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旅游统计数据都是怎么来的?

(2018-07-18 20:46:57)
中国旅游统计数据都是怎么来的?
                                           看完这篇就懂了


    许多游客和旅游从业者津津乐道于我国45亿的旅游人次,以及1.3亿的出境游人次。但这些数据是怎么来的?统计口径是什么?有多大的参考价值?多数人却不甚明了。
  
一、出入境旅游数据,以海关数据为依据


       7月份是上半年各项数据密集发布的时期。7月16日,公安部发布二季度出入境边防检查综合统计数据,结合一季度数据可以得出,2018年上半年各边检口岸共接待出入境总人次3.15亿。

  边防检查综合统计数据为全国各边检口岸通过的出入境人员总和,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大陆居民因公、因私、大陆边民出入境;第二,港澳台同胞出入大陆;第三,外国公民、外国边民出入境等。
  
   其中大陆居民因私出入境1.48亿人次,同比增长13.8%,是拉动整体人次增长的主要动力。港澳台同胞出入大陆总人次1.09亿,同比为负增长约-1.8%。此外,外国公民和外国边民出入大陆总人次4446,同比增长约5%。

  在现行的旅游统计方法中,大陆居民因私出境基本等同于出境游。

  可以确定,今年上半年中国出境游人次约为7400万,同比增速为13.8%。这个数字是上半年中国GDP增速的两倍,也是人均消费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以上。同时,这个速度也是2017年中国出境游7%增速的近两倍。

  按照该数据,出境游显示出超出整体经济形势的活力,并大幅加速增长,似乎正在成为“风口”。


       港澳台游“撑大”出境游

  但事实上,这一统计数据仅能部分反映出境游的热度。原因在于,这个统计方法下,出境游数据包含了大陆居民前往港澳台,并对出游目的不加以区分,因商务、会议、购物、医疗、探亲、留学、工作的出境也被计入其中。

  出境游的人数被一定程度上放大了。例如深圳和香港之间存在大量一日游的出入境,其目的是购物、工作通勤、商务会谈等,这类行为的频次远高于旅游行为。这使得深圳口岸成为全世界最繁忙的边检口岸。2017年深圳边检接待出入境人员达2.41亿人次,占全国总数的40%以上,这很大程度上是非旅游人员造成的。

  在入境游统计中同样如此,香港仅有700多万居民,2017年香港同胞入境大陆人次为7980万人次,人均入境10次以上,按照常理这显然并不全是旅游行为。然而,中国入境旅游统计却将其全部纳入,2017年中国入境旅游1.4亿人次,扣除香港7980万人次、澳门2465万人次、台湾587万人次后,国际游客入境人次为2900万,尚比不上泰国的3500万人次国际游客。

  部分业内专家认为应把港澳台旅游单独归类统计。如前国家旅游局规划专家王兴斌曾表示:“在出入境旅游、游客和收支中,应严格区分‘国境’与‘关境’,不得混淆两者之间性质上的差别,不能把出入境旅游与国际旅游混为一谈。在其他国家,出入境旅游同国际旅游可以划等号,而在我国绝对不能划等号。在我国,出入境旅游是个总概念,国际旅游是个子概念,出入境旅游中两岸四地之间的旅游不能归入国际旅游”。

  2017年,中国大陆居民赴港澳台人次为8600万,扣除这部分,赴海外的出境游约4400万人次。2018年上半年的7400万出境人次中,有多少是赴港澳台的,目前还未公布确切数据,因而暂无法确定大陆国际游游客人次。

  也有业内专家认为完全剔除港澳台也并不科学,“这是不同关税区之间的旅行往来,很多往来目的符合大旅游的概念,反应了当地真实的旅游情况,联合国和世界旅游组织也认可中国这一统计口径”。


       旅游总人次如何统计?

  旅游统计的核心数据“全国旅游总人次”,其统计方法是抽样调查。某业内资深人士告诉新旅界(LvJieMedia),“主要统计方式是住户调查,按照一定的城乡比例在全国样本户询问出游次数和出游花费,来推算全国总的出游人次和旅游总收入”。

  据悉,全国“样本户”约有十多万人,相比得出的40多亿的旅游总人次,这个样本数量并不多。此外,抽样调查不可避免的存在局限性,例如大部分旅游消费集中于中国收入群体,但样本的选取是平均选取各类人群,且依靠回忆填写问卷难免有遗漏,以及被调查者对“大旅游”概念理解不同所产生的标准不一。

  各个省、区、市的区域旅游人次统计方法和全国的又不一样,往往采用抽样调查宾馆、酒店等过夜游客情况,并搭配景区、景点接待游客情况,高速公路收费站统计等作为补充。

  不同的统计方式导致各省的旅游数据加一起和全国的不一致,同时游客一次旅行往往跨越多地,使重复统计不可避免。

  曾有业内专家点评国内旅游数据“横向不能加、纵向不可比”,事实上,这是由于旅游统计本身的难度和复杂性决定的。出境游尚有边检作为信息中心,国内游则缺乏统一的信息中心,一次旅游可能涉及多个交通工具、多次住宿、多个景点、多个城市;跟团游、自由行、一日游、周边游、自驾游等多样的旅游类型更是无法用一种统计方式概括;景点、博物馆、公共地标、商业街区、公园、温泉、滑雪、研学、赛事、乡村等皆可旅游,更是加重了旅游的多义性和统计难度。

  部分地方政府追求高排名、追求高增长的心态,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旅游统计数据的膨胀。

  相比抽样调查的国内旅游总人次,部分业内人士更信服旅行社接待游客人次以及酒店过夜人次。某大型旅行社负责人向新旅界(LvJieMedia)表示,“我们主要从旅行社组织的过夜游客数量,判断旅游市场情况”。

  其实,行业管理部门也正在推动建立更科学的旅游统计体系。文化和旅游部曾在2016年底召开全国旅游统计工作会,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李金早表示,“新时期的旅游统计指标的设置要适当、科学,统计数据需要有理论支撑,更要贴近现实、适应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作为综合性、带动性强的产业,旅游统计和数据要和其他产业接轨,打通与其他产业的数据交换和交流渠道,建立一套畅通无阻的交流体系。”

  在国际上,联合国和世界旅游组织推崇以旅游统计卫星账户,做为旅游业宏观统计计量方法,该方法能解决传统旅游统计“不能全面核算旅游业的发展规模、产出水平和质量效益”的弊端,为政府宏观决策、政策规划、区域和产业规划提供重要的依据。但编制旅游统计卫星账户是一个负责而艰巨的过程,需要各个参与主体科学分工合作,展开大量跨部门合作,数据收集工程浩大,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支持。

  目前,旅游统计卫星账户在国内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先后有十几个省区市建立旅游统计卫星账户。但该统计方法主要是为计算旅游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值,以及旅游对各行业的具体拉动数据,对于全国旅游总人次、地方旅游人次等指标,该方法作用有限。

  其实,在国际上,世界旅游组织并不认可各国统计的国内游人次,只认可经过海关的国际游客接待人次。这说明,国内游的统计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难以精确定量的数据。而旅游总收入、旅游产业增加值以及旅游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等数据,在全面建立科学的统计体系之前,也仅是个参考值。

  旅游统计,任重而道远。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新旅界。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旅游景区游客人数统计数据分析


2017-09-25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T


  旅游当然不是来无影去无踪。可利用的痕迹很多:住宿、交通、电子消费、出入境、通讯都可能留下可追踪的记录;对居民或游客进行抽样查访(利用当事人的记忆)也是常用调查方法。随着我国旅游业近年来的大发展,对于旅游游客人数统计方法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就越发凸现出来。以下对旅游景区游客人数统计数据分析。


  由于传统旅游景点对于客流量控制仅仅只能通过网上预售门票获悉大概人数,但对于在园游览客流量是无法被具体统计获得实时数据。对于各出入口并未采取客流统计措施,对于景区内观光旅客出入园内在门口造成拥挤,疏导能力从而被大大影响,固然对于区内安全隐患的存在无法做到绝对保证。因此,造成不少游客体验差,收到的投诉络绎不绝。


  2017-2022年中国旅游景区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表明,传统景区都是通过采用闸门机来对客流量进行数据统计,而对于闸门而言,成本费用过高,同行速度较慢,故障发生频繁,维护费用高价等诸多因素,对于游客而言排着一条似“长龙”的队伍进园十分暴躁。因此,闸门机也被视频客流计数器取代。


  景区限流是出自于保障出游安全、保护景区环境、提高出游质量等等为目的,不仅在国内会对于景区进行客流量限制,同样在国外也被采取认同。例如在法国,对于景区限流采取在景点入口处对于客流量进行统计,并且根据承载压力的具体情况,进行客流出入控制。因此,客流统计系统同样适用于景区。

http://image.chinabgao.com/images/content/20170925/20170925131612_46260.jpg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2.6万个景区,近7000个A级景区,中小型景区在整个景区体系中占有较大比重,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接待游客规模前50位基本上都是4A、5A级的大型旅游景区,小景区几乎无人问津。


  统计显示,2015年,我国国内旅游突破40亿人次,旅游收入过4万亿元人民币,出境旅游1.2亿人次。中国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人次和国内旅游消费、境外旅游消费均列世界第一。国家旅游数据中心测算数据则显示,我国旅游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10.2%。 统计表明,2015年在40亿人次国内游的人群中,自由行人群高达32亿人次,人均消费937.5元。去年,旅行社组织的出境游人数增长35.2%,但在总出境游人数中所占的比例,仅仅上升了2.5%。1.2亿人次出境游客中,有2/3的游客选择自由行,达到了8000万人次,今年不论是国内游还是出境游,自由行都是游客最爱的旅行方式。


  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国内游客和资源过度向5A级景区倾斜,一般性的景区特色旅游资源难以开发,所以造成了旅游旺季时,各景区“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景象。


  近日,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发布《2017年上半年旅游统计数据报告》显示,根据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结果,2017年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25.37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3.5%。其中,城镇居民17.57亿人次,增长15.8%;农村居民7.80亿人次,增长8.5%。国内旅游收入2.17万亿元,增长15.8%。其中城镇居民花费1.71万亿元,增长16.1%;农村居民花费0.46万亿元,增长14.8%。


  从数据可以看出,人们的出游热情逐年增长,但是对于景区来说, “冰火两重天”的窘境依然存在。


  2017年将成为旅游过年史上最热的春节,节日效应带来各大旅游景区的游客人次高增长。根据公布的数据显示,除了黄山风景区由于2016年的高基数出现了轻微的游客人次下降,其他景区的接待游客量均得到增长。九华山接待游客43.88万人次,同比增长4.48%;凭借央视春晚桂林分会场的华丽亮相,漓江景区接待游客12.55万人次,同比增长169.40%;长白山景区接待游客人次3万人次,同比增长45%。春节黄金周旅游需求火爆,带动各地景区的发展。


  旅游业界的专家认为,不管是景区运营方,还是媒体和广告宣传阵营,都应该传递一个观念:四季游,不应该着力在某一个点上,多用心思去挖掘当地的旅游资源,而不仅仅停留在造景上,包括人文风貌、历史底蕴、美食风味、特色风物等,都应该纳入到旅游开发的范畴中去,进而可以增加旅游资源的丰富性,起到分流游客的效果,形成一个全年皆有游乐项目的局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