矗立了800多年的烂尾工程——寿圣寺双塔

标签:
寿圣寺双塔中牟双塔岗寿圣寺 |
分类: 访古 |
京广铁路线在中原犹如一个分界线:铁路以西,多丘陵山区,铁路以东,则是一望无际的黄淮大平原。中牟县就处于铁路以东的黄淮海大平原上,以前是黄泛区,即黄河决口后流经的地区,一马平川,想看个山都难。在这样的地方,如果有个高岗,远近都会知道。中牟县黄店镇冉家村东,就有这样一条土岗,由于这个土岗上矗立了两座800多年前所建的古塔,因此这里就被叫做了双塔岗。
周日上午送女儿去新郑,一想,反正时间充裕,回来路上何不拐个弯去中牟寿圣寺看看那里的两座塔?
11点将女儿送到目的地后,就向双塔岗赶去。道路很好,从新郑到薛店,然后正东到三官庙,接着东南去尉氏方向进入中牟黄店镇地面。天气不是太好,有一层薄薄的雾霾,田野里小麦绿油油的,给灰色的原野增添了无限的生机。道路边上的柳树已经泛绿,夹杂在灰色的杨树枝条中,颇有点梦幻的色彩。靠着手机上的地图,找到了双塔岗,远远地看到在一片高岗上矗立着的那两座塔。
到跟前后发现,这个高岗的周围,竟然是两层寨墙。在寨墙圈起来的中间,是一个寺院和寺院前的两座古塔。后来想,也许,过去这里为了躲避或抵抗土匪抢掠,充分利用可以登上古塔的有利条件,围绕着古塔修建了寨墙,土匪来时,既可以登上古塔瞭望,也可以在塔上居高临下攻击土匪,只是,不知道过去人们是否真的这样使用过。
由于土岗本身就高,两座塔又高耸在土岗之上,因此这两座塔在当地非常突出,从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可以想像,历史上,这里周边的人们,一定会把这两座塔当成了地标性建筑了。远远地看到双塔,给人的印象是这两座塔看上去很别扭,两座塔都没有塔刹,塔顶都很平齐,像被人一刀横着砍了头一样。塔北面是一座寺院天王殿,天王殿再后面,是大雄宝殿。塔、天王殿、大雄宝殿,组合在一起,远远看去,仿佛塔像是用大汽油筒摞起来的两个大烟囱。
走到跟前,只见两座塔东西相对,西塔为六边形塔,现存七级,高约30米,东塔同为六边形,现存四级,高约18米,两塔相距20米左右。仅从外观上,就可以看出两塔有着明显不同,西塔外面布满了砖雕佛像,而且从塔基开始每层都比东塔要高,东塔相对要“素”很多,除了每层各面有各式假窗外,基本没什么砖雕。据当地人称,西塔为佛塔,东塔为道塔,后仔细看东塔,在塔基上沿,也有一圈砖雕,看上去似乎也是佛像。这样,东塔为道塔之说,似乎并不成立。
据寺内冉家村的冉姓老人讲,两塔从外面的门进去,有螺旋楼梯可上塔顶,西塔内壁也布满了砖雕佛像,他小时候就经常爬到塔里玩,但现在登塔的门已经封死了。从西塔一层东面塔门往里看,也可以看到里面的砖雕佛像,保护的比外面要完整一些。而且在塔门内南壁上,还看到一块像是塔铭的方碑,只是无法进入塔心室,也不知塔铭所写文字了,估计文物部门将此塔定为北宋晚期,可能是从塔铭中得知的。可能是因为西塔塔身布满佛像,因此当地人又称该塔为“千佛塔”。东塔的塔心室内壁也是素面,没任何砖雕。两塔外壁上,有很多小的孔洞,估计是建塔时搭脚手架之类留下的,如今成为麻雀的家,不时可以看到麻雀从洞口进出。
二塔当为同时期所造,不知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不同。更让人感到奇怪疑惑的,是两塔都没有塔刹。一般情况下,塔是由塔基、塔身和塔刹组成,这没头的塔,要么是因年代久远,塔刹遭到了人为或自然的毁坏。但据文物考古工作者查看研究,虽然塔身曾经受损严重,而塔顶却是非常整齐的断头,确认双塔应该就是当初建塔时就建成了这个样子停工的。
也许,当双塔在建设期间,突遇战争等人为不可抗因素而停工,后来,当社会安定下来后,捐建此塔的人却因种种原因,放弃再建此塔,因此留下了这两座半拉子工程,一直矗立至今。
不管怎么说,一座800多年前建造的烂尾工程,至今依然屹立不倒,也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吧。
西塔
东塔
双塔
西塔局部
东塔塔门
东塔登塔的门已经被封
西塔上的佛像
东塔塔心室内部
西塔塔心室内部
麻雀的家
正面看双塔及寿圣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