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门待月不忍归

标签:
嵩山嵩门待月法王寺摄影唐塔杂谈 |
分类: 嵩山 |
嵩门待月,是嵩山八大景之一,也是其中最为有诗意和浪漫的一景。说的是到了中秋节这天,坐在法王寺的月台上,面前摆放着瓜果食品,静待一轮圆月从东边的“嵩门”冉冉升起。当月亮升起的那一刻,月光照亮了整个寺院,大殿里香烟袅袅,梵音钟磬一齐鸣响,营造一个肃穆神圣的庄严时刻。
很早就向往着去领略一下“嵩门待月”的美好情景,爬山以来的数年里,更是与一帮好友相约去欣赏这个美景,然而,每当到了八月十五这天,不是天气不作美,就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能成行,所以,每到中秋节这天,总是在期待中留下遗憾,以致于在前年由于中秋节没能去赏月,还在九月十五的时候,专门登到嵩山顶去赏月,并留下了至今仍记忆犹深的难忘经历(http://blog.sina.com.cn/s/blog_584c54250100064d.html)。
但“嵩门待月”怎能不去体验一番?今年的中秋节,大家终于达成共识:八月十五各自走亲戚与家人团聚,十六一起去嵩山“嵩门待月”。
去嵩山途中天空的浓云让大家不免有些担心:天气会像昨天那样晴好吗?月亮会像昨天那样又大又圆吗?虽然心怀忐忑,但仍是充满期待。
就这样一行四辆车15人向嵩山奔去,直接开到了法王寺。到那里时,天已近傍晚,终于在月亮出来前赶到了目的地,大家分头行动:赏月的直接奔向法王寺的月台,拍照的则绕到寺西——想让拍到的图片里既有月出嵩门的美景,前面还有寺院的大殿或者塔影。
等待的过程是个难熬的过程,所以难熬,是看着天空中的云朵越来越多,怕月亮被云朵遮盖,看不到月亮升起的时刻。站在寺西的高地上,感觉拍摄的角度还是非常的理想:前面是高高的“嵩门”,中间有一道山岭,更可以衬托出嵩门的非凡气势,而眼前是法王寺大殿,与原来想像的相差不远,只是塔比较靠北,而且有一道锁闭的大门,挡住的前往的道路。
随着夜幕的降临,可以看到寺内赏月的人越来越多,寺僧们还在月台上摆上了桌子橙子,桌子上还摆放着瓜果饮料,看来还有“重要客人”前来赏月。我们所站的地方虽然偏僻,但过来赏月的人也多了起来,一问,原来是寺院已经已经关闭,游人进不到寺院,就只有顺着寺旁的一条小路走到了这里。
天空中仍然有云,但可以看到稀稀的星星,因此感觉应该能够看到月亮。
在期待中等待着,相机早已安置妥当,一切就等那个月出嵩门的时刻到来了。
终于,东方的山脊上露出了亮光,人们都兴奋了起来。东方越来越亮:“出来了!出来了!”一轮红红的、圆圆有月亮终于露出了脸,虽然不是从嵩门出来而是从南边的山峰上出来,仍然让人们兴奋不已。周围的人多是登封城里的人,这时候听有人说,月亮从嵩门出来,要60年才能看到一次。
虽然月亮没从嵩门出来,但夜晚的山上看月出,还是有一种别样的感觉,周围秋虫鸣叫着,身边还时不时会飞来一只萤火虫,嵩山隐隐约约地耸立在不远的地方,影影绰绰中可以看到不远处唐塔的塔影。
月亮升高了,人们逐渐开始下山,我们也收拾起家伙下了山,心中略有点遗憾,还有点不满足,于是大家商量找个地方边吃边赏月。车开到山脚下一家农庄里,宽大的院子像农村的大场院。我们坐在院子里,看着身边的山峰,欣赏着天空中时而探出脸的有明月,喝着小酒,吃着月饼,感觉是那样地惬意……
夜澜人静,月上中天,虽然仍怀留恋之心,我们还是离开了嵩山,开车返回郑州。
嵩山峰脊。
掩映在树丛中的古塔。
图中间的凹陷地方,即为嵩门,两边分别为老翁峰和桂轮峰。嵩山待月是指从下右的大殿前的平台上,可以看到月亮从中间的凹口升起。
寺僧在为当晚到来的“重要客人”安排点心。这里就是八月十五赏月的最佳地点。
寺后的了座唐塔,矗立在嵩山前,显得格外高大。
人们期待的是月出嵩门,昨晚却从右边的山峰上探出了头。
云朵中的月亮看起来似乎更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