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迈进发达国家门槛有多难
中国统计局1月17日公布,2019年中国(大陆)国民生产总值(GDP)为99.03万亿人民币,根据2019年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换算,约合14.37万亿美元。而2019年中国总人口(不含港澳台)刚到14亿,以美元计算中国人均GDP超过了1万美元,约为10,266美元。曾经贫穷的中国,人均GDP迈上1万美元台阶,这是历史性的一刻。
对整个人类来说,这一刻同样意义重大。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8年数据,全球人均GDP在1万美元以上的国家和地区有70个,它们的总人口约有14.4亿,和中国相当。中国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等于全球人均产值(GDP)超1万美元的人口翻了一番,达到28亿。这对全人类的经济发展来说,无疑是迈上了一个大台阶。
中国经济发展迈上这个台阶值得祝贺,不过,距离达到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中国还有艰难的一段路需要稳步迈过。中国现在的人均GDP还达不到世界平均水平,IMF数据显示2018年世界人均GDP为11,308美元,2019年的这一数据应该会更高。由此可见,中国要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还需要几年的努力。
由于世界人均GDP的金字塔分布,全球人均GDP的平均值并不等于发达国家的人均GDP,而要达到发达国家的门槛,两者之间的差距还更远。据世界各相关组织公认的发达国家名单,敬陪末座的发达国家一般是葡萄牙和希腊这两个国家,也就是说在发展水平上超过了这两个国家,中国就可以迈过发达国家的门槛,真正成为发达国家。
那么,什么是发达国家,他们具有什么特点,达到发达国家的门槛又是什么呢?概括来说,发达国家的具有四个显著特征,分别是:拥有较高的人类发展指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工业化水准和生活品质。工业化水准和生活品质没有具体的衡量指标,暂且不论。人类发展指数(HDI)与教育、医疗、福利等因素密切相关,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每年调查公布。2019年葡萄牙人类发展指数为0.850,希腊为0.872。2019年中国人类发展指数为0.758,与葡萄牙的0.850差距明显。
人均GDP应用比较广泛,数据来源比较直接,IMF和世界银行每年都有调查统计,也广泛被社会所熟知,它应该是衡量发达国家门槛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指标。除了几个资源型国家(沙特、科威特等)外,一般其人均GDP越高,国家也越发达。从人均GDP来看,2018年匈牙利人均GDP为2.3万美元,希腊为2万美元,且两国的这一数据十多年来基本保持稳定;由上可知,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应该就可以迈进发达国家的门槛。
中国现在的人均GDP为1万美元,也就是说只要让人均GDP翻一番,中国就有希望成为发达国家。中国能够顺利完成这历史性的一跳吗?中国成为发达国家的时间点在哪里?韩国的历史或许可以给大家一些有益的启示。中国人均GDP由1千美元增长到1万美元,用了18年时间,与韩国差不多。1977年韩国人均GDP为1千美元,1994年达到1万美元,2006年其人均GDP实现翻番达到2万美元,用时12年。如果中国的发展轨迹继续与韩国保持同步,则2030年左右人均GDP有望达到2万美元,基本迈进发达国家的门槛。乐观估计,最少需要10年的时间。
不出意外,十年以后中国就有望变成国际认可的发达国家。说起来这一过程似乎很简单,波澜不惊,但纵览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发展历程,世人不难认识到,其实由发展中国家变成发达国家是一个十分艰难的突变历程。据世界银行统计,二战后由中低收入经济体,发展为高收入经济体的国家和地区只有13个。而由低收入社会顺利发展直接进入发达社会的经济体,只有中国台湾和韩国,其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直在中低收入水平徘徊,甚至由高收入经济体再次坠入到中低收入经济体行列。
最近的例子是,阿根廷在2018年刚被世界银行宣布为高收入经济体,但一年后,阿根廷因为发生金融危机,经济再次衰退,又退回到中等收入水平。拉美有几个国家与阿根廷类似,也由高收入社会坠落凡尘。当然还有更多的国家是徘徊不前,如马来西亚、土耳其、巴西、南非等,长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几十年来始终无法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能够顺利的一往无前,成功跨过发达国家门槛的国家很少很少,这是一场艰难的跋涉,不容有半点差错。同样,中国未来十年的发展也将面临很多风险和决定命运的关键抉择,容不得走错方向。特别是在中美战略对抗加剧的国际环境下,中国更应该审慎应对,保持战略定力,把稳国家发展的方向。
为让中国顺利迈过发达国家这道门槛,中国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稳步前进。其一,加大科研、教育投入,培养高精尖行业,顺利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其二,坚定发展实体经济,建立强大的工业基础,让自己的工业制造能力进入世界领先水平。其三,稳步改革金融管理,逐渐与世界接轨,并避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这三个方面有序推进,中国有望克服“艰难”,到达成为中等发达国家的胜利彼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