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月入2K比美国月入3K$幸福吗?

(2020-08-13 15:43:00)
贾康:当下经济面临三重因素叠加的压力
-------“新常态、贸易战、新冠疫情”

来源:新浪财经

        2020年8月12日,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2020武汉特别峰会开幕式在武汉·光谷举行。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财政部原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参加论坛并发表讲话。

        贾康从宏观的视野之下,我们怎么认识疫情冲击之后的中国的目标、态势、挑战和机遇问题发表了看法。

        贾康表示,当下经济面临三重不利因素的叠加。

         一是新常态下,在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作用下,我国经济发展处于从“高速转为中高速,寻求‘软着陆’的过程中”。从全球视野来看,中高速着陆符合经济体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以后的共性特征。

        “2010年人均国民收入是4000美元,坐稳了中等经济收益体这把交椅,必然是要告别经济起飞粗放发展阶段的高速特征。”贾康表示,“中高速最关键的伴随着的实质的追求是要有结构优化支撑出来的高质量的发展、升级的发展。”

         第二重因素在于,“2018年一季度以后不期而遇的中美贸易战,导致的不良影响使我们的经济增速继续往下行。

         第三重因素叠加在新冠疫情的突发。“但它是短期的影响,中国有相当大的把握复工复产,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正常发展。疫情在中国本土得到控制的方面,我们做得现在非常可圈可点。”贾康表示。

         谈及“内循环”、“双循环”贾康表示,“双循环”在拥抱全球化的同时,还要强调扩大内需的结合,而“扩大内需讲的是需求的潜力释放。”

        “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之下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需要充分地尊重市场规则,以及在全球已经形成的不得不接受的国际规则,需要竞争中性、所有制中性,需要尊重企业的自主决策,尊重企业家的精神,承认企业家是最稀缺的资源。”贾康表示,“把从上海开始的自贸区的规则在全国一轮一轮地复制,让它实质性地贯彻。”

        贾康还建议建立“负面清单+正面清单”,把有效市场加有为有限政府结合在一起,推进中国和平崛起的现代化。


复旦研究员:我为什么说,
中国月入2000元比美国月入3000刀幸福

来源:观察者网
陈平:经济学测量引发的争议

【文/陈平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

        我在清华讲演的时候,讲了一个个人的观察和经历。当时我给出两个数据,没想到在互联网上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我说在中国每个月2000元RMB的收入,虽然换算成美元不到1000美元,但是却远比生活在美国,比如说在洛杉矶每月收入3000美元,生活要幸福得多,或者说更有稳定性。

一、背景说明

         在详细解释这段话前,我先为大家介绍一点背景资料。

        世界银行曾经出过一份报告,叫《2030年的中国》。这份报告当时是由世界银行和中国国务院发展中心合作,其中当然也包括了国务院底下诸多部门的业务官员,所以报告一出来,对中国经济决策产生了相当重大的影响。

        里面说中国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努力向高收入社会前进。这高收入社会怎么实现呢,就是要模仿美国和西欧的一整套社会制度,包括私有化、福利社会、怎么从低消费过渡到高消费等等,当然还特别强调城市化。

         报告里面就提出一个理论,叫“中等收入陷阱”。这个提法固然有计量经济学的数据支撑——拿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做线性回归,把人均GDP或者人均国民收入和其他指标对比,就出来一个看似从低收入向高收入发展的趋势,于是就把这个当成普世规律。而其实,它是没有坚实理论依据的。

         金融危机以后,如果再考虑这一次的新冠疫情,我观察到的情况正好相反。西方高收入国家正面临非常严重的困境,西方发达国家面临的社会危机要远比世界银行所谓的中等收入国家严重。所以我提出了一个相反猜测,叫“高收入的困境”。

         那么,中国政府在决策的时候,在讨论未来发展方向时,到底应该模仿效法西方的所谓高收入、高消费社会,还是要发展我们中国有几千年传统的小康社会——并不需要收入特别高,当然我们要摆脱贫困。在我看来,小康社会反而是更可持续,更有竞争力的。

         我们讨论的是这么一个大问题。

二、经济学的测量引发的争议

         回到那两个引发争议的数据。

         大家都知道汇率是浮动的。目前,一美元可以兑换近7元RMB,所以不少人开始质疑,2000¥RMB大概300美元都换不到,哪里来的1000美元呢?这陈平博士岂不是连基本算术都不会?看起来很荒唐。

         首先转告我这个争议的,是我在德克萨斯大学的老同学周新良。他当年在化学系成绩突出,博士期间就出了若干论文,工作后更是一边从事实务一边关心时事。因为他是个做学问很认真的人,所以如果他也对我的言论不理解,甚至觉得荒唐,那一定存在两个可能:

         第一,我犯了大错;第二,我原则上没错,但省下了解释的功夫。当然,不论哪种可能,也都是我的责任。既然又提起,今天我就来聊聊清华演讲时候来不及和大家解释的问题,跟大家讨论一下经济学的测量引发的争议。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如果不说明白,西方国家就不知道怎么看待中国崛起,中国也不知道如何评估自己的实力。

        大家要知道,现在美国中央情报局(CIA)还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计算中国的 GDP,用的不是官方汇率,而是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就是中国的实际购买力,应该是官方汇率的两倍左右,如果是2000元RMB,按官方汇率只有300美元,但购买力可能是600-700美元。所以我粗估了一下数量级,(6-7百美元)说不到1000美元,大概也是对的。

         IMF、世界银行及CIA统计的各国GDP(PPP)(图/维基百科)现在看经济规模的总量,如果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美国第二;但如果按官方汇率来算,美国第一,中国第二。所以现在美国炒作“中国威胁论”,讲的就是经济总量;炒作印太战略,要拉印度来制衡中国,讲的也是印度经济的总量。

        但是另外一方面,中国和印度都强调自己是发展中国家,对美国构不成威胁,理由就是人均 GDP。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4倍多,一除人口,那美国的人均GDP就差不多是中国的4倍。所以中国很多人对中国道路没有信心,崇拜美国,有很大的依据就是人均GDP,甚至讲人均可支配收入(因为人均GDP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太大了)。

        最近有一个说法也引起很大的争论,就是说中国还有6亿人每月收入在1000元RMB左右。1000元RMB要换算成美元,连200美元都不到,照美国来说绝对是非常贫困的标准。

        但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这些标准实际上是什么?

        是假设所有的经济都是市场化。然而对中国和很多发展中国家来说,其实市场化的经济比例并不是很大。如果你是农民,有自留地,地里种蔬菜,养鸡下蛋,你是可以自给自足的。你自己盖的房子,也是不需要交租的,政府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对农民的住房收什么房产税。这些都是构成基本生活的重要部分,但并不需要花多少钱。

        我的学生里面有好几个来自农村,我就问他们父母在家生活到底需要花多少钱?他们说一个月500块钱就足够。你马上就会明白,如果单讲收入,其实是忽略掉了很大一部分,尤其是农民自给自足经济里面的隐形收入。如果不算进去,就表面的情况看起来,中国农村和小城市居民的生活状况要比大城市差很多。

        中国农村、小城市和大城市的生活水平,如果用收入钱数比较,似乎大城市最好;实际上,如果用生活质量比较,中国和美国一样,城市越大,居住地区越富,普通人的生活越是艰难,因为生活成本都被主导当地经济的富人抬高了。

         这就是为什么亚当斯密不得不承认,财富是权势。市场经济的主体,不是等价交换,因此才会科技越进步,贫富差距越大,大城市就业越难,生活成本越高。

         只讲名义收入,不讲实际生活成本,是西方经济学和西方媒体矮化中国社会的主要武器;但是强调“中国威胁”时又夸大中国对西方的竞争力。

         大家想一个基本问题。你创建一个企业,组建一支军队,是要招聘富家子弟,还是穷人子弟?美国投行的回答很清楚:要的人,必须Smart(聪明)、Hungry(有饥饿感)。这样你们就不难明白,究竟是中国中等收入的老百姓有竞争力和发展前途,还是高收入国家的老百姓能应对危机的挑战?

        中国人的智慧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道理,换算成经济学的案例,比如2000元RMB和3000美元,你如何做选择?你要往富人区挤进去,当然希望手上的钱多多益善。如果你的人生目标是以弱胜强,你不难选择去农村苦练硬功,下一步去包围城市,进占城市。天下没有什么唯一优化的选择,各人志向不同,将来前途各异。

         所以观察不同国家的发展道路、竞争优势,单单靠“数钱”来比较,是绝对不可靠的。

         现在美国的美联储、欧洲的央行、世界各国,危机一来都在印钞票;但是印钞票后面又没有黄金、白银或粮食等实物来做依据。所以现在各国印钞票,其实是印白条。美国如果宣布它的白条是量化宽松的话,你们就会明白,我们手上辛辛苦苦出口的外汇,手上攒了一大堆美元,最后都要像国民党当年发的金元券、法币一样,变成一堆废纸了。

         所以以为拿钱就能衡量经济,衡量你的幸福度,或者你生活的稳定保障程度,实际上非常危险。大家要了解一个基本常识,就是所有的统计数据都是假设这个社会是处于一个平衡态,然后才有可能计算统计平均

         世界银行也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好,算出来中国统计平均上的购买力平价,我告诉大家,数据也是靠不住的。因为中国太大,人口规模比世界发达国家的总和还多,国家内部相当于包揽了第三世界、第二世界、第一世界,经济发展高度不平衡。

          所以回到今天的问题,在中国的大城市、中小城市或者乡村,2000元RMB的购买力,差异又是非常大的。2000元RMB的购买力平价我估算约1000美元没有错,如果我从上海农民新村搬到中小城市,购买力平价还会高于1000美元。

三、我不是无耻胡说

        关于这次的争论,有的网友说我是无耻胡说。

         其实很多科学问题看起来是荒唐的理论,比如太阳是不是从东方出来的,那还用说?但天文学家发现,不是太阳从东边出来,而是地球绕着太阳转。最先开始讲这个道理的哥白尼,书不让出版,临死时才敢发表,后面拥护哥白尼的物理学家伽利略要被监禁,布鲁诺被烧死,都是因为科学的真理看起来违背常识,就受到社会舆论的讨伐。

        如果对一个看起来好像没有常识的问题,不去研究它为什么会犯错误,错误犯在什么地方,而是上来就破口大骂,那我就说实在可惜。面临同样困惑的问题,好学者提问,就可能抓住发现的机遇;骂人者自贱,因为浪费了时间和才能。

         武林论剑,比的是智慧。有理不在声高。所以我们中国很多日常的争论问题,如果是要打口水战,打意识形态战,打道德战,不如把它们变成一个科学研究的新方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