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建立和检验管理模型的基本步骤

(2014-12-10 07:07:54)
标签:

股票



建立和检验管理模型的基本步骤
一、管理模型的认识
模型是所研究的系统、过程、事物或概念的一种表达形式。
相对应,管理模型则是分析管理领域、业务流程、业务规则与控制点、角色与职能等因素,进而研究管理系统、管理过程、管理之中事物或概念的一种表达形式。
二、建立管理模型的基本步骤

1、  分析问题,选择确定问题的变量[1]
    找出管理系统或组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选择与问题密切相关的变量对其加以定义说明。(见例1
2、  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一些研究假设,确定变量之间的关系
    管理模型的形成往往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之上,没有必要的假设条件,模型一般无法达到理想效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见例2
3、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定义变量之后,从实际问题中收集相关数据资料,为模型建立提供数据来源。其中数据获取一般可从年鉴报表、学术刊物、网络资源和实验观测等方面得到。(见例3
4、模型建立
    根据研究假设及相关变量,利用图形或表格等对问题进行抽象表述,达成定性的分析,但目前更经常地是由一系列数学关系式来表示,达成直观定量解释。(见例4  
5、模型评论与修正
    建立模型后,将相关变量代入模型进行分析,观察其效果。若出现偏离,则对其加以修正。
三、检验管理模型的基本步
模型检验是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求解之后,看它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其步骤如下[2]
1、规范
    在验证模型之前,阐明其必须满足的条件。规范通常以逻辑的形式给出。
2、验证
    对模型规范之后,将其运用到实际情况之中,观察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或符合程度怎样。如果偏差很小,说明模型基本成立。若偏差不小,则需对模型加以修正,使其符合要求。
分析图书馆知识管理的问题
    目前,国内外对基于成熟度的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研究为数不多,笔者结国内外对基于成熟度的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研究,暂且将基于成熟度的图书馆知识管理理解为:图书馆在开发、实施知识管理过程中,为了明确定义、管理、测量、控制、优化和提高知识管理进程而建立的一种阶梯式指导性框架体系。它的目的是为图书馆提供知识管理成熟度的评估手段,为知识管理项目提供切入的工具,同时,又为提升知识管理成熟度明确道路和方向,为实现知识管理的持续改善提供参考。
因此,基于成熟度的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型具有的功能应包括:发现和确认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现状,特别是所具备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比工作和模型的不同,为图书馆管理者提供明确的图书馆知识管理改进方法;通过提升到更高等级,组织有效地实现图书馆知识管理目标,从而获得更高收益[3]
以上为作者对图书馆知识管理的问题的分析认识。
建立假设及确定变量关系
    消耗性器材中有许多是临床需求相对稳定且不允许缺货的,如注射器、输液器、玻璃试管等,一旦缺货将会给临床观察、治疗造成巨大损失。在不允许缺货的情况下,我们只考虑两种成本因素:进货费用和储存成本。建立模型的目的就是要在单位时间需求量为常数的情况下,制定最优消耗性器材存贮策略,即对于不允许缺货器材,多长时间订一次货,每次订多少量的货,使总成本最少[4]
    我们以注射器为例,假设注射器的订货费用、储存成本及单位时间需求量均为常数,模型就是要以总成本为目标函数来确定订货周期T和订货量Q的最优值。具体假设为:① 注射器每次订货费用为B,每支注射器的年储存成本为C。② 每年的注射器需求量为A。③ 每次注射器订货量为Q1,当注射器储存量降到零时,能立即订货,并能及时到货。设年度总成本为Tc,则有:
总成本=进货费用十储存成本
Tc=AB/Q1+Q1*C/2
    以上为作者对模型进行假设和确定变量方程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高学东、杜秀、董晓明.配送中心选址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11
[2] 刘炎军.基于模型检验的软件分析模型检验方法研究[D].2009
[3] 李映兵.基于成熟度的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型设计[J].现代情报,2008.2
[4] 黄丽华.医院消耗性器材库存管理模型的建立及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 2007.2
[5] 张桂宁.高职院校绩效管理模型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9



一、理论模型的建立
⑴ 确定模型包含的变量
1.根据经济学理论和经济行为分析。
例如:同样是生产方程,电力工业和纺织工业应该选择不同的变量,为什么?

2.在时间序列数据样本下可以应用Grange统计检验等方法。
例如,消费和GDP之间的因果关系。

3.考虑数据的可得性。
注意因素和变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4.考虑入选变量之间的关系。
要求变量间互相独立。

⑵ 确定模型的数学形式
利用经济学和数理经济学的成果
根据样本数据作出的变量关系图
选择可能的形式试模拟

⑶ 拟定模型中待估计参数的理论期望值区间(符号、大小、 关系)
例如:ln(人均食品需求量)=α+βln(人均收入)+γln(食品价格) +δln(其它商品价格)+ε
其中α 、β、γ、δ的符号、大小、 关系

二、样本数据的收集

⑴ 几类常用的样本数据
时间序列数据
截面数据
虚变量离散数据
联合应用

⑵ 数据质量
完整性
准确性
可比性
一致性

三、模型参数的估计
⑴ 各种模型参数估计方法
⑵ 如何选择模型参数估计方法
⑶ 关于应用软件的使用

四、模型的检验
⑴ 经济意义检验
根据拟定的符号、大小、关系
例如:ln(人均食品需求量)=-2.0-0.5ln(人均收入)-4.5ln(食品价格) +0.8ln(其它商品价格)
ln(人均食品需求量)=-2.0+0.5ln(人均收入)-4.5ln(食品价格)+0.8ln(其它商品价格)
ln(人均食品需求量)=-2.0+0.5ln(人均收入)-0.8ln(食品价格) +0.8ln(其它商品价格)

⑵ 统计检验
数理统计理论决定,包括拟合优度检验、总体显著性检验、变量显著性检验

⑶ 计量经济学检验
由计量经济学理论决定,包括异方差性检验、序列相关性检验、共线性检验

⑷ 模型预测检验
由模型的应用要求决定,包括稳定性检验(扩大样本重新估计)、预测性能检验(对样本外一点进行实际预测)

五、计量经济学模型成功的三要素:理论、数据、方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