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乡村要发展,主题定位是关键

(2019-08-29 08:55:25)

 

文旅项目实施的难点在哪里?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旅游项目的建设。文化旅游项目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文旅项目,国家为了更好的发展文化旅游,专门组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可见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力量有多么重要。


以往的旅游项目大多数是依托名山大川、自然风光等天然的资源为基础,加上一些简单的基础设施,比如:商店、饭店、酒店旅馆、卫生间、游客中心等,尤为重要的是景区大门,这也是景区今后生存的命脉。每天景区负责人最关心的就是进入景区游客的数量,这也意味着景区的收益。后来,逐步关注了游客的体验度,也就是游客的感受,关注游客投诉的数量考核,逐渐进行人性化服务。


传统的旅游参与,必须到旅行社去登记、缴费,然后统一乘坐大巴前往景区。有句比较有名的顺口溜是这样讲的:上车睡觉,下车尿尿,景点拍照,回家啥都不知道!


而目前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汽车已经进入千家万户,传统的旅游活动受到强烈的冲击,新的旅游模式进入了了全域旅游的时代,尤其是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更是颠覆性的向人们扑面而来。


现在的旅游,也可以说是旅行,已经从纯粹的观赏风光、留影拍照转向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养生养老、自然教育、研学旅行、寻根拜祖等多方位、多渠道发展。


说到当今文旅项目的建设也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迎合当代人的切实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开发。而且现在进行项目建设开发也有新的规律可循,也不能按照传统的项目建设套路去进行。


尤其是针对文旅项目,其核心是文化元素,更是要找到项目的灵魂,然后通过调查论证,找到项目的文化支撑点。


下一步就是策划,简单说就是弄清楚项目发展的文化脉络,从一个文化亮点展开,最终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不能像做一个游乐园,主题就是游玩,而是要有自己的文化脉络,也就是灵魂。


我们河南古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通过多年的古建筑保护、古村落发展、乡村旅游建设、乡村振兴实践以及精准扶贫探索,摸索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策划模式:八卦渐进式


比如在乡村旅游发展的石洞沟村,我们中原古民居保护志愿者团队通过几年的摸索、实践总结出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八大模块:古村旅行、乡村美食、宗祠文化、民宿经济、历史文化、养生养老、自然教育、有机农业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一定规律可以寻找的,包括文旅项目的建设发展。策划是像一个人的大脑,是灵魂,建设、运营是躯体,宣传是抓手。任何一个文旅项目如果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策划并贯穿于项目发展的始终,这样的项目将必定失败。


另外就是宣传,再好的策划方案,就是建设、运营的十分完美,如果缺少适当的宣传,就像一个人没有了双手一样,看到钱在眼前你也是拿不到的,这就是抓手的重要性。


做文旅项目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共享的理念。文旅项目的建设不像普通的生产经营项目,文旅项目的建设运营是需要他的消费者直接参与进来的,所以说文旅项目一定不能等到把项目建设完成后才想到要消费者来参与,到那个时候,所有的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一是项目没有完成可能因为资金链断裂造成项目失败,二是项目建成之后发现项目内容已经过时不能适合当下人们的需求了而造成项目失败,等等)。


所以说,文旅项目的建设一定要让你的受众群体参与进来,他们就是你的策划顾问、他们就是你的监督团队、他们就是你的资金提供方、他们就是你的未来消费群体。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像现在的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农庄,等等,他们就是这样成功的。


还有一个也是不得不提的内容就是:项目培训。这一点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就不是太容易了。我们河南古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就针对乡村旅游发展进行了许多期的乡村旅游培训,针对的目标群体就是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乡镇负责人、农庄、农家乐的负责人、包括普通的村民。因为他们都是乡村旅游发展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如果他们的思路、想法不一致,那再好的乡村旅游项目也是做不好的。


当然那,文旅项目的发展需要注意的事情还很多,比如:文化挖掘。这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十分困难的事情。


 

下面我们罗列两个视频,大家通过视频的观看,可以切实的领会到文化在今后文旅项目发展中的重要性。





近几年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展很快,很多乡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乡村要发展,主题定位是关键。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我们称之为“乡村”,更加亲切一些)都是以传统农业为发展模式,可谓“千村一面”。


2015年我们这些古村保护志愿者提出了“乡村旅游”的理念,就是深度挖掘乡村的传统文化,吸引更多的游客进入乡村,由此带动古村旅行、乡村美食、乡村民宿,等等的发展,让游客走的时候把乡村的农副产品带走,这样也促进了有机农业的大力发展,真是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但是也有很多的朋友认为:乡村的经济,也就是产业上不去,何谈乡村旅游?一定要等乡村的经济发达了,再来谈乡村旅游的事情。


我们的观点恰恰与之相反:我们认为,乡村要发展必须找到突破口,现在乡村人均土地十分有限,满足不了广大村民的实际需求,也就是说靠这些少量的人均土地,不可能让村民走上致富道路。有句话说的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也就是说要因地制宜的去发展,守着青山绿水、抱着金饭碗,而去要饭吃,这样永远不可能富裕!


乡村旅游就是就是在传统农业生产之外,寻找自身的独特优势,走出一条前所未有的乡村振兴之路。比如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的重渡沟村就是一个典型的利用其独特的自然山水,成为了一个闻名全国的乡村旅游示范村。这种例子在河南省、甚至全国来说还有很多。


有人会问:我们的村庄处于三地交界之处,属于人们常说的“穷山恶水”之间,自然条件一般,村庄属于空心村,多是老人与儿童,村庄倒是有大量破烂不堪的古宅留存,甚至可以拍摄“鬼片”电影了。


其实,上面所说的空心村,也有他的优势所在,这些古老的村落既然能够保留到今天,多是交通条件不是十分便利,属于千年古道必经之地,明清大宅随处可见,足以证实这些村落的历史文化底蕴厚重。利用其天然的自然生态,加上厚重的历史文化,把乡村打造成为城市居民向往的旅游养生之地,把青山绿水中的天然有机食品送到人们的餐桌之上,乡村不火也不行呀!


下面,我们再来谈谈平原地区的乡村,例如河南省开封市杜良乡米寨村就属于典型的农业生产为主的种粮村,村庄500多户人家,与河南省大多数乡村一样,也是空心村,由100多户闲置农宅出现,就是农业产量再高,就是人们在外打工挣钱再多,不把这百十多户的空心院打造好,充满人气,何谈乡村振兴?!


通过我们志愿者的呼吁,及相关媒体的报道,米寨村在村委会的领导下成了远近闻名的“共享村落”,通过与北京一家房地产公司的合作打造,村庄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们目前正在进行中的乡村还有:开封市杞县东十里铺村。这更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村落。在驻村第一书记刘成江的带领下,东十里铺村本着为全体村民着想,如何把中国乡村的魂魄留住,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宏伟理念。刘成江书记起早贪黑,挨家走访,很快建立起了村子里第一个农家书屋:先锋书屋。


为此,我们志愿者虽然不是专业的规划人员,也尝试着把刘成江书记对东十里铺村的美好愿望画在了图纸上,期盼着下一个目标“乡村民俗馆”的建成。


好了,说了这么多,乡村要发展,主题定位是关键!您是不是也动心了,看一看自己所在的村庄是不是也可以走上乡村旅游发展之路,带动家乡实现乡村振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