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神魔电影在中国能够走多远?

标签:
文化 |
(电影时评)古装神魔电影在中国能够走多远?
文/王麟
2013年和2014年先后有两部《西游记》题材的电影上映,分别是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与郑保瑞的《西游记之大闹天宫》,无一例外,两部电影票房都迈过了10亿人民币大关。这足可说明,西游记在普通观众中心目中的份量是无与伦比的。相比其他三大古典名著,西游记具备很大优势,那就是丰富精绝的想象力、可被多层次解读的空间、耳熟能详的取经四人组、以及各种可爱顽劣的大小妖们。西游记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它将现实中的残酷与血腥用戏谑的笔触不经意道出,读者往往被故事本身所吸引,而忽略它的承载的那个妖气纵横的魔幻世界后面隐藏的真相。
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第一次将这个被很多人忽略的真相精彩地展现了出来。当看到与传统印象中完全不同的孙悟空与猪八戒之时,观众立刻分裂为两派,喜欢的观众会钦佩周导领会了原著的精髓,讨厌的观众认为周导在毁坏他们心中传奇的英雄。不管两派如何争执,他们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这部电影质量很高。从两个派别的观点就可以看出来,西游记蕴藏着无数可能,也就意味着这是一座宝库,可以改编成系列神魔电影。郑保瑞的《大闹天宫》与《西游降魔篇》完全不同,这部影片走的还是传统路线,刻意淡化孙悟空身上的浓重的妖气,而强化他天真可爱的一面,虽然故事经过了大幅度改编,还是未能彻底颠覆原著在观众脑海中的形象。既然做得不彻底,观众就有了挑剔的空间,所以,即使电影票房突破十亿,却未能收获良好的口碑。
两部神魔电影都取得了巨大成功,让人看到了传统文化的超强的潜力,电影人若充分利用类似西游记这种金山银山,会创造出持续不断的效益。观众喜欢对自己耳熟能详的故事和人物进行再诠释,喜欢有人帮助自己将脑海中的神奇画面变成现实。哪怕转化得有点疵瑕,也在可忍受范围之内。但是,西游记题材总会有枯竭的一天,而我国的神魔小说也为数不少,那么还有哪些宝藏可供继续发掘呢?也就是说,西游记之后,中国的神魔电影能走多远呢?
除了《西游记》之外,《聊斋志异》、《封神演义》、《八仙过海》、《济公全传》、《绿野仙踪》等都可以作为非常好的素材来源。还有一些神魔作品集,诸如《太平广记》、《搜神记》等也可作为补充。聊斋的受众面和知名度要大于封神,但是在制作的视觉效果上,封神比聊斋更胜一筹。八仙和济公的故事远比清人李百川的《绿野仙踪》更能激起普通民众的共鸣,但是从预计成片效果而言,前者不如后者。
神魔故事宝库可以不断发掘,但是能否达到让观众认同的地步,还需有所选择和持续努力。就拿聊斋而言,大家耳熟能详的电影除了《聂小倩》就是《画皮》,并且被翻拍了不止一遍。这说明普通观众对聊斋的印象也仅仅局限于这两个短篇,如果不发掘新的故事让观众接受,聊斋即使是一座素材宝库,也起不到多大作用。
八仙的故事在二十多年前曾被搬上大银幕,获得极大欢迎,可以将这个传说加入一些新元素,打造成系列电影。济公的故事除了周星驰主演的那部并不成功的影片之外,同名电视剧倒是有多部,也为电影积累了不少的观众基础。而封神演义如果能够借助电视剧热播的东风,趁热打铁,打造几部系列电影,相信会出现票房奇迹。因为,封神演义和西游记的很多人物是重合的,即使将其中老少皆宜的哪吒单独拿出来作为主角,也会受到观众极大欢迎。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神魔电影在中国永远不缺市场,从画皮系列、西游记系列的票房成功就可见一斑,但在题材的选择上,要有所选择和轻重缓急。首先要选择深入人心的人物角色,延续这个市场;其次将观众相对陌生的人物设法变成熟悉的角色,继续占领市场。当然,这就需要在宣传上下功夫。
神魔电影需要源源不断的创造力、强大的资金支持以及技术过硬的特效队伍,相信随着电影人经验水平的不断提高,古老的传统文化宝库,将会再次焕发出第二次闪光的生命。(2014-3-9)
http://s2/mw690/001CfKs7zy6HdTq61yxb1&690
http://s16/mw690/001CfKs7zy6HdTqbVSv3f&690
http://s14/mw690/001CfKs7zy6HdTqjCrP3d&690
http://s11/mw690/001CfKs7zy6HdTqqfWy1a&690
http://s12/mw690/001CfKs7zy6HdTqzuEXcb&690
http://s7/mw690/001CfKs7zy6HdTqYgiq56&690
http://s10/mw690/001CfKs7zy6HdTr63pf89&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