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寺唐塔

标签:
嵩山法王寺唐塔杂谈 |
分类: 嵩山 |
嵩山法王寺周围约有六座古塔,其中以四座唐塔最为珍贵,由于这四座唐塔没有名字,人们习惯上以唐塔一号、唐塔二号、唐塔三号、唐塔四号命名之。
暮色中的法王寺唐塔一号。
深秋时节的法王寺唐塔一号。
唐塔一号与唐塔三号、唐塔四号。
冬季的法王寺的四座唐塔。
寺与塔。
偷个懒,把《登封志》对以上四塔的介绍贴到这里,供大家参考。下次再上嵩山的话,如果有机会,会对四塔进行细部拍照。
一、唐塔一号
法王寺舍利塔位于登封市区北4 公里嵩山法王寺后山坡台地上,是一座方形密檐式砖塔。该塔据史册记载,建于隋文帝仁寿二年(602年),有学者考证该塔建于唐初。塔坐北面南,方形,边长7*7米,占地49平方米。塔高35.687米,塔身下部略瘦长,无基座。其塔身之上为15层密檐,层层密檐外叠,叠出最宽者约0.9米。各层密檐的高度和宽度由下而上逐层递减,使塔体外轮廓呈优美的抛物线形。塔底层南面辟一塔门,可直入方形塔心室,塔体壁厚2.13米。内部为空心结构,从底层可直视塔顶。该塔全部用长方形、方形青砖、黄泥垒砌而成,砌法多采用不岔分法,塔体外壁敷有一层白灰保护。2001年6月25日,法王寺舍利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唐塔二号
塔在法王寺北,位于三座单檐式唐塔的最西边。塔为四边形单檐式砖塔,高12.26米,塔身边长4.4米。塔的下部为砖砌方形须弥座,座上的塔身高而粗壮,其南边有砖砌券门,已残缺。塔身以上叠涩出檐,突出塔身较多。塔刹下为圆形覆钵刹座,四周镶嵌11块雕花插角石。再上为石雕莲花座和二级石雕圆形相轮,最上为石雕宝珠。该塔塔体硕大,尤其是塔刹,造型优美,雕刻精湛,为唐代古塔珍品。该塔由于塔铭早已缺失,具体建年已不可查,根据其建筑结构看,应建于初唐。此塔年代久远,剥蚀比较严重,2004年国家拨款予以重修。
三、唐塔三号
塔在法王寺北,位于三座单檐式唐塔的最东边。塔为四边形单檐式砖塔,高8米,塔身边长4.25米。塔下部为硕大的方形砖砌须弥座。其上为方形塔身,前有砖砌券门,已严重缺损。塔身以上叠涩出檐,突出塔身较多。塔刹下部为砖砌刹基,剥蚀严重,四周镶嵌8块雕花插角石,其上为石雕莲花座,再上为一级石雕相轮,最上为石雕宝珠。该塔塔体硕大,塔刹雕刻精美,为艺术精品。由于该塔的塔铭早已缺失,具体建年已不可查。根据其塔身较短的特征判断,该塔应建于唐代中晚期。该塔剥蚀严重,2004年国家拨款予以重修。此塔的地宫于2000年进行发掘,出土大量祭器、陶瓷等珍贵文物。
四、唐塔四号
塔在法王寺北,位于三座单檐式唐塔中间。塔为四边形单檐式砖塔,高7米,塔身边长3米。塔下部有砖砌须弥座。座上为方形塔身,前有砖砌券门,门缺失。塔上为叠涩檐,严重剥落缺损。塔刹下部为砖砌刹座,剥蚀严重。其上为石雕俯莲,再上为二级石雕相轮,最上为石雕宝珠。该塔的塔刹石雕精美,造型优雅。由于塔的塔铭已失,故具体建年已不可查。根据其塔身较短的特征判断,该塔应建于唐代中晚期。为了保护这座剥蚀严重的珍贵古塔,2004年国家拨款进行了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