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评)《物理学之美》:探索物理世界的结构与理论之美

(2017-02-18 20:57:52)
标签:

杂谈

​(本文首发于《今日科苑》2017年第2期)

http://wx1/large/584c2c4fly1fcuw59j1hej20i30fpjs0.jpg

​文/王麟

诺奖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在他的文章《对科学的美和妙要有鉴赏力》中谈及:“牛顿的运动方程、麦克斯韦方程、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方程、狄拉克方程、海森伯方程……提炼了几个世纪的实验工作、唯象理论的精髓,达到了科学研究的最高境界。它们以极度浓缩的数学语言写出了物理世界的基本结构,可以说它们是造物者的诗篇。”

http://wx1/large/584c2c4fly1fcuw6369lbj20zk1e6n87.jpg

​与之相呼应,华中科技大学物理系教授杨建邺在《物理学之美》这部书中,通过生动详实的物理学里程碑事件、高山仰止的物理学届泰斗、纵横五百年的物理学发展历程,从闪烁着灼灼光华的智慧海洋中,发现了一条通往物理世界理论与结构之美的胜景之路。这条路布满了荆棘与坎坷,也充斥着寂寞与孤独,但更有格物致知之后登临绝顶的狂喜,以及窥探到造物主无穷宝藏从而让智慧和文明大幅提升的“神启”。跋涉在这条胜景之路上的伟大人物,无一不是浩瀚夜空中的璀璨星辰,逐一点亮了探索宇宙世界的星星之火,这些火种,最终成为构建人类文明的基石。

http://wx1/large/584c2c4fly1fcuwyuigikj20ac06r74d.jpg

​春花秋月,风景迤逦,明眸皓齿,顾盼生辉,表现的都是大千世界的外在美,其核心,依旧基于物理世界生生不息的永恒法则的约束。这些法则如果被科学家们发现,就是一组组充满结构美的数学公式,也是一条条令人惊叹且无与伦比的物理定律。面对繁华旖旎的世间万物,很多人无动于衷,认为理所当然,然而,那些在科学险途上一路登攀的智者,则将探索物理世界的规则与结构之美,当成自己毕生的事业。而如何展现科学巨匠们探索未知并发现物理美的过程,图文并茂的《物理学之美》这部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份满意的答案。

在本书中,杨建邺教授揭示了发现物理世界之美的三个步骤,也是探索未知世界的三个阶段,以及科学家们对事物认知的三个不同的层次。即从最初的实验观测阶段,发展到唯象理论阶段,最终达到理论架构的高度。

http://wx1/large/584c2c4fly1fcuw8q8x6fj20go0goq3y.jpg

​如果用一个生动的实例来展示这个过程,就需要回到五百多年前科学大厦草创之初。被誉为“星学之王”的丹麦天文学家第谷,自制仪器,用肉眼观察夜空,通过数十年如一日的天文观测,积累了海量的观测数据,这是发现物理学之美的第一阶段。此时,第谷还处于最低层次的实验观测阶段,他看到的只是物理世界的表象,并一丝不苟地记录了下来。

http://wx4/large/584c2c4fly1fcuwcsoa12j20sg0sgdic.jpg

​第谷数十年积累的天文观测数据,蕴含着改变人类文明进程的秘密,这个秘密最终由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发掘成功,这就是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石——开普勒三定律。开普勒利用第谷的观测数据进行研究分析,不断试错,山重水复,最终柳暗花明,这是探索物理学之美的第二阶段——唯象理论阶段。处于这个研究阶段的科学家,已经超越了最初的实验观测阶段,到了阿里巴巴宝库的门口,甚至能够窥见宝藏的点点金光,但是他们距离发现真正的物理世界结构和理论之美还有不小的差距,这是因为他们是作为拓荒者去发现未知,还处于混沌摸索阶段,尚不能用清晰明了、严谨的数学公式来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

http://wx2/large/584c2c4fly1fcuwaeqpa7j20b40b4mz2.jpg

​第谷观察天文,开普勒研究数据,牛顿总结提升到理论高度,最终将宏观宇宙的运转规则通过万有引力公式完全展现,这就进入了科学研究的第三阶段——理论构架阶段。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就是用清晰严谨的数学语言,将物理世界的规则和秘密告知世人,展现了复杂物理世界的简洁之美。

牛顿的传记作家沙利文在《为科学方法辩护》一文中说道:“由于科学理论的首要宗旨是发现自然中的和谐,所以我们能够一眼看出这些理论必定具有美学上的价值。一个科学理论成就的大小,事实上就在于它的美学价值。因为,给原本是混乱的东西带来多少和谐,是衡量一个科学理论成就的手段之一。”这段话非常贴切地揭示了科学研究与美学发现所能达到的高度,也代表了科学家对自己研究贡献的多寡。

http://wx3/large/584c2c4fly1fcuwloxx56j208q0b4wfe.jpg

​“科学的真正主题是世界之美”,法国哲学家韦伊一语道破天机,科学家们研究和探索物理世界的过程,既是一种改造世界的伟大壮举,也是展示物理世界终极之美的一扇窗口。如果我们仔细阅读本书,就会发现作者借助深厚的物理学功底和流畅的语言,将五百年漫长岁月人类探索物理之美的艰辛,一点点展示在读者面前。

发现物理世界之美的道路是如此曲折,让无数科学大师披肝沥胆;探索物理世界之美的道路是如此辉煌,沿途科学巨匠们留下的足迹依旧在熠熠闪光。本书以第谷的天文观察作为开始,以杨振宁教授的规范场理论作为结束。从开普勒根据经验得出的和谐宇宙概念,到上帝让牛顿出生并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宏观世界的规则和韵律之美得以揭开神秘面纱。

http://wx3/large/584c2c4fly1fcuwqgtn2oj20m80dw0tt.jpg

​随后,物理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研究步伐,热力学两定律的横空出世,奏响了最美的交响乐章,能量守恒定律成了说一不二的宇宙法则。而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再次步入了唯象理论层次,而天才科学家麦克斯韦则用几个简洁的方程组,就将前辈科学家的成果一网打尽,创建了电磁学的理论大厦,登临理论构架的巅峰。从此之后,物理世界更神秘的大门徐徐开启,宏观和微观的研究道路即将分道扬镳。

http://wx3/large/584c2c4fly1fcuwwaab8tj206m08cq2x.jpg

​随着20世纪的来临,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在1905年发表相对论,物理学的理论之美的问题出现了转机。而英国天文学家和数学家邦迪曾经指出:“他(爱因斯坦)深信,美是理论物理学中重要结果的一个指导原则。”实际上,爱因斯坦理论的理性基础就是对“对称性”的威力的深刻理解,使得对称性得以成为现代物理学的明星。而这里所说的“对称性”,也是物理世界之美的一种表现形式。

http://wx4/large/584c2c4fly1fcuwrk0py4j207s0b0ta4.jpg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开启了牛顿经典力学之外更加广阔的空间,对物理学之美的探寻又进入了一个浩淼广博的境界。而量子力学的创建,打开了微观世界的大门,其中量子力学的奠基人海森伯发现矩阵力学,而狄拉克则发现了比他本人更加聪明的“狄拉克方程”。在这里,海森伯获取成果,是靠着来自物理实验事实的直觉灵感,而狄拉克的成就,则源于他对数学最高境界“结构美”的直觉欣赏。

http://wx3/large/584c2c4fly1fcuwsxl48wj20c208umxq.jpg

​在很多科学家都认为宇称守恒之时,三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和吴健雄则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事实,揭示了“宇称不守恒定律”,将物理世界之美的研究推向了另一个极致。“自发性对称破缺”的发现,用铁的事实告诉世人,物理世界的结构之美并非完美无缺。

本书是以全新的视角和思路撰写科学发展史,让读者耳目一新、不忍释卷,对物理学几百年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可以说,本书无论从写作手法、文章架构、还是揭示物理学更深层次的奥秘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层次。

一卷在手,五百年的物理学之美尽在眼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