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繁衍是生物的基本本能。孔老夫子一语道之:食色性也。科学家发现,这种本能是基于一段基因密码。掌握了这段密码,就掌握了生命之匙。
对于没有生命意识的机器人来说,显然不具备这样的本能。很早以前,阿西莫夫就确立了“机器人三定律”作为智能机器人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准则。一、机器人不得伤人,或任人受伤而袖手旁观;二、除非违背第一定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的命令;三、除非违背第一及第二定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
王晋康的中篇《生命之歌》和短篇《秃鹫与先知》两部小说里,都探讨了这样一个基本命题:智能机器人的觉醒是以什么为标志?人们最终发现,无论科技发展使得机器人在具备了高度智力、丰富感情、甚至自我成长、自我保护的能力,但基于对人类的服从性,都不会产生威胁。唯有当他们拥有强烈的生存本能之后,才会打破三定律的平衡。才会为了生存下去而采取任何必要的措施。《生命之歌》里,小机器人元元是被一段包含生存密码的歌曲开启这一本能,令制造他的科学家陷入恐惧和矛盾不能自拔;《秃鹫和先知》里,一个清洁工机器人就像吃腐肉的秃鹫一样,靠盗取其他待报废机器人的能量块来维持自己的“寿命”,这一卑劣行径,恰恰成为开启机器人生存本能的关键,当他被人类公开处决后,反而成为了机器人中像耶稣一样的“先知”,最终引发了一场机器人革命。
机器人系列文学影视作品浩如烟海,然而王晋康一下子抓住了最核心的问题。智能机器人的发展,会不会产生自我意识觉醒,为了自身的生存而反噬人类,成为可怕的“终结者”?无法断言,两部作品里都没有给出解决办法。科幻小说家往往善于提出问题,把解决问题的办法留给读者想象,期待后世的智慧能找到完美的答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