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钻研电信 |
春节前,手机单向收费突然加速,体现在两个方面:信息产业部奚国华副部长公开表态,鼓励运营企业实行单向收费;紧接着的就是,北京移动、联通两个各自的桥头堡地区纷纷出台了单向收费套餐方案,并以罕有的速度开始执行。
不少人都在讨论单向收费的得失,一个是运营商因为单向收费受到的冲击,另外一个就是,用户真正得到的实惠有多少。看了一些,大抵都是老生常谈似的言论,比如被叫费用取消运营商受损失很大,或者不大,用户资费名义下降,实际上是上升了。
上面这些说太多了,这里我想谈下这次单向收费套餐政策突然加速,并很快得到执行的原因,了解了这些原因,大家才能够很好的去对资费的得失做判断。
其一,中国移动希望通过降低资费,如单向收费套餐的方式来扩大版图,固网运营商很快将获得移动牌照,并可以经营移动业务,显然,中移动希望在此前进一步扩大领先的优势。事实上,通过去年一年的主动资费降低,中移动非但没有受到冲击,反而尝到甜头了,中移动的单用户ARPU值,借助通话量的提升反而升高了。这很大程度上刺激中移动,采取单向收费套餐这样的极具诱惑力的极端方式抢客。
其二,对全球通采取单向收费套餐,意在扩大全球通用户的量,目前在中移动的用户中近70%仍然是低端的神州行用户,这部分用户的流矢危险是很高的,通过降低全球通的门槛促使这批用户向全球通迁移,将能够在未来保证中移动高端用户尽少的流失。不管是联通、移动,还是未来涉足移动的固网运营商,高端用户是争夺的主战场,中移动算是提前备战。
其三,有了上面两点原因,作为行业监管机构,信息产业部其实一直在致力于推进资费的降低,目前包括月租、单向收费等资费问题已经成为民众投诉的重点,信产部更是成为众失之地,其实,以往资费的降低,运营商和国资委的抵触性要远大于信产部。既然运营商有了主动意识,且多数地区单向收费已经基本事实化。在这个时候,信产部不如做个顺水人情,获得点民意支持,缓解下来自民间的资费压力。
上面几点可以说,直接促成了单向收费的加速。
但是就今年的单向收费政策走向来看,我依然比较坚持我之前的一个观点:今年单向收费会以套餐的形式在全国范围事实化发展起来,中移动将成为推动的主角。
但是,这不会成为真正单向收费政策的执行,也就是说,原有的结算体系今年变化的可能性非常小,这也就是运营商为什么不直呼实行单向收费的原因,而是采用套餐的变相手段。长远来看,双向成本结算肯定是发展趋势,但需要在3G和重组之后,其实就是保证一个平衡的竞争状态,避免助长强者的尴尬。
但是,从现在来看,移动运营商主动降低资费,显然是在3G前夜站好位置,争夺用户,并采取一定手段提高用户转网的门槛,对固网之后的发展也很不利。两方面一结合,套餐的变相单向收费真是既照顾了固网,也帮助了移动运营商。不过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用户的确从中受益了,这也是受资费降低大趋势决定的,没什么好怀疑的。
说到用户身上,资费降低了,不代表你一定花钱少了,别钻这个牛角尖,怎么说呢,或许你会花的更痛快点了吧。
Tags:单向收费
敬请订阅我的blog
公告:很抱歉,因为精力问题,请大家到我的独立blog(caozenghui.cn)参与讨论,以确保我能回复你的评论,或者直接订阅我的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