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拒绝拥挤!主题公园游客流管理心法

(2018-12-25 07:54:14)

 

今日共读目标:主题公园是一个游客流密集的景区,而游客流又具有普遍的波动性。因此,准确把握游客流波动规律是主题公园实现精确容量管理的关键。在主题公园的管理实践中,游客流的季节性波动并不完全是困难或者需要克服的障碍。如果游客流季节性波动利用得好,对公园管理和设施维护都会起到积极作用。今天我们特别邀请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梁增贤老师为大家分享主题公园在容量管理方面的有哪些策略。

 

风景读书,大家好,我是梁增贤,来自中山大学。今天我们来谈谈主题公园的容量管理,或者说主题公园旅游流的管理策略。

 

为什么特别要强调是主题公园呢?因为主题公园可能在所有类型的旅游景区当中,是游客密集程度最高的景区之一。我们知道,一个主题公园的面积并不大,因为它主要占用的是城市的土地或者城市边缘区的土地。又因为土地的价格比较高,通常这样的景区在建造的时候都使用较少的空间,希望能够容纳更多的人。所以一般来说,主题公园属于游客密集型景区,这跟其他的自然型景区是不一样的。

上海迪斯尼乐园11个月突破一千万游客量

 

举例来说,像深圳欢乐谷,面积也就500多亩,但它一年接待的游客量可能要接近400万,平时也要380多万。像这样一个公园,每天进入公园的人平均肯定是要超过1万人次的,而到旺季、周末甚至上了3万人次。在这么狭小的空间要实现游客的容量管理,要实现旅游流的分流,或者管理策略,就需要一套管理系统。这在现代的主题公园管理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也成为许多景区进行游客管理时参照主题公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我们知道一个景区要想实现主题公园的游客管理或者说容量管理,它必须具备两大前提。第一,是对旅游流的波动的一种准确的把握和认识,换句话说,就是对旅游流的季节性波动规律要有准确的把握,这样我们才知道我们应该怎么做;第二,要有足够的手段和措施去控制、调控、分流旅游流,如果只是知道波动规律,而没有具体的管控措施,公园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管理的制度也没有相应的配套,那么即是知道了(波动规律)也做不到。所以,只有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景区,我们才能说这样的公园具备进行容量管理和游客分流的一个基本策略。

 

当然,在大多数景区特别是自然类的景区、遗产地,面积一般都很大,它一年当中只会在某些时间,或者说具体来讲,在某一些具体的空间上,会出现旅游流的过密。那么它们采取一些比较简单的分流措施,比如导流、比如开放新的通道,这种最简单的措施就可以解决了。但对于主题公园来说,高游客密度是一种常态,因此它的旅游流管控就必须是一种非常常态的管控措施。

 

我今天主要讲两个方面,一是我们如何去了解一个主题公园的旅游流的季节性波动规律,它有哪些规律、哪些特征;另一方面,是作为公园来讲我们应该有哪一些管理措施、策略。我们知道主题公园的季节性波动通常分为年际波动,这跟主题公园的季节性生命周期有关系;年内的波动就是每个月的波动、每一周的波动,一周当中从星期一到星期天的一个波动,应该是有一个常态性的规律的,以及一天当中的一个季节性波动。

 

我们先讲年际波动。我们知道主题公园都是有生命周期的,有些公园的生命周期很短,开业没两三年可能就倒闭了,这跟它的区位选址、经营管理、规划设计和体验性有关系。但能活到今天常态性运营的公园,通常它都有相对长的生命周期。生命周期从开始、建设到慢慢发展、成熟、最后进入衰退期,到了衰退期我们就要进行产品更新,可能就会进入一个新的增长周期。主题公园不同于其他类型景区的原因在于它的起步和开始发展阶段非常短,因为主题公园有首期效应,开园的第一年可能就是爆炸性的人流增长。因为它新、奇、特,这些是它的主要特征能够带来大量的客源。所以通常主题公园前两年的游客量都是相对高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地方的景区会觉得跟主题公园的规律不一样。也正因为如此,很多的开发商、投资商、规划机构愿意承诺主题公园开业前两年的游客量,而不愿意承诺后期的游客量。因为主题公园到了运营的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年主要考虑的是重游率,有很多主题公园在设计、体验性和重游率、甚至在游客管理方面相对较差的话,它可能得不到重游游客。在这种情况下,它在一两年之后就迅速进入衰退期,这就是一个规律。

 

我们国家的许多品牌的主题公园像欢乐谷系列、长隆系列、方特系列,我们有很多公园都会有比较长的生命周期。在生命周期里不断去更新产品、更新事物,按正常来说每一次新的更新项目都会带来新一波游客量的增长,这既跟体验性有关系,也跟我们说的市场营销策略有关系。新的增长意味着更多的人流,就意味着新的一个年际波动规律。但具体来说,实际上年际波动规律对公园的容量管理、游客流管理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因为这是一个非常长线的宏观影响,影响比较大的实际上是月际波动。

 

主题公园通常都会有月际波动,就是一年当中某几个月是高峰期。我们通常都知道,比如说黄金周肯定是一个入园的高峰期,暑假肯定是一个主题公园的入园高峰期。北方和南方可能在季节性波动规律上还是有些区别,像北方的主题公园,到了北京我们有一些主题公园冬天是没法营业的,大概没有人会顶着凛冽的寒风在1月份、12月份最冷的时候坐过山车,像这样的设备在冬天可能是要关的,或者说像这样的公园在冬天可能是要关停的。但在夏天,特别是暑假学生放假期间一定是一个旺季,而我们说的每一个黄金周肯定也是一个旺季,这是它的规律,实际上每个公园都可以预测得到的。

 

对于一周来讲,实际上每一周的周末都是旺季。每一周周末都是旺季,这也是规律。但不同在于什么呢,我们说平时的周(不是黄金周)周六是游客量最高的,周日游客量是相对少一些,这跟中国人的出游习惯有关系,而一周当中,平时的一周(不是黄金周)通常周二的游客量是比较低的。

 

黄金周里面的规律可能跟平时周就不一样了,黄金周通常是第一天、第二天的游客量是最高的。为什么呢?这跟主题公园的市场有关系,通常主题公园吸引的游客主要来自两小时车程范围内。当然某些主题公园像迪斯尼乐园,它可能会有一部分专程游客愿意从比较远的距离(中远程距离)来,但这部分游客的比例不会特别高,但会有。但对于大多数主题公园来讲,它的主要市场就是城市附近两小时车程范围内的市场。在两小时车程范围以内,实际上主要的市场是可以当天往返的,一放假第一天我就出发了我就能到了,第二天我可能就回来了。大一点的主题公园或者几个主题公园聚集在一块的,像广州长隆这样的一些公园几个公园聚集在一起,我可能要玩两天,高峰期可能就能持续两天。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可能前面一天或者第二天是游客流的高峰期,这是黄金周的规律。

 

周末的规律就很显然,周末能够出游的肯定就以周边地区的居民为主,在这个时候(平时的周末)那显然是周六的游客量是最高的,这大概是它的一个规律。这个规律对于预测主题公园管理有什么用呢?因为主题公园可能它要排班,人力资源要调配。你放假肯定不能在周末,你可能在周二、周三去做一个放假、休息,员工可能做一个轮休,或者设备的检修你可能在周二进行,你应该有个规律。

 

曾经很多人都问我,黄金周哪天出游人最少,比如说我特别想去欢乐谷、长隆、方特,黄金周七天,哪天人最少。我告诉你,一般规律是第七天人最少,除非公园在第七天有特别的节庆或者活动,否则一般来讲第七天人最少,但是第七天最少的人也比平时人要多。所以黄金周你那天去人都多,这跟我们供给结构有关系,也跟我们的需求的规律有关系,这就是一个基本的规律。

 

一天当中什么时候进园量最高?通常来讲,一个公园入园时间区间,在早上应该是两个小时到三个小时之间。如果公园是九点钟开园,那么9点半会迎来快速的增长,就是9点半到10点半之间入园量是最高的,如果说公园是八点钟开园,可能波动区间要往前走了,因为跟你的开园时间有关系。一般来讲公园会在11点半的时候,会进到容量最大的一个状态,或者是12点,看你开园的时间。之后开始陆续有人出园,出园的高峰期根据不同的公园时间也不一样,有些公园游玩的时间比较长,可以平均让每个人游玩八、九个小时,比如说东京迪斯尼游客,是可以游玩八九个小时的,有些公园像小一点的公园只能玩四、五个小时,所以后面出园的时间取决于公园的体验深度。我们知道了公园的入园高峰之后,我们出游公园就可以避开这个高峰,对于某些公园其实游玩的时间比较短的话,你没必要去那么早,中午之后去都OK的,你不用排那么辛苦,对不对,反正它开,你也只能玩四、五个小时,12点进去你玩到下午五六点出来也没有问题。对吧,这个也是总的规律。

 

等我们知道这些规律之后,我们就有办法去做它的游客管理了。对于游客管理,我们有很多手段,现在也有了新的技术,加上GPS、加上智能手环、智能门票。比如说迪士尼使用的FP预约系统,都可以有效地去引导游客,甚至这个园区里面的穿园游行活动,实际上也能把游客从人流密集的地方带到不密集的地方,甚至整个公园在设计时候餐厅的布局、厕所的布局、以及重点核心过山车的分布,在某种意义上也能引导游客分流,在空间中的不同分布,这是在设计上面。

但对于许多主题公园来讲,它在设计上就比较硬伤。我们有一些公园在设计的时候,把所有大型的、具有非常大吸引力的过山车全部都集中到一个区域,这样的区域实际上在后期的游客管理中带有非常大的风险。那么对这些方面我们有什么办法去减少呢?比如说在游客比较密集的区域,在某个时段,那么我们某些设备要缩短它的游玩时间。比如说过山车当然一般都有一个规定的游玩时间,比如说跳楼机也有一个规定的,但我能不能缩短,或者说我们等候区能不能延长,或者说我们用其他的演绎性活动把顾客带走。

 

我们应该有许多的办法,比如说开辟新的景区、景点。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每一种新的措施,实际上它是一把双刃剑。比如,在旅游旺季增加了新的景点,可能会导致游客停留时间更长,这反而更加加剧了游客的拥挤程度。所以哪一种措施在应用到一个具体的景区时得做实验,这跟景区的特殊情境有关系,并不是说这个方法在其他景区用,是可以降低游客容量的,在你的景区也可以。不是的,每一种措施它都是一把双刃剑,它有可能会更严重,也可能会更简单,那要具体的去实验。关于这些具体的方法,还有一些措施,就请大家去阅读我们已经发表在旅游规划与设计的第23期《基于时间节律的主题公园旅游流管理策略》后面有一系列关于游客分流、控制的一些办法供大家参考。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