈禅林,一边是雪帅彭玉麟寓所:
http://s10/mw690/001CgBC8zy6GPfK96Slb9&690

 

曾国藩铜像:
http://s16/mw690/001CgBC8zy6GPfKYKon7f&690

园林小景,假山石上留满墨宝:
http://s6/mw690/001CgBC8zy6GPfMB2Pb25&690

http://s8/mw690/001CgBC8zy6GPfNGzZR27&690

 

天下奇音第一楼尚在,奇音难闻:
http://s9/mw690/001CgBC8zy6GPfPRQ2Qe8&690

从鄱阳湖大桥上远眺石钟山,远处朦胧在水雾中者即是:
http://s4/mw690/001CgBC8zy6GPfQDJN983&690

 

七、关于寺庙

    自古名山僧占尽。庐山自不消说。最早结庐于此的是隐士、道人,接下来是高僧、大儒,继而是洋人们。庐山几乎是道、释、儒、天主、基督众教融合之地。此行庐山,参拜名刹就是重要内容之一。黄龙寺其次,主要是净土宗发源地东林寺。改变路线之后,市区的能仁寺也算是意外之行了。

    从石钟山回来,吃过午餐,便去往市内的能仁寺。九江能仁寺是佛教重点寺院,创建于南朝梁武帝时代,历史悠久,几经兴废,如今留存的主要建筑应该也是清末复建,建筑风格带有明显的江南特色,只是将粉墙漆成黄色或红色,依然保留黛瓦。寺中的大胜宝塔是为九江市的标志之一。不巧的是寺庙正在维修、扩建,无缘一听寺内佛乐团的演奏了。

 

能仁寺山门:
http://s7/mw690/001CgBC8zy6GPfRj6bc66&690

 

山门殿:
http://s10/mw690/001CgBC8zy6GPfShvkt29&690

放生池和弥勒殿:

http://s9/mw690/001CgBC8zy6GPg9Hj0k58&690

 

大雄宝殿:
http://s8/mw690/001CgBC8zy6GPfTBltRb7&690

 

大胜宝塔,塔基正在维修,不然可以入塔一观:
http://s6/mw690/001CgBC8zy6GPg6V50F95&690

这应该是新修的僧寮:
http://s16/mw690/001CgBC8zy6GPg8avAr3f&690

    很快参观完能仁寺后,直接奔赴东林寺。东林寺在庐山西麓,取名东林曾一度让我费解。后来才得知原是因为位于西林寺东边。

    东林寺的出名,并非因为是东晋古刹的悠久历史,而是因为这里是净土宗(莲宗)发源地,对中国佛教影响颇深远,乃中国佛教重要的道场。净土一宗,讲究念佛为先,信愿称名便可往生净土。对于普通众生来说,可能是最方便的法门了。所以一经创立,很快就得到光大,成为影响中国和东亚、东南亚的最大佛教宗派之一。

    东林寺留下很多传说和典故,如朽壌抽泉、神运宝殿、白莲结社、虎溪三笑等。


东林寺山门,也在维修,只能从侧边入寺:
http://s15/mw690/001CgBC8zy6GPgbndIqae&690

 

一进寺庙,我就特别喜欢这里。虽是庄严国土,却也不乏生活气息,很接地气。从侧边入寺,首先经过的是几栋二层楼房,是僧人寮房或者居士林?房子周边被整饬为菜地,一路丝瓜花遍开:
http://s2/mw690/001CgBC8zy6GPgriAp381&690

 

绕到弥勒殿前,放生池上玉桥横卧:
http://s12/mw690/001CgBC8zy6GPgstB915b&690

牌楼
http://s1/mw690/001CgBC8zy6GPgxyfIId0&690

 

    虎溪三笑的遗迹在山门后。传说慧远法师在庐山修行,三十馀年间,不但不下山、入城,送客也从不越过虎溪。一日,诗人陶渊明、道士陆修静两人远道来访,三人相聚,相谈甚欢。后来,慧远送他们下山。到了虎溪,三人耳旁虽不时传来老虎的鸣号声,但因为谈得太热烈,竟完全没发觉。直到越过了虎溪,三人才惊觉,但旋即会心地纵情大笑起来。原来,他们在不经意间,已破除了不过虎溪的执念。“虎溪三笑”的故事虽经史学家证实为后人编造,但反映了儒、释、道三家相互交融的一面,为历代名士所欣赏。
http://s9/mw690/001CgBC8zy6GPgyF3sYa8&690

东林寺的大雄宝殿名为神运宝殿,这里也有一个传说。据说建寺之初,慧远大师认为此地丛林密布不适合建寺,想易址。不想梦中有神人告之,此地幽静宜建寺。是夜狂风大作,雷雨交加,将这里夷为平地,而且卷起的木材集于池中。以此木建成了大雄宝殿,遂名神运宝殿。一说是大师苦于建寺缺乏木材,夜来神力相助,运来木材。http://s2/mw690/001CgBC8zy6GPgvI1Lbc1&690

 

 

藏经楼:
http://s7/mw690/001CgBC8zy6GPgAGVQa36&690


白莲结社的莲社:
http://s13/mw690/001CgBC8zy6GPgCBJHm2c&690

 

    据说以前在东林寺两侧池塘中种满了白莲。慧远法师创立净土宗时,便是在这里召集僧俗信徒等发愿结社,因此名为“白莲”,净土宗也因之称为“莲宗”。白莲结社是对中国佛教发展影响十分深远的一次宗教活动。http://s8/mw690/001CgBC8zy6GPgE96J1f7&690

 

    后山下的聪明泉。据说慧远法师最初选址时,颇有点选择障碍,于是以杖扣地:如果是合适的地儿,就应该“朽壌抽泉”。话毕,这里就清泉如涌了。有一次,一位江州刺史来访与慧远法师在泉边辩论,刺史博学善辩,才思敏捷,慧远说,您的口才真像这泉涌一般。于是此泉就名作聪明泉了。如今刻石的聪明泉三字,据说是唐太宗手笔。http://s6/mw690/001CgBC8zy6GPgF5rYp35&690

 

菩萨泉。一说朽壌抽泉的地方是菩萨泉。
http://s1/mw690/001CgBC8zy6GPgFPjDa80&690

 

这里就是神运之木冒出来的出木池。
http://s8/mw690/001CgBC8zy6GPgHmbif57&690

修行之路漫漫。
http://s8/mw690/001CgBC8zy6GPgKah5Z07&690

 

巍巍佛塔:
http://s7/mw690/001CgBC8zy6GPgLnwuWf6&690

 

慧远大师请西域经师译经处:
http://s16/mw690/001CgBC8zy6GPgNhsZ17f&690

从后山远眺:
http://s16/mw690/001CgBC8zy6GPgPObPpff&690

 

后山上的闭关处,大门紧锁,闲人免入:
http://s15/mw690/001CgBC8zy6GPgRuqu2ce&690

 

途径此处,不知什么所在,后来根据屋内设施猜想,可能是焚化遗体的地方:
http://s1/mw690/001CgBC8zy6GPgTA8rmd0&690

供奉慧远大师舍利的远公塔院,和对东林寺光大作出过重要贡献的果公舍利的果公塔院:http://s12/mw690/001CgBC8zy6GPhcvWQz0b&690

 

远公塔院内古树参天:
http://s13/mw690/001CgBC8zy6GPhdFZXC8c&690

东林寺外观。还在增建居士林。
http://s6/mw690/001CgBC8zy6GPheU7ZPd5&690

 

    从东林寺出来,犹豫还要不要去西林寺。两寺距离不算太远,走过去也没几分钟。此前对西林寺也没有太多了解,去不去两可。最终一想,来都来了,就去看看吧。

    西林寺外围着一圈铁栅栏,远看去寺舍颇新,感觉历史不会太久,况门可罗雀,几无香火。走到近前,看见门口石碑上刻着“西琳寺”三字,与我之前所认为的林字不同,颇为不解。山门前牌楼上用电脑制作的字体写着六朝古刹等字,顿觉古意全无。
http://s2/mw690/001CgBC8zy6GPhglfHjb1&690

    牌楼内,山门殿前,有很大一块空场。山门殿前空地上还摆着几尊佛像,看来是在募资建殿的意思。http://s6/mw690/001CgBC8zy6GPhiEjxre5&690

从山门殿一侧逼仄的小门进去,后面紧跟着就是弥勒殿,两殿间距很小。心下不禁奇怪,前面留那么多空地,里面搞得这么紧蹙,何必呢?

http://s14/mw690/001CgBC8zy6GPhm3yj30d&690

 

    转过弥勒殿,隔着比较大的一块空场,后面就是大雄宝殿,宝殿后伫立一塔,我想这可能是西琳寺最有历史的遗存吧。空场两厢都是二层小楼,除了房顶和粉刷成红色的外墙,基本就是现代建筑。

    在空场上,看见几位比丘尼。其中一位年长的师傅腿脚不便,用一副助步架缓慢挪行。此时忽然想起那个琳字,或许正以此说明此地是尼众禅林。

http://s6/mw690/001CgBC8zy6GPhkH0Et55&690

 

    大雄宝殿后便是这座西琳塔。颇让我失望的是,近观此塔,似乎也是后建的新塔,并无古意。
http://s8/mw690/001CgBC8zy6GPhjcV8347&690

    塔后院墙根有一片高台,台上立着几块碑。走进一看,原来碑上刻着东坡先生那首著名的描写庐山的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时不明,为什么在这里刻着苏公的诗句。

http://s5/mw690/001CgBC8zy6GPhh9ftqc4&690

 

    突然恍然!苏公此诗名为“题西林壁”!哎呀!看来我以表象断事,小瞧西琳寺了!赶紧用手机上网查西琳寺。一看介绍,不禁暗自庆幸自己没有偷懒错过西林古刹!

    原来西琳寺前身为西林寺,乃是1600多年的古刹,历经七兴八废,多次毁于兵火,可谓坎坷。上世纪50年代改为尼众禅林,1989年更名为西琳寺,以区别以前的僧众。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西琳寺,乃是祖籍九江的台湾觉海法师于上世纪80年代末,在海外筹措资金、变卖家产重建的。

    东晋太和元年,东晋名将陶侃之子江州刺史陶范为恭请慧永大师长住庐山,始建西林寺。十多年后,慧永的师弟慧远才在西林寺东边兴建东林寺。唐宋时期,西林寺香火鼎盛。唐太宗曾在此敕建千佛塔,颜真卿、白居易等都曾游历参拜过西林寺。宋初,这里代有高僧,一时间名噪海内外,名仕纷至沓来,苏东坡正是在那时留下了名篇《题西林壁》。

    离开西琳寺,就算踏上归途了,一路上心情复杂。此行庐山,许多行程都是临时决定的,但正因如此,才会惊喜不断。

    老胡给我安排接下来的行程,先去看看九江县的中华贤母园,然后去他家洗澡,一起吃过晚饭后,再去机场。途中,老胡给我介绍,贤母园乃是岳飞母亲的墓园,是为纪念岳母所建。
http://s8/mw690/001CgBC8zy6GPhne2x1a7&690

站在巨大的岳飞母子雕像下,我还是觉得开发这个主题略显单薄:
http://s16/mw690/001CgBC8zy6GPhnA8hh3f&690

    晚餐是老胡安排的当地特色菜。饭后赶往庐山机场,为时尚早,我们又在一起聊了很多。
http://s9/mw690/001CgBC8zy6GPhomXA418&690

    此行让我对九江刮目相看,或许是因为我的不学无术。庐山的巨大声名,掩盖了古江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自东晋置江州以来,这里往来经留过太多名流。无论是做过江州刺史的梁元帝萧绎、江州司马白居易,还是数度经留的苏东坡,无论是题过反诗的宋江,还是理学鼻祖周敦颐、朱熹,无论是两次湖口大战的朱元璋、陈友谅和曾国藩、石达开,无论是本籍的大书法家黄庭坚,还是本籍名仕陶渊明,每一段历史,每一个人都足以让九江令人瞩目。

    惜乎他们或多或少都与庐山密不可分,于是九江只能次位于庐山了。而整个江西省被庐山光辉掩盖的,又何止九江一地?

    据族中长辈说,我家祖上正是从江西迁到湖南的。看来,我今后还要多去江西走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