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摄在甘南川北(十一)——松潘古城

(2009-05-18 15:54:13)
标签:

松潘

古城

分类: 甘南川北

松潘位于四川西北部,历史上处于蜀汉与藏羌的结合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被称作“川西门户”,有“扼岷岭,控江源,左邻河陇,右达康藏”,“屏蔽天府,锁阴陲”之称,是我国古代地处边陲的军事重镇,自汉唐以来,此处均设关尉,屯有重兵。同时,松潘还是内地与西羌吐蕃茶马互市的集散地,有“高原古城”之称。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后在今川主寺镇建立湔氐县,为松潘地区县级建置之始,至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

 

松潘在唐初曾发生过一次重要的战役,那时,吐蕃首领松赞干布派者前往长安求婚,使者路过松州,被州官扣押,松赞干布大怒,亲率大兵二十万人入侵,唐都督韩咸战败,唐太宗命吏部尚书统军抵达松州,经川主寺一役,唐军大胜。松赞干布返藏后又遣拾使臣送黄金以求通婚和好,太宗晓以大义,将文成公主嫁与松赞干布,传为千古佳话。如今的松蕃古城北城门外,就立有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塑像,并用文字记载了这段历史。

 

松潘古称松州,今天的松州古城,是在明朝松州古城的基础上恢复起来了。据《松潘县志》记载,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平羌将军西玉在平定威、茂士官董贴里叛乱军,挥师北进,进驻松州之后,上书皇帝朱元璋,建议在松州设置军卫。松州设卫时,丁玉调宁州卫高显来权负责筑城事宜,在西缘山麓,东傍江岸以上筑墙,历时五年,筑成一段城墙。古墙砖长50厘米、宽25厘米、厚12.5厘米,所用灰浆系用糯米、石灰、桐油熬制而成,每块青砖重达30公斤,砌成十多米高,6200多米长的城墙,工程艰巨。今天,在松潘的“窑沟”“窑坝”山上,遗留有为筑城烧制青砖而造的古窖遗迹。

明英宗正统年间(1436-1449年),松潘发生民变。高踞西山之巅的变民,可观察到城中的布防情况。民变平定后,负责松潘兵备的御史冠琛,将西部城墙由山麓筑到山巅。嘉靖五年(1526年)松潘总兵又增修外城一千余米,历时60年,才使松潘城制初具规模。


松潘古城有门七道:东曰“觐阳”、南叫“延熏”、西号“威远”、北作“镇羌”,西南山麓者称“小西门”,外城两门,东西向称“临江”、南北向称“阜清”。各城门以大块平行六面之条石拱圈,使顶部呈半圆形,门基大石上镂有各种雕图案,别具匠心,耐人寻味。临江门旁石壁上,镌刻着崇帧十六年(1644年)关于减免苛赋的布告。

 

从黄龙出来后,为了方便次日游览牟尼沟,我们入住在松潘北城门外的一家酒店。早晨起床后,趁出发前的近两个小时时间,我们游览了这座古城。松潘古城不大,一条湍急的河流从古城穿过,这使得这座城里修建了数座桥梁供车马行人通过,这些桥梁建得各具特色,古意盎然,倒也成了城中一景。 

 

松潘古城建筑保持了藏羌等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而城墙等则属于汉民族风格。

行摄在甘南川北(十一)——松潘古城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塑像立在北城门外。

行摄在甘南川北(十一)——松潘古城

古城风云。松州古城墙门堡始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二年松州卫和潘州卫合并为松潘卫时。门洞厚十五丈,造工坚实,经数百年风雨而不蚀不坏。登上城墙可饱览周围的雄壮景色。
行摄在甘南川北(十一)——松潘古城

东城门内往外看。

行摄在甘南川北(十一)——松潘古城

沧桑的古城门与开得正艳的梨花,形成一会有趣的画面。

行摄在甘南川北(十一)——松潘古城

南城门内情景。

行摄在甘南川北(十一)——松潘古城

古时古色的明月桥。

行摄在甘南川北(十一)——松潘古城

建在山巅之上的城门。

行摄在甘南川北(十一)——松潘古城

城门外民居。

行摄在甘南川北(十一)——松潘古城

河畔风景宜人。

行摄在甘南川北(十一)——松潘古城

城内的桥上也是赏景的好地方。

行摄在甘南川北(十一)——松潘古城

两座城门遥遥相望。

行摄在甘南川北(十一)——松潘古城

枕河而居的民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