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把Sidney Sheldon的《A Stranger in The
Mirror》给看完了~之前还动手查过一下单词,可是查了几页后,发现,我不懂的单词也太多了吧?反正有得大概也能猜出意思,整体一看,没有什么看不懂的,基本上都看懂了,也就懒得再翻字典了,速度当然也快了很多。看完后,却并没有老师之前讲的时候那么强烈的感觉,不觉得有那么好,而且对白也并不多,并不是像老师说的那样看他的小说就像看剧本的感觉,跟老师一说,老师才说,因为我看的这本是很前期的作品,当时的作品就是纯正的小说而已,他还没有开始拍电影……我倒!没办法,继续看其他的咯。桌面上还放着那本从台湾订回来的的Sheldon的《午夜情挑》,虽然是中文版,却是繁体竖排的,而且是台湾人翻译的。说实话,繁体字对我来说一点难度也没有,竖排的也就是改变一下看书习惯而已,对我来说,让我宁愿看英文原版都不看它这个台湾版的最主要也是唯一的原因是,那个台湾翻译翻译得实在有点烂!一句话,一看就知道是台湾人译的,而且很怀疑那个翻译的水平如何。原因?翻开书看没有几页,就发现很多很多很多的台湾口语,什么“一个钟头啦~”之类的,虽然我很习惯一小时表达成一个钟头,可是当大量口语出现在一本书上,而且不是别人说得话,而是叙述性语言时,还真的有点难以接受,但这还不是我不想看的最主要的原因,最让我不不想看的原因是,里面很多语言,语序居然用的是英文语序,就连英文的倒装句,它到直接译出来。所以,你看的时候,会出现像看英文那样,看了结尾才知道开头!拜托!如果这样的话,我还倒不如看原汁原味的英文原版小说!又不是看不懂!看它的翻译才真的有点看不懂呢!
结果是,我打算下次讨论时,直接把书拿回去,如果不能换一本英文原版的,(老师从美国和台湾分别订了几本回来)。就直接到学校图书馆借一本,反正我刚看完这本也是在无法忍受的情况下跑去学校图书馆借的。
突然觉得,或许说到英译中,还是大陆比台湾,甚至香港更胜一筹,至少我们学笔译时,老师教的也比这些书译得好。或许这就是所谓的文化的沉淀吧?如果英译中不能做到译成符合中文习惯的作品,基本上就是失败的翻译了。突然想起,某个教文学的老师也提过,真正说到翻译,在他看来,现在的人比不上以前的人。很多文学书籍,真正翻译得好的,还数那些当时清末留学海外归来的严复等人。此言有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