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对用户和各方指责的一个反应:信产部和发改委本周五联合发布了关于资费改革的三点意见。第一个,在资费水平不断降低的前提下,争取两年内全面实现单向收费;第二个,降低漫游费,方式是降低漫游费上限;第三个,简化资费套餐,透明化资费。

 

之前关于这三项我自己已经分析过很多遍了,这次不妨换个角度来谈。为什么当前资费的问题如此集中,用户及各方反应如此激烈。

 

症结的焦点其实在于两方面:首先,目前的资费形式没有很好的体现以“用户需求”来界定,即主动电话消费用户和消费能力高的用户应该承担更大的成本,在一些问题上甚至出现了“劫贫济富”的现象,比如过高的月租费。

 

这就需要我们在调整资费政策、运营商设计资费形式时,真正从用户消费角度上去考虑,消费能力比较强、收入比较高的人群应该承担更高的资费支出,低收入人群则应该享受最大程度的低资费。

 

其次,过去几年通信业发展过程中,倾斜性的政策没有随着产业的膨胀式发展而及时更新,并累计性的积压了太长时间,矛盾越来越突出,很难用过激的方式去解决了。

 

拿单向收费来说,我国通信业发展初期,考虑到扶持移动通信的发展,采取了双向收费的方式,基于双向收费确立了移动向固网结算的不对等政策,而如今移动通信已经成为暴利的垄断行业,双向收费成为众失之地也就不足为怪了。其实双向收费可能没错,根本原因是资费过高而已。香港市场竞争那么激烈,也还是双向收费,但人们觉得还可以接受,因为资费低。

 

漫游费的问题就更加突出了。如果说单向收费涉及到的运营商之间的结算只是运营商的问题,本不该由用户来承担这种责任。但是漫游费的存在毕竟有它的价值,很重要的一点防止了地区间的恶性竞争,毕竟各地区经济水平差异较大,用户所能承担的资费水平不一,直接性取消的话,会抑制低收入地区资费的下降甚至出现反弹。

 

这几年,漫游费一直居高不下,由于只能在同运营商内漫游,缺乏竞争,漫游费为运营商带来了丰厚的收入,运营商自然不会主动下降,因此降低漫游费是必须的。但用户对漫游费存在的原因是不理解的,且漫游费成本几乎为0,国外又多为全国同网同价,不收取国内漫游费。这种反差加大了漫游费的矛盾。

 

总体上讲,资费过高是争议的根本。目前国内用户电话资费占收入比要远高于国外。单就中国移动而言,过去两年多时间,手机资费下降了也不少,但净利润也在随着规模的增大、成本的降低而增倍,而资费的下降幅度并没有应有的体现。进一步下降资费水平是解决所有矛盾的根本。

 

Tags:,

 

敬请订阅我的blog 指南 一键订阅 抓虾 Bloglines 飞鸽 Rojo Google 其他

公告:很抱歉,因为精力问题,请大家到
我的独立blog(caozenghui.cn)参与讨论,以确保我能回复你的评论,或者直接订阅我的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