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言必称希腊还是中国》:对中外历史文明的横向解剖

文/王麟
http://s2/mw690/001CfKs7ty71ae9lNGF41&690很多人喜欢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在不断发掘与惊喜中接近事实真貌;很多人喜欢把自己变成隐形人,投射到血与火的历史现场,耐心观察,驻足倾听,在流淌的时间长河里做一个历史的见证与记录者。
http://s9/mw690/001CfKs7ty71aeeQwgof8&690(雅典学院)
通史长于叙事而短于塑人,断代史长于塑人而割裂叙事,纪事本末能够集两者优势于一身,但是又不免帙卷浩繁,令人望而却步。喜爱和研究历史的人,一般都投身到故纸堆中,通过直接和间接的资料与实物,为已经拔地而起的历史大厦继续奠基,而更多的人则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猎奇的心理远大于获取知识的渴望,从历史原本中断章取义,连缀成“揭秘、真相”等博人眼球的文字,贩卖最低级的历史糟粕,用一些极为幼稚和坐井观天般的评述,让读者误入歧途,为害不浅。
http://s15/mw690/001CfKs7ty71aegHm8K5e&690按照历史研究学者“史海悠游”老师的观点,充斥图书市场的那些动辄数百页的文明和文化通史,绝大多数都是流于疏浅与急功近利,短于对历史细节的记录,却兴致勃勃于粗浅的评论,用个人观点替代历史文本,已经失去了作为史书的价值,属于哗众取宠,速朽之作。
http://s10/mw690/001CfKs7ty71aehAlkd69&690对历史的研究,当然少不了个人观点,但是这些真知灼见应该建立在对大量翔实资料掌握并融会贯通的基础之上的,而绝不能胡言乱语,妄下结论。而将中外古代文明及科技文化发展史做一个纵横向比较,找出中华文明在历史时间节点中所处的地位以及为世界文明史做出的贡献,更需要深厚的历史功底和广博的知识储备,这是一项极为浩大的工程,很少有人敢于去做和有信心去做。丁不二方舟的最新力作《言必称希腊还是中国》在这个领域做了有益的尝试,令人振奋,让人激动。放眼数千年,纵横文字中,行文洋洋洒洒,史料信手拈来,凌波微步,一日千里。
http://s3/mw690/001CfKs7ty71aeixb6a02&690这本书最值得称道之处,就在于作者通过游历欧洲文明古迹这条主线,一步步还原历史现场,并将同时代的中国文明与欧洲文明进行横向对比,陈列事实,进行点评,引导读者自己做出判断,从不喧宾夺主。由于作者的游历足迹主要在欧洲,那里也是现代科技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中国近代文明饱受摧残的原发处,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http://s13/mw690/001CfKs7ty71aejBpYE5c&690http://s5/mw690/001CfKs7ty71aenRvne24&690
(工业革命)
一般而言,各大文明其背后的文化基因是迥然不同的,欧洲文明的文化基因是基督教,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是儒学,二者在思想理念以及对终极目标的追求方面都差异很大,几乎没有融合的可能性。经过18和19世纪两次工业革命,欧洲文明最终蹂躏中华文明于股掌之中,时间长达百余年。
http://s9/mw690/001CfKs7ty71aeqYovmf8&690(鸦片战争)
虽然很多历史学者从各个层面给出了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但是缺乏纵横向的深度比较,仅仅将罪责推到西方殖民者实力强大、清廷愚昧落后这个理由上面,说服力不足。实际上,按照丁不二方舟在本书的阐述,中华文明衰落之始,从宋代就开始显露出了苗头,经过元明两代的缓慢的衰落,逐渐达到了临界点,在爱新觉罗家族的统治下产生了断崖式的崩塌,一个长达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差点毁于一旦。
http://s13/mw690/001CfKs7ty71aesG2Cw0c&690(西风东渐)
阅读这套书,我们会被作者穿越千年的目光所折服,会被他冷静客观的文字描述所感染,会对他从繁杂的史料中寻找到文明发展驱动的能力而赞叹。一个人目光与眼界的高低,与他的知识储备量成正比。一个人不落俗套的真知灼见,与他经过严谨的科学思维训练密切相关。科学与技术,历史与文化,向来不是脱节的,而是有着很紧密的联系,用科学的思维和治学方法研究历史,定会获得非同一般的成绩。(2016-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