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进步为何如此神速?
说起广州大学,在多数国内学者的心目中,只是一个地方性的普通院校,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然而,从近20年的中国高校排名来看,真可谓进步神速,从250名挺进120名左右。
1.
生在好地方,但阴影之下难长大
广东为我国经济第一强省,比邻港澳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广州大学虽然列为省市共建,存在天然的发展瓶颈,这就是所谓的阴影效应,即“大树之下难长大”。
广东省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大省,有着众多著名的高等院校,其中,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为985高校,全国闻名。除此之外,还有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四所211院校,广东也有着一些特色院校,如广东中医药大学,已冲进了全国百强。而广州大学只是其中的小老弟,目前还未进入国内百强。但是,发展神速不容小觑,已经积累了冲击全国百强大学的实力。
2.
财政全力支持,学校谋划长远发展
广州大学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广东省“冲一流”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广州大学是市属院校,在经济强市中,市属院校比起省属院校要有更强大的财政支持,而财政支持是支撑学校发展动力,正是因为有了广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财政预算比起广东省的省属院校还要高,放眼国内,甚至比一些实力较弱的部属211院校还高。
3.
得规模者得发展,要做强先做大
从2000年开始,广州大学进入扩张发展期。一是在市政府支持下,率先迁入广州大学城,建立起面积充足的新校园。然后,采用优惠政策,从全国各地引进师资力量,促进教师规模的快速增长。目前,广州大学的师资规模,绝不亚于一般211高校。
根据2020年4月更新的数据显示,广州大学现有在岗教职工3206人。其中,专职教学科研人员2018人,行政管理和教辅人员1100人。在专职教学科研人员中,被聘为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者1343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438人。
4.
得人才者得发展,实施人才强校,引进领军人才
在扩大教师编制的同时,依靠市政府强有力的财政支持,再从全国各地“花大价钱”,引进学术带头人。两院院士的待遇年薪200万元,长江学者、杰青专家的待遇年薪150万元,211以上高校博导和省级名师的待遇年薪120万元。
经过近10年学术带头人的引进,目前全职院士4人,特聘院士4人,双聘院士6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名,欧亚科学院院士1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青年长江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0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2人;其他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入选者12人;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2人;国家级“特殊计划”领军人才4人、教学名师1人。
另外,加强优秀人才培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6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6人;“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团队1个,“珠江人才计划”领军人才1人、青年拔尖人才5人;“广东特支计划”领军人才5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学名师4人、青年文化英才1人;珠江学者特聘教授7人、讲座教授3人、青年珠江学者10人;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5人;广州市高层次人才(含广州市杰出专家、优秀专家、优秀青年后备人才)178人。
5.
科研先发威、学校上台阶
积累了大量的优秀师资,广州大学这几年来在国家级科研项目上也是崭露头角。2018年和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州大学排名列全国第73和78位,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全国排名从2015年的全国第66位上升到2019年的全国第28位,2017-2019年连续获主持国家重点研发专项3项,2019年获省重点研发专项3项和珠江创新团队1项。2016年以来,共申请国际、国内专利2396项,授权专利1064项,连续荣获广州市专利大户荣誉称号。
6.
科研促教学、高歌猛进提排名
如今的广州大学,一路高歌猛进,在黄埔区建设广州大学黄埔研究生院,还计划在南沙区建设新校区,可见背靠一个经济强市带来的支持是非常巨大的。
广州大学的学科建设,这三年来也是做的有声有色:一级学科博士点从3个增长到8个,ESI前1%学科从0个增长到2个。现在的广州大学,有八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四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2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进入ESI全球前1%。
在《软科2019年中国最好学科》榜单中,网络空间安全列全国第4位,统计学列全国第7位。蓄力已久的广州大学在教育部下一轮学科评估中想必会取得较大的进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