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州河的鱼(转)

(2010-10-30 00:06:38)
标签:

苏州河

宋体

吴淞江

鲈鱼

后汉书·左慈传

文化

分类: 苏州河历史

苏州河的鱼

 

    偶读《后赤壁赋》,突然发现:原来苏州河曾经盛产鲈鱼!苏东坡在文章中说,他偕两位客人夜游赤壁,一路吟诗很是高兴,但又叹惜,缺少酒菜助兴。一客人凑趣说,他傍晚捕到一条鱼,大嘴巴,细鳞片,“状如松江之鲈”,可以下酒。我心里一动,想不到“松江”的鲈鱼早就名声在外了。“松江”,不就是吴淞江?吴淞江,不就是今天所称之苏州河?我细细考查后又发现,《后汉书·左慈传》中写道,曹操大宴宾客时说,“今日高会,珍馐略备,所少吴淞江鲈鱼耳”。又提到了“松江鲈鱼”。“吴”,就是“吴地”,即现在的江苏、上海一带。“松江”是河流名称。元朝初期,大约1278年左右,这条流经江苏、上海的太湖泄洪道,终于一律称为“吴淞江”,而没有“松江”的叫法了。到了1848年,英国驻沪领事与上海道台签订扩大英租界的协定,第一次将吴淞江称作苏州河,大约是因为这条河道是连接苏州到上海的主要航道吧。如此说来,苏州河里美味的鲈鱼至迟在东汉时期已经名闻遐迩了。

  我很高兴发现了淹没在历史尘埃中的银鳞之光,不由得浮起一阵遐想:

 

 

  春天,古老的苏州河两岸秧苗一片青,菜花一片金,树上黄莺啼啭,河中清波粼粼。许多渔船在慢慢地摇荡。渔歌互答,渔网飞撒。岸边有个挂着“酒”旗的小店,年轻的老板娘围着青花布兜,向河里的渔船吆喝:“阿四,快再扔两条鲈鱼上来,要活的!客官酒兴好着呢!”“好来!”“啪!”“啪!”转眼间,划出两道银光,两条鲈鱼就在老板娘脚下活蹦乱跳……

 

 

 

  我的想象也许会使今天的上海人感到难堪,这

 

 

  样一条横穿市区中心的河道,到了1978年,居然全线黑臭,小鱼小虾统统死绝,哪里还有鲈鱼?人们一想到苏州河,心里就不是滋味。

 

 

  所幸,上世纪90年代,彻底整治苏州河列入了上海市政府的规划,并且成立了专门的指挥部。十年努力,成效明显。显著的标志之一,就是河水由黑变黄,由黄见绿,又出现了土生土长的苏州河鱼了——上海人把这当作大喜讯。尽管只是小小的穿条鱼。

 

 

 

  那天逛花鸟市场,见到一个面熟的小伙子,他摆了个卖水蚯蚓、鱼虫、小穿条鱼的摊头,我养热带鱼时,经常光顾。我随口问他:“你这些东西从什么地方捞来的?”答曰:“苏州河。”当时我不信,过了几天,我骑着车到河边转悠,果然,在几座桥边都发现了提着网兜捞鱼虫和穿条鱼的人。更让我惊讶的是,就在“中远两湾城”旁边的苏州河支流里,居然有三四个人在钓鱼,钓上来的黑鱼有二三斤重,鲫鱼重半斤左右。

 

 

 

  苏州河里确实有鱼了,而且是从苏州河里长出来的。尽管,这不是鲈鱼,却明白无误地告诉我,苏州河水质的进步,带来了生态系统的改善。河水中溶解氧的指标大大提高了,污染物溶度明显下降了。随着综合治理的不断推进,苏州河6条支流截污范围内的820家污染源单位,将全部纳管排放。第一条曝气复氧船已经出现在苏州河上……看来,真正让苏州河变清的日子不会太遥远了。不知鲈鱼还会再来落户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