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专业的五个层次
每年高考过后,考生都会面临另一个难题,就是填报志愿,对于成绩好的同学还好说,而那些成绩一般的同学,就比较犯愁了,真怕一个闪失,报错专业,走一些弯路。
但从理论上讲,大学中各个专业都是为社会服务的,都是社会上需要的,没有好坏之分,可是在实际中,由于各个专业就业难易程度、工资高低等方面不同,各个专业也被人们进行比较,分出一定的层次。
第一层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金融学、金融工程、金融数学;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口腔医学、临床医学。这几个专业都是当今社会比较热门,就业面广,有钱途的专业。计算机专业就不必多说了,唯一的不好处就是现在这方面的知识更新太快,需要不断地学习。
而金融专业主要看你的出身,俗话说“两财一贸之下无金融”,越是顶级学府的毕业生越有竞争力。
第二层次:数学及应用数学、信息及计算科学、数理基础科学,统计学、应用统计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电网信息工程,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类,会计学。
数学是一门工具学科,这个专业的学生都很受欢迎,不过数学这门课要想学好,是需要一定天赋的。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这个老牌专业,在当今这个电气化时代,更是需要大把的人才。
第三层次: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经济统计学;保险学、投资学、信用管理学;建筑类;土木类;机械类;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医学影像学、麻醉学。经济类专业和金融一样,需要看学校的层次。
第四层次:法学类、中国语言文学类、外国语言文学类、政治学类、教育学类、天文学类、地理科学类、地质学类、地球物理学类、测绘类、矿业类、海洋工程类、轻工类、化工与制药类、农业工程类、植物生产类、林学类、水利类。
法学专业现在学生人数很多,相关考试又很难,所以考生在报考的时候要考虑一下。而土木类专业则比较辛苦,女生还是要慎填。
第五层次:哲学类、历史学类、心理学类;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类、电子商务类、工商管理类;生物类、生物工程;化学类;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材料类。
生化环材,被誉为“四大天坑”,由于扩招严重,本科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造成这几个专业就业率低;而历史、哲学,除非你能走到行业顶层,就业面很窄;而农学专业,很少有自己的专业课,其专业课都是和生物专业一样,这样的专业可想而知。
874万就业率断崖式下跌!高校专业设置的4个坑
随着高考不到30天的临近,最近很多家长都在关心孩子的高考志愿填报问题,其中不免会关心孩子未来所学专业选择以及就业等相关话题。
随着2019年的大学生毕业人数达到834万,今年2020年更是有增无减,毕业生人数达到874万人数之多。但是,毕业生的就业率目前来看才达到两成不到。
目前很多的高校,包括很多985、211层次的高校都在通过各种方法和策略,达成企业合作以及校友支持等策略紧急促进学生的就业问题。既然985、211都面临就业难的问题,普通的高校我们可想而知。
今年为了解决就业难的问题,研究生扩招18.9万,受到了很多学生们的欢迎,毕竟没有更好就业的情况下读研继续深造也许是最好的选择。真应了那句老话,本科就业难读硕士,硕士就业难读博士,博士就业难继续读博士后啊!
高校专业设置落后、陈旧、随意,与社会去不接轨,造成学生就业难,企业招人更难!
1.
专业新增、取消随意
曾经看过一个新闻,贵州的一所健康职业学院,学校对于刚刚启用了一年的“医疗设备应用技术专业”要停办。该消息使得班里同学和家长异常被动,几十个学生,花了一年的时间和精力学习,说不让上了就不让上了,原因是,“这个专业难,以后没有就业前景”,并安抚学生,称“会对大家负责”。但是真正的原因我们不可知。由此可见,现在高校设置专业的随意性不言而喻。
2. 专业名称起名随意
曾经看过一个专家对于高校的专业解读,部分高校为了招生吸引学生,就故意修改专业名称,让众多学生和家长不知所云,真正报考进入到学校才知道选错了专业,入错了坑。比如,好听的热气动能专业就是烧锅炉专业,你能受得了吗?所以选择专业不能仅仅凭名字判断,好好斟酌!
3.
一窝蜂赶时髦,不与社会岗位挂钩
什么专业热门,就办什么专业,比如本来是理工科大学,为了招生增设不少与原来学科、专业无关的学科、专业。这些新设的学科、专业大多缺乏特色,而且,由于摊子铺得太大,还分散学校的精力,原有学科专业也没有办好。
但是进入21世纪,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板块更是日新月异,然而教育专业还是教育教材、教师人才都显得滞后了许多,比如无人机专业在很多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个,但是目前我们的教育体制以及相关专业却涉计的很少,人才与生产力发展的脱节更是大大的拖了技术发展和创新的后腿。
4.
一次性撤销400多个专业
部分高校为了好招生,追热点,表面是迎合社会要求,但是由于并未针对自己的一贯办学特长设置专业,只是盲目的扩招专业,反而导致专业设置不精良,教师队伍不优秀,培养出来的人才技能低,学生就业能力自然就差!
18年撤销的这400多个专业,就不排除是高校跟风制造专业的结果。随着近几年就业率逐年降低的情况,更加要求我们国家对于专业优化、变更备案严谨,以及教师队伍不断优化,大学教材对接社会需求方面紧抓牢抓下功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