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崩村:神女的后花园——寻找香格里拉之十

标签:
神女峰飞来寺雨崩村卡瓦格博 |
分类: 云南行 |
到雨崩村时,已经累得不想再走了,原来也是想第二天去大本营和冰湖的,当然要住在上村。当看到第一家客栈时,马上上前问还有没有房间,回答说住满了,于是就往前走到了第二家,在飞来寺时,梅里客栈的藏族阿玛向我们介绍的就是第二家。这家有一个长长的院子,院子外有个圆弧券门,房子大门前写个“冰湖之家”。一问有房,就找了间房住下了。由于与第一家一样,都在村头,这里是进村的必经之地,又是去下村、神瀑,去大本营、冰湖的必经之地,所以,坐在院子里,可以看到来来往往的徒步者及转经者从门前走过。
上下雨崩村分别坐落于两条峡谷的交汇处,上村所在的峡谷,是通往卡瓦格博的峡谷,下村的峡谷发源于神女峰与五冠峰下,是通往神瀑的峡谷。两条峡谷分别有条河,河水很大,经过上村的叫雨崩河,流经下村的叫神龙河,两河在下村的下边交汇,最后注入澜沧江。
这两条峡谷里面非常宽阔,也很平坦。谷地里有草地,有树林,世外桃园般美丽宁静。也许是为了让这个谷地更大、更美,雨崩村的民居多建在谷地边缘部分,而且有些还依山而建,地处险要。
由于藏民的房子一般都不相连,各家相对独立,所以民居都散落在谷地各处,每处房子与另一座房子只是道路相通,因此基本形不成我们这里的所谓街道。
据最新统计,现在上下雨崩村有37处房子,大约有近200口人。由于处于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人们都还保持着纯朴、自然的状态。近年来,随着旅游者的涌入,雨崩村人也接触到了旅游带来的好处。他们几乎每家都养有马匹,村里把些马匹集中起来,供进山的游客骑乘,会得到一笔不小的收入。许多人家也都开起了客栈,为游人提供住宿服务。因此,现在的雨崩村人的商业活动也多了起来,许多人家纷纷建新房或者扩大原有住房面积,客栈也越开越多了,只是现在的雨崩村到处都在大兴土木,让人觉得已经变得有些世俗了。
当天晚上,星空璀璨,天空的星星比我们平时看到的密集了许多,也大了许多、亮了许多,只是神女峰顶仍然是大片的浓云笼罩,本想借着星光拍有神女峰顶的星轨,却无法拍到神女峰了,只好单拍两张星轨了事。
第二天早上,峰顶仍然被云雾所包围,看来,神女峰轻易不将其真容示人的说法,还真是对的。好在我们头一天已经有幸见到了。
简单吃过早饭,我与罗汉便向神瀑赶去。去神瀑必须先到下村,而从上村的村头看下村,正是最佳的位置,居高临下,一目了然。虽然峰顶云雾笼罩,但其它地方却是蓝天白云。太阳有时会从云缝中透出来,照射在山梁上,形成绝美的光影效果。我与罗汉边走边寻找下村最佳的光影效果边拍摄。
雨崩村本来不大,又分散为两个村,村里就更显得安静了。过了雨崩河,就进入了下村,进村后很难看到人。顺着小路往前走去,突然在田地的篱笆边,看到地头有几只牛,一个人正蹲在牛身子下挤牛奶,于是端起相机拍了起来,刚拍了几张,那人便看到了我,正当我感觉不告而拍有些不好意思时,他却热情地打起了招呼:“你好。路在这边。”他向我指着篱笆外对我说。我从篱笆外走到了他的跟前,只见他刚好挤完牛奶,提着奶桶也到了路上:“去家里坐坐吧。”他对我说,正好想到藏家去看看,于是便随他进到了他家。原来,地头的那所房子就是他的家,从上村那里看,是下村全村地势最高的一家。
这里的民居多是用木头建造,木柱、木墙、木顶、木梯、木窗、木门……也许是当地森林资源极其丰富,从而造成了这样的建筑特点。在从香格里拉到飞来寺时,开车的是一个藏族女司机,她说,藏族人最肯花钱的地方有两个,一是肯在房子上花钱,因此每家的房子都修建得很漂亮,许多人家还雕有非常漂亮的木雕花饰,二是在经堂布置上非常花钱。此言非虚!
这个小伙名叫丁主,今年24岁,但已经是一家之主了。他母亲早亡,只有父亲,一个姐姐招了个上门女婿,但已经另外建房分开居住了,一个弟弟考上了昆明的大学,是雨崩村考出来的两个大学生之一,一个妹妹出家做了尼姑。他现在已经有一个4岁的儿子,在上村上幼儿园。这所房子是他在四年前建的,四年前,他还只有20岁啊。问他怎么不开客栈,他说要供弟弟上大学,没钱装修。他家的房子分三层,一层是牛马圈,也养猪,二层是生活区,三楼则多放置农具和粮食。从外边有木梯直通二楼平台,这也是一家人平时进出房子的主要通道,从平台进入二楼的主生活区,进门后,是一个小客厅,客厅两边是卧室,客厅还有楼梯,分别通往一层和三层,楼梯边有一个转经筒,每天一家人起来从这里经过,都会顺手转一下。小客厅正中,对着大门的位置,有一个门,通往里面,这就是他家的经堂。
经堂是他家面积最大的一间房。两边相通,在对面墙壁的一边,布置着他家的经堂,经堂前有个火炉,可能也是他们一家烧酥油茶的地方。整个房间显得空阔、干净。在房间的左边放着一些生活用品,在右边一角,则有沙发和茶几,可能是喝茶和招待客人的地方。坐在沙发上,丁主给我们倒了牛奶,就是他刚刚挤的牛奶,却之不恭,只有喝下了,有点香,但也有种说不上来的味道。丁主说他家有5头牛,6匹马,现在雇了一个小工,每天牵马拉游客,6匹马每个月会有五六千远的收入。
与丁主聊天感觉很好,非常享受他的纯朴、厚道、坦荡,更有心理上的不设防。
由于还要去神瀑,意犹未尽时,就与丁主告别了,看他站在二楼平台面含微笑与我们亲切挥手告别的情景,竟有点恋恋不舍了。
从丁主家出来,有几间挨得相对较近的房屋,这里也是通往神瀑的主要道路,因此似乎这里是村子的中心了。走过村子,是一个大草甸,草甸里有条小溪流过。靠近村子修建有座白塔,这可能是全村人每天所要转的塔了,再往前,则有座寺院,好像没有开门。草甸里有牛马在悠闲地吃草,有红衣僧人从草甸里走过,可能是他们在神瀑转经后,现在返回了。
从上村看下村。
清晨,一缕阳光照耀到下村的房顶。
由于天空有云,光也成斑驳的光。
在这个位置,可以看到下村位于峡谷谷口处。
恬静的藏族村子。
挤奶的丁主。
客栈以“天堂”为名,似不为过。
丁主家的房子和地。
他家的房子位于下村最高的位置。
丁主家的经堂。
丁主家房子的第三层,是存放粮食的地方。
自制的酥油灯。
经堂是的布置最为精心,摆放的每件器物都擦得干净明亮。
楼梯边的转经筒,旁边的柱子上还挂了一个兽头,丁主说不知道这种兽汉语该叫做什么。
与丁主告别。
村子一角。
村外的草甸一角。
草甸上有条蜿蜒的小河。
好像藏族的村子都会有座白塔。
峡谷的最里面,就是神瀑。
丁主将牛赶到山坡上吃草,他说晚上牛自己就会回家。
丁主赶牛经过村子。
这条路他每天几乎都会经过吧。
村外的草甸。
从草甸看上村。
悠闲而宁静。
去神瀑归来的僧人,似乎就是我们进雨崩时在途中遇到的那个人。
喜欢这样的感觉。
来这里发呆的人。
转经路上。
有人在草地上开起了联欢会。
一些藏民在草地上休息。
牧归的马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