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优秀的人不招人喜欢是很正常的事
最近凭着热播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们》,蓝盈莹火了一把。凭着首秀惊艳绝伦的表演,她从30个姐姐中突出重围,拿下91分的最高分成绩,一跃成为黑马爆火。让大家看到了除了《甄嬛传》浣碧的角色之外,原来她还是如此多才多艺的宝藏女孩儿。
明明是可以躺赢人生的富二代,却偏要靠自己的才华吃苦拼搏,而且超有目标感,拼劲儿十足。按理,这么优秀的她,应该会被很多人喜欢甚至崇拜,然而网上的声音却并不友好,火热的劲头还没过去,她立马又迎来了人设翻车的全网黑和嘲笑。
之前看《奇遇人生》里对大表姐刘雯的采访也一样,顶着中国超模头衔的大表姐,要颜值有颜值,要身材有身材,要钱有钱,要才华有才华,然而如此优秀的大表姐,却自曝31岁都没谈过恋爱,没有男朋友,没有人追。这真是让人捉摸不透了?
为什么,越优秀的人,反而不招人喜欢?
我们的社会似乎陷入了一种奇怪的悖论:一方面,社会上各种声音都在宣扬,我们要努力变成优秀的人,向优秀的人学习看齐,去结交优秀的人,……;一方面,那些优秀的人,却反而不招人喜欢,处处被排挤、非议、被黑、惹人厌。为什么会这样呢?
01
为什么优秀的你,却总不招人喜欢,你真的知道原因吗?
你是否也经常苦恼,为什么人人都在说我们要努力变得优秀,但是真的等自己变优秀了,却被身边的人疏远和讨厌了,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其实,不是你不够优秀,而是你不懂人性。那些优秀却总不招人喜欢的人,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
1.
嫉妒心理作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嫉妒是人的天性”,人性都是自私的,我们努力希望自己变得优秀变得更好,却“见不得别人好”,这也印证了老祖宗的一句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李康《命运论》
因为,你的优秀与他人无关,并不是每个人看到你优秀都很开心。要知道,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有嫉妒心理的。
所谓嫉妒心理,《心理学大辞典》给出的解释是:嫉妒是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的情绪状态。
从小时候,每次父母说“你看那谁谁谁多优秀,你再看看你自己……”时,你内心如五爪挠心般不舒服,羞愧的同时,又充满嫉妒、眼红;到长大后在职场或社会中,看到别人升职加薪、生活幸福美满,碰到比自己优秀的人,或混得比自己好的人,都会不自然产生比较、眼红、嫉妒。
嫉妒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心理,源于攀比和竞争。因为第一名、C位、王者只有一个,人人都想得到,你得到了,意味着别人失去了,所以,那些没得到的人会充满嫉妒地想,凭什么是你?嫉妒便由此产生了。
晓雅和美玲是同时进公司的同事,虽然岗位不同,但因为同时入职,又年龄相仿,志趣相投,两人很快成为了好朋友。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后,晓雅凭借自己的努力很快获得了上司的赏识,获得了更多发展机会,一路从普通员工晋升为公司最有潜力的中层管理。反之,美玲因为忙着恋爱、贪图安逸,还只是普通员工。
因为同在一个公司,不免被拿来比较,渐渐地,美玲心理开始不平衡,每次听到同事说晓雅又怎么怎么样了时,也开始充满嫉妒和眼红,凭什么又是她?慢慢地,美玲也不再愿意主动跟晓雅走太近,之前形影不离的两人也慢慢渐行渐远。
现实吗,现实,但这样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上演。嫉妒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也是人性中最普遍常见的一种心理。平庸的人,会嫉妒比自己优秀的人;优秀的人,碰到比自己更优秀的人,在某些产生竞争的时刻,也会产生嫉妒心理。
其实,除了少数至亲和好友是真正希望你能够过得好,其他人并不希望你过得比他好,更不允许你突然变得优秀或发迹。因为他们会眼红嫉妒地想,为什么明明同一个圈子的人,冒尖的那个人是你而不是他,好像你抢走了原本属于他的机会和荣耀似的。
2.
自卑心理,太过优秀的你给别人造成了一种压力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通常一个圈子里的人,大家的思想认知和水平都差不多。平时可以一起吐槽、吃喝、吹牛,因为都半斤八两,在一起谁也不比谁强,不存在优越感,也没有比较心理,所以此时可以很愉快的玩耍。
可是当有一天你变得优秀出众了,把跟你一起玩耍的那群人远远甩在身后了,和身边的人差距变太大了,他人难免会觉得你和他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了,很难再有共同语言了。此时,你的优秀,对他人来说不是榜样,而是变成了压力,就像一面镜子和一个警钟,在时刻提醒着他不如你,这会激起他人强烈的自卑心理。
再和你相处时,他人总感觉什么都不如你,在你这里找不到丝毫的存在感。光环和优越感都被你夺去了,他人就是个陪衬和对比的参照物。你越优秀,就越能反衬出他有多平庸和无能,从而使他人陷入深深的自卑中。
在和你打交道时,总是感觉浑身不自在、不舒服,害怕自己一张口一个动作,就被看穿了真实的自己有多LOW,所以总是要小心翼翼的,压力实在太大了。
而且,也没有人愿意一直当他人的陪衬,或者承认自己很无能、很差劲、很平庸。所以,为了逃离这种被拿来对比引起的深深自卑心理,他人自然地就不会喜欢优秀的你,不想和你打交道。
3. 自身原因,优秀的你不太合群
有句话说:“一个人的时间花在哪里,成果就会在哪里”!
普通人总是忙着吃喝玩乐,忙着关系社交,忙着迎合他人,忙着追逐热闹……身边总是围绕着一群人,将很多时间花在了社交上,个人提升、追求梦想的时间就变得有限了。
而优秀的人,目标感强,大多数时间都在忙着追逐梦想,忙着学习新技能,忙着提升专业能力,忙着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为了心中的梦想,为了变成更优秀的自己,可以果断舍弃大把娱乐休闲时间,放弃无效社交,只专注于自己想追求的东西上,因为时间都用在做一切让自己变得更优秀的事情上了,所以很难顾及到其他人和事,自然很难和大多数人处到一起,也因此在人群中总是显得不太合群。
同样的时间,优秀的人忙着做一切让自己变得更优秀的事情,走向更高更优秀的圈子,而大多数人忙着享乐、迎合众人,努力成为人群中的一员而不至于显得自己与众不同。
就像两个不在同一个频道的人,出发点不同,思想境界和追求也不一样,对事物的看法更是千差万别,真的很难有共同语言,即使有,也是有限。所以优秀的人很多总是与周围的圈子格格不入,也因此被排斥也就更常见了。
02
努力变优秀,难道就错了吗?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我那么拼命努力变得优秀,到头来变优秀了,还错了吗?
其实,无所谓对错,你想做一个普通平凡的人,还是想成为一个优秀出众的人,说到底,都只是每个人自己的人生追求不同而已。我们都只有短暂有限的一生,选择做个什么样的人,选择权取决于你自己。我们的一生,是平凡度过,还是轰轰烈烈度过,决定权也都在自己手中。
世界上没有100%完美的人和事,你不可能做到让所有人都满意,你也不必迎合所有人,你只需要忠于自己的选择就行。
03 不想变得平庸,优秀的人又该何去何从?
既然优秀没错,那么追逐优秀的你,如果不想随波逐流,被埋没在人群中,庸庸碌碌过一生,又该何去何从呢?以下几点建议给到你:
1.
认清一个事实:人无完人,无论你多优秀,总有人喜欢你,也总有人讨厌你。
关于优秀的人为什么不招人喜欢,知乎上有一个高赞评论,我觉得说得非常好:“别人对你的喜恶仅仅是基于他们与你的比较,若你的优秀在他们的接受范围内,他们普遍会喜欢你,若你的优秀超出了他们的接受范围而未超出他们自身可达到的范围,他们会嫉妒你;若你的优秀远远超出了他们可达到的范围,他们只会远远地敬仰你,若你的优秀不在他们看重的领域,无论你有多优秀,他们都会不屑一顾。”
从大家对这个评论的热赞就可以看出,人生在世,无论你怎么做,优秀或平庸,合群或不合群,都总有人喜欢你,也总有人讨厌你,你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即使是如孔子那样的圣贤,都还有人讨厌,不屑一顾,何况我们这种只是相对优秀的人。
所以,认清这个事实了,你是否就释然了?既然无论怎么做都总有人讨厌你,那为什么要委曲求全,为了迎合别人而强融进别人的圈子,或者降低自身对优秀的标准呢。有句话说的好,“如果人人都理解你,你活的得有多平庸!”
2. 与其迎合别人,不如做真实的自己
正如杨绛先生所说:“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记得那则《父子骑驴》的寓言故事吗?一对父子牵着一头驴走在回家的路上,他们先后听从了他人的四种意见来改正自己的行为,结果还都遭到了路人的非议,最后终于明白“人应该有自己的主见”。
的确,你是什么样的人,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有你自己知道,除了亲近之人,没有人会真正关心你过得好不好,那些路人、嫉妒你的人巴不得你过得不好,混得比他还差。所以,人生道路上,别人善意友好的建议可以听取,但是不用太过于在意他人的言论,被别人的意见乱了心智。
与其降低自身的追求去一味迎合他人,让自己的言行举止被束缚,不如听从内心真实的声音,努力活出真正的自我。做一个自由自在活得真性情洒脱之人,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当我们知道自己是谁、自己想要什么,并努力去做真实的自己,我们才能拥有充实和满足的生活,真实的幸福和内心的安宁。用沃伦·本尼斯的话来说,“除非你真正地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这么做,否则你的成功就只是表面的”。
3.
学会做人,你可以优秀,但要学会“优而不秀,光而不耀”。有些人很优秀,但很招人讨厌,有时候纯粹是情商低,要么就是太虚荣,爱炫耀。
特别是自媒体、短视频的崛起,给了当下人们更多展示自我的平台。于是有些优秀的人就按捺不住自己孤独寂寞、虚荣爱表现的心,喜欢各种晒、各种炫,以此来求得别人的关注度。
然而这样反而会给人一种错觉,你是不是巴不得全世界都知道你多优秀,别人都很LOW,只有你最优秀吗?试问,这样的人,别人不讨厌你讨厌谁?所以,你可以优秀,但不可以总太高调地“秀你的优”,做人要学会低调,懂得韬光养晦,才是大智慧。
还有的人很优秀,性格也很好,但就是不招人喜欢,原因在于其喜欢好为人师。乐于助人、好为人师本身没有错,是非常正能量优秀的品格。但是如果用错了方法,就会适得其反,引起别人的反感。
通常,好为人师的人都自我追求完美,对自身要求非常高,也因此会将自己的严苛标准强加于他人身上,对周围的人和事百般挑剔,、而不从实际出发考虑别人的感受,因此容易造成别人的反感。一旦别人反抗,自己还会委屈巴巴地觉得我都是为你好,你却不领情。
这就是不懂“光而不耀”的道理。清晨和傍晚的阳光最赏心悦目,而正午的光线太强,人无法直视就是这个道理。
你可以优秀,成为一个优秀的发光体,但不要用你的优秀完美标准强加于别人,强求别人一样,否则你的光芒太过耀眼,就会刺伤别人。好为人师可以,但是要懂得适度。
那如何做到适度呢?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那些招人喜欢的优秀的人,都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他们都能唤起他人的正面情绪,如欣赏、信任、开心、认同等。那如何做才能唤起他人的正面情绪呢?你可以通过“角色获得”来唤起。
所谓角色获得,是指站在别人的立场上,体验别人的角色,了解别人在特定交往情境中的期望与感受。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换位思考,同理心。通过这种角色获得,我们可以站在别人的角度了解别人在特定条件下会期望我们采取怎样的行动、给予怎样的帮助?此刻我们怎么表现才是合适的?从而,进一步调整我们的行为,使之符合别人对我们的期望。也使我们的行为效果真正达到自己想要的。
4. 结交与自己同频的优秀圈子
心理学上有一个经典的“平川高峰论”规律:当你处于平川时,朋友是最多的,因为平川之地人群最密集;而当你步入高峰时,朋友渐渐会越来越少,那是因为很多人无法到达高峰之地。之前在平川之地与你相遇相伴的朋友也会渐行渐远,你需要做的就是在高峰之处结交新的朋友。
对此,心理学家得出了一个结论:越优秀、越出色的人,越不招人喜欢。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处不胜寒。所以,你不必因为优秀而纠结或郁闷难受,因为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变得优秀和让更多人喜欢你本身就是矛盾的,就像南极和北极永远无法在一起。
你要相信,无论你多优秀,这个世界上比你优秀的人也大有人在,而他们也在渴望找到与自己心灵相通的同频之人,就像两个人谈恋爱一样,思想上同频相吸才能继续聊下去。
所以,你要做的就是在自己到达不同高度的过程中,努力变得优秀的同时,不断去找到并结交与自己同频的优秀圈子,并不断迭代升级自己和自己的圈子。这不是教你忘本,抛弃老朋友,而是有些人本身就只能陪你一程。
总结
优秀的人,不招人喜欢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所以,你不必为此纠结烦恼而迷失了自己。生活是自己的,选择怎么过好生活取决于你自己。
你不会因为变得优秀失去更多,却可能因为平庸差劲而碌碌无为或失去更多,所以,在优秀和平庸之间,还是希望你努力去追求更优秀的自己。至少,回首来时路,你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本可以有所作为最终却无所作为而叹息。
愿我们都努力做好自己,去遇见更优秀的自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