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餐和圈套放到一起,构成了中国电信业资费的特色。

 

最近有一则消息被广为流传,重庆当地不少运营商的套餐种类一度达到了1555种。其实,单把重庆拿出来有点太欺负人家了,套餐种类比其更甚之的省份多的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套餐比欠发达的多,移动运营商的套餐比固网多,联通的套餐比移动的多。据说单就广东来看,移动的套餐怎么也几千种,联通更别说了,分成C/G网,基本上万了。

 

于是套餐成了众矢之地,有专家站出来说:每个运营商实际上有2-3个套餐就足够了,再多出来的基本都是骗人,不合理;也有专家说,套餐多是中国资费体系跟国际接轨的体现,国外运营商的资费那叫一个多,这是体现用户营销的地方,是细分市场的手段。

 

我倒是想先给“套餐”正下名,其实套餐的初衷是非常好的,体现了主动消费的原则,多批低价。只不过现在的套餐被弄成了运营商争夺用户的把戏,你推一个,我就推俩。说好听点,那叫竞争激烈使然,根据用户需求定制;不好听点,运营商在大量套餐设计上运用了文字游戏,加一大堆前缀,于是套餐就变成了圈套,用户选了基本就套牢了。

 

反过来去想,固网运营商套餐可少,基本没有套餐的概念,结果是什么,固话资费这么多年是最坚挺的,雷打不动,甚至宽带还在不断拓展带宽变相加价,比如北京网通的188元2M ADSL。所以说,不是套餐的错,是我们自己把套餐给走歪了,变成了竞争的“工具”,鱼肉百姓的工具。

 

关于套餐,之前不同立场的专家谈了很多。我再补充几点看法:

 

一,套餐的存在作用是无庸质疑的,包括现在。事实上,在中国现有的电信资费改革过程中,套餐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至少解决了两个问题:第一个,解决了政策上短期不能解决的问题,比如通过被叫免费套餐的方式解决单向收费等;第二个,套餐的存在刺激了某些成长性业务的发展,比如GPRS业务,并且提升了用户的消费热情。结果就是加速了资费的整体下降。

 

二,套餐过多的根本原因在于关键资费依然偏高。很多人,都在谈运营商设计这么多套餐就是为的骗人,但少有人去想运营商为什么设计这么多套餐,凭什么设计这么多套餐。细想下,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关键资费水平偏高,运营商有充分的下降空间和下调需求。特别是竞争激烈的发达地区,资费又恰恰偏高,于是各种套餐带着下调资费的帽子悉数登场了。

 

三,简化套餐结构比减少套餐数量更迫切。不少人,把眼睛都盯在套餐的数量上,认为套餐的数量太多了,上千种,确实,现在的套餐数量是太多了,也肯定远远超出了国外所谓的接轨数量了。在减少数量的同时,简化套餐的结构实际上更加迫切。现在运营商的一个套餐,往往加入N多限制条款,在这些条款之上,又包括主叫、被叫、网内、网外,再加上漫游、长途、市话、短信、流量费等分法。普通用户看完,基本就疯了。复杂程度,叹为观止。

 

四,最后就解决套餐问题提几点建议:首先,进一步降低关键资费水平,特别是漫游费等垄断领域,将套餐所达到的实际资费透明化;其次,套餐设计确定出发点,比如对成长性业务鼓励通过套餐的形式来发展,刺激用户需求,另外就是按时按量来定制套餐,以最大程度利用网络成本,严禁以基本资费形式恶意宣传;最后,基于上面两点最大程度的简化套餐结构,避免运营商钻空子。

 

Tags:, ,

 

敬请订阅我的blog 指南 一键订阅 抓虾 Bloglines 飞鸽 Rojo Google 其他

公告:很抱歉,因为精力问题,请大家到
我的独立blog(caozenghui.cn)参与讨论,以确保我能回复你的评论,或者直接订阅我的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