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时,电视上《快乐大本营》正播放着两个6、7岁的孩子的表演,一个是7岁“变脸大师”,能变20张脸,连续喷10口火,并且可以加在一起,故进入吉尼斯记录。另一个是6岁“京剧大师”,屡次获奖,到过悉尼歌剧院表演。看着两个出色的小孩子,哥哥感慨:“看人家的小孩子,以后肯定前途无量了。所以说,小孩子一定要从小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让他们专精一两种艺术本领,以后出来才有前途。不能死读书。……”之后哥哥就说道了小舅舅的两个孩子,我的小表妹和小表弟。认为妈妈她们这些姑妈们和舅舅他们都太疼两个小不点儿,却没能好好教育,好好培养,只一味儿说他们聪明等等。妈妈听了立刻反驳:“那你呢?你以前又怎样?”这时,本来想置之度外的我,也忍不住出口:“妈妈你这样根本没有可比性。哥哥没有说错,我们就是通过总结自己的问题来提出下一代的教育方案啊,你怎么可以总是拿我们来和小表弟他们这代人比呢?我们出生在80年代初,他们出生在2000年好不好?……”
这次的争论没有持续多久,因为我不想多说,妈妈自己也心中有数。可是,由此却也引起了我的思考。
诚然,像我妈妈他们这样思想的人还在多数。他们那种老一辈的思想,总认为,自己的孩子现在大学的大学,好工作的好工作,没有什么不好的,觉得自己的教育还是很成功的。对于孩子,一味儿地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成,只要不像其他不读书的孩子那样到处逛就行,压根儿没有想过,一个孩子,特别是现在这个时代的孩子,除了学习外,更需要培养课外兴趣。说实话,这点上,广东人的确远远不如北方人。总觉得,北方人的父母,不管富还是穷,只要条件稍微许可,就会不惜成本地送自己的孩子去学习艺术文娱方面的兴趣。可是广东人的很多父母,却正如爸爸说的:“只是大把大把地给钱孩子花,生怕孩子不懂得花钱……”想到这点,很是悲哀。事实上,现在的确很多父母都已经开始重视孩子的兴趣爱好而培养孩子了,所以现在的小学生中学生,有很多艺术修养都颇高了。可是却依然存在着大多数家长,仍然缺乏应有的认识,像我小舅舅,学校说让孩子报课余兴趣班,他居然让小表妹报了英语班,后来我们得知后,简直有点晕阙。这么多艺术类兴趣班不报,跑去报英语班干吗呢?当时我们也有抗议过,妈妈的反应也是说我们怎样怎样,因此不了了之。
妈妈总是拿我们来对比,可是她没有想到一点是,我们现在所有的特长爱好,是我们自己培养自己的,从初中开始,自己参加一些兴趣小组慢慢培养起来的,可是由于起步比较晚,水平也就很有限了。而且,我还是比较走运的,得到老师的赏识,但哥哥就没有我的运气,本来哥哥是很有艺术天分的,自学的油画和素描,都画的不错,而且很有原创力,可以说,或许哥哥的艺术天分比我还好,只是缺乏了机遇,所以难免在一些技巧上不如我而已。如果哥哥也是从小就能接受系统的美术教育,或许他现在成了业余画家也说不定,因为哥哥比我还爱画。当时家里也算是挺富裕的,有足够的条件,只是爸爸妈妈压根儿不懂得要根据我们的天分培养我们而已。
也正因此,我们才会总结自己的不足,拟出更好的培养方案,用于培养下一代。却没有想到长辈们却无法接受,依然不断地用老一套坚持教育新一代的孩子,不断地拿我们来做对比,却看不到新一代孩子的前途,可悲可叹!爸爸也已经认识到孩子需要培养兴趣爱好,可是妈妈他们却依然故步自封,让人无可奈何,也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改变他们的看法呢~一味的宠溺,让我们担心,也难怪现在很多年轻夫妻会拒绝让父母教育自己的孩子了……但我觉得,这时治标不治本的,我们要做的,不是隔离,而是改变他们的观念。隔离只会隔离掉亲情,只有改变观念,才能有一个健康和睦的家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