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钻研电信 |
前几天,刚刚谈到了固话套餐的问题,我的一个基本思路就是,针对固话市场需求需要继续细分市场,比如降低小话音业务量月租费用,大业务量用户的话音费用,这样才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同时避免了取消月租费及完全实行包月的极端心态。
在宽带接入上,情况恰恰是相反的,目前传统的PSTN网络在语音业务支持上依然有很大容量,因此语音需要引入更合理的套餐形式来刺激用户增加话务量,这样才能够加大降价的空间;而在宽带上,我国一直采取包月不限流量的形式,这种形式在早期可以说极大的促进了宽带的快速发展,但随着诸多P2P技术的应用,单一的宽带包月资费已经陷入一种死循环的状态,少部分用户通过极低的成本占用了大量的网络带宽。
不久前,关于该不该限制BT下载的讨论已经非常多,BT可以说很好的继承了P2P技术的本质,也体现了互联网本身的开放模式,不少人认为封杀BT是对新技术的否认,也是运营商封闭思路的一种体现;但是,同时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大部分用户的宽带速度、稳定性受到了极大的影响,BT下栽占据了60%-80%的网络带宽,特别是骨干网的带宽,同时加大了运营商的结算成本,造成了互联互通及互通速度的影响。
对比这两种不同心态,与固话套餐非常相似,由于用户需求结构的不同,必须针对不同用户提出不同的资费套餐形式。我觉得,取消纯粹性质上不限流量包月形式并不会对运营商及用户造成多大冲击,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宽带包月用户在带宽及流量消耗上并不大;对于一些有额外应用需求的用户,比如下载,需要在流量上进行一定限制,或者你需要付出更大的成本才能得到这种高流量的服务,这样才符合用户的成本定价基础。
现在需要讨论的其实还是网络成本的问题,与所有的资费讨论一样,通过我前面的几篇博客,我觉得大部分用户并没有很理性的从网络成本上去考虑资费的问题,而事实上,定价需要运营商从运营成本上去考虑,这个是很现实的问题。
那么在宽带的资费上,由于少部分包月用户占据了大量的网络带宽,特别是骨干网带宽,运营商如果要提高所有用户的服务质量,必然要加大设备投资提高带宽支持,面对类似BT的P2P应用,带宽加大后,它会继续吞噬更多的带宽,进而陷入一个死循环阶段;运营商面对的并不是设备利用率、带宽合理分配问题,而是一个不断加大投入而又不能增加收入的无底“黑洞”,频繁堵洞是不现实的。
当然,P2P技术本身的方向性是不容质疑的,通过改变传统的服务/客户理念,P2P最大程度的利用了网络资源本身;另外,P2P技术很好的迎合了IPTV等新业务的需求,为高带宽业务需求提供了可能,但是,这并不能证明,P2P就应该是纯开放性的,是不容管理的,P2P最终仍是为用户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