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柳氏民居的八只教化狮子

(2014-09-13 21:15:52)
标签:

股票

 

 张广安

  柳氏民居坐落在沁水县城西南25公里的土沃乡西文兴村。明永贞革新失败之后,河东居士,解州镇(今运城永济县解州镇)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史称“永州司马”的柳宗元宗族为躲避战乱与灾祸,从山西晋南迁居至此。

  从县城出发,一路向西,不到一个小时便到了民居景区。进入景区一看,果然名不虚传。民居坐北面南,四面环山,左青龙右白虎,顺风顺水,真是一块罕见的风水宝地。民居建筑群上下一进6个院子,清一色青砖绿瓦,高墙深院,配以名人书法石刻,别具文化性,是中国目前唯一以同祖血缘世代聚居的原始古村落。古民居建筑工艺高超,风格独特,融明清建筑艺术精华为一体,集南北建筑风格于一身,同时异常巧妙地将皇宫建筑工艺运用到民间,真实地记载了中国百世书香文人做官的历史,深刻地揭示了明代“官而商”到清代“商而官”的社会发展史,实为中华古民居建筑艺术之绝品。

  民居文化内涵最深厚的是建筑物上精湛的三雕(石雕、木雕、砖雕)。举目望去,奇花异兽,美轮美奂,栩栩如生,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大门两侧的石雕,经历代主人与无数游人扶摸,成了油光发亮的铁黑色。这些珍贵的文物历经数百年战乱和风霜雨雪的侵蚀,竟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尤其令人叫绝的是民居街中石牌坊两侧那8头活灵活现的教化狮子。虽然年代久远,石质有些风化疏松,有两个狮子有些残缺,但其形态仍保持基本完整。传说,这些石狮是梁思成的弟子楼庆西教授在古村考察时发现的,也是国内仅存的八只教化狮,可见其珍贵的程度。

  近距离观之,可分辨出狮子的面部表情。沿石牌坊往里走,注足于每个狮子前,可见狮子形态表情各有不同。听导游小姐娓娓道来,尤如在聆听一堂生动的宦海生存法则教育辅导。

 八个“教化狮”代表着古代知识分子从求学到仕途的8个人生历程。

 

  丹桂传芳牌坊下的:

 

 第一尊叫“翘尾巴狮”。狮子腹部有一个经纶,说明此人饱读诗书,满腹经纶。而它的尾巴高高翘起,表现文人傲慢清高、自命不凡、口无遮拦,爱在大庭广众表现自己,更善坚持原则,发表不同意见。这个年龄段的文人,往往涉世不深、狂傲不羁。狮子嘴里衔着一根绳子,告诫人们这样的处事秘诀:出门在外尽量少说话,言勿欲尽、言多必失;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见人且说三分话,话到嘴边留半句;会说的要想着说,千万不要抢着说;该说的,要抓住机遇恰到好处地说,不该说的,千万不可信口开河乱说;说出去的话,是无法收回来的;有些话只能烂在肚子里,即使对老婆孩子也不能说。否则,轻者自取其辱,重者招来横祸。

 

第二尊叫“老实狮”。那狮子低下屁股,尾巴夹在两腿之间,脚下是汹涌的波涛。表现随着官场的历练,经历了一些曲折和坎坷,已不再傲慢,懂得夹着尾巴做人。它同时告诉人们,侯门深似海,高处不胜寒。自古以来,做官就是一个高风险职业。风光威严、富贵荣华的背后,是凶险的万丈深渊与惊涛骇浪。虽然很有真才实学,但做人要低调,要低调做人、本分做事,不能太张扬,不可飞扬跋扈,骄傲自满。只牢固地树立风险意识,夹着尾巴做官,时时处处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才能趋利避害,逢凶化吉,并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尊叫“安分守己狮”。狮脚下有两只小狮子,肚子下有一个大圆球,表示方圆规矩的意思。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做人要规规矩矩,本本份份,才能平平安安。同时,脚下有一只小狮子抬着头向上张望,寓意读书人只有安守家教,尊老爱幼,才能受到人们的尊重。

 

第四尊叫“出人头地狮”。该狮子安详而坐,脚下踩着一只探出头来的小狮,肚子里还有一个低着头的小狮。意为“出人头地”。寓意子孙长大成人,再不用受长辈的庇护,要走出家门,四海为家,出人头地,实现远大抱负。


青云街武牌坊下的:

 

第五尊叫“金榜题名狮”。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狮胸前戴了一朵花,神情高兴,得意洋洋,表示已经高中进士。

 

第六尊叫“寻找靠山狮”。狮身紧靠石柱,石柱十分突出,狮身与石柱之间的缝隙较小。此人中状元后,势必要做官,而做官首先要找个靠山。靠山不仅小了不行,而且距离远了更不行。提醒柳氏后人,科举做官后,只是万里长征刚刚迈出了第一步,未来的路还很漫长,很艰险,只有投靠并紧紧地依附在权贵的门下,才能平步青云,否则,仕途就不可能一帆风顺。

 

第七尊叫“坐享俸禄”,狮子前腿直直站立,身子向上仰起,狮身下卧着一个凤头、鹿尾、狮身的小狮子。导游小姐讲,狮子腹部原有一个镂空雕刻的官印,后被人盗走。这个狮子意为“坐享俸禄”。前面找了个大靠山,后面就想做大官,做大官就是为了光宗耀祖,坐享俸禄。

 

第八尊叫“宦海沉浮狮”。这只狮子脖上有一圈毛,酷似内方外圆的古钱,意为挂着钱串子在宦海里寻求生存。和前面的狮子大同小异,不同之处是,它的面部表情显得有些苍老,身下的波涛比前一只明显小了一些。因为做官时间长了,已经修炼得十分老道,处事圆滑,波澜不惊。它告诫柳氏后人,官场沉浮变化莫测,该用真本事就得用真本事,该花钱送礼也要舍得花钱。

 

看完八只石狮子,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当中。那“老实狮子”、“安分守己”、“出人头地”、“金榜题名”四尊狮子所包涵的寓义是健康的,对人类社会是有益的。无论为官还是做人,必须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做老实人。只有踏踏实实、本本份份、安分守己,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爱戴和组织领导的信赖,尽而,才有出人头地的机会。人生谁不承望自己或自己的子孙后代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当一个人金榜题名后,被社会负于更重要的使命时,既可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又能为民族、为国家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是完全合乎情理的,也是令人敬佩的。而其它四尊石狮所蕴含的哲理则是消极的,有的甚至是错误反动的。

先说第一尊“翘尾巴狮”。按说,旧社会中国的官员和知识分子大部分原本是有骨气的,他们敢于为正义守节,为良心埋单。古代的岳飞、文天祥,近代的鲁迅、秋瑾,他们那浩然正气代表了中华民族的脊梁。但就是在这样的教化下,部分官员逐渐被抽去了筋骨,封严了嘴巴,失去了自我,蜕化成了爬行的软体动物,变成了聋子、哑巴。

再说那只“寻求靠山狮”。在人民当家作主的今天,做官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官员是人民的公仆,人民是官员的衣食父母。只有把人民当作靠山,才能受到人民的拥戴。问题是我们一些官员时至今日都没有弄清这个关系,更没摆正这两者的位置,依然以父母官自居,拉帮结派,寻找权贵作为自己的靠山。这种现象并非绝无仅有。君不见,山西有吃空晌十几年的挂名女副县长,湖南有20岁出头的女副局长。她们的父亲和丈夫不是有权,就是有钱,这和那头狮子所教化的寓意不无两样。

“宦海沉浮狮”的寓意就更值得商榷了。官场规则,本应是优胜劣汰的。凭本事吃饭,靠素质立身,能者上、庸者让、劣者下,沉与浮都是正常现象,怎么能赤裸裸地挂着金银元宝去买官、保官,在官场上浑浑噩噩地混日子求生存呢?

“坐享俸禄”不是装聋卖哑,就是占着茅坑不拉屎。我们有些官员被教化得像西瓜掉到油缸里一般,不求无功,但求无过,没棱没角,油头滑脑。有的像泥瓦匠,练就了一身和稀泥的本事。有的成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木匠。这些人哪还有颜面红嘴白牙地去糟蹋人民提供的俸禄呢?

从本质上讲,教化狮子所寓意的是封建帝王倡导的上智下愚;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反动的士大夫思想,是封建强权政治的象征,是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

几百年来,柳家后代一直是接受着如此浓厚的封建文化熏陶,避居深山,不宣门庭,后历经宋元两朝,生生不息地发展下来。他们牢记昔日 “河东世泽” 的显赫,传承祖辈 “耕读传家 ”的教诲,百世书香门第在沉寂500年之后再一次光耀门楣,族人为官者、为商者、为农者甚多。屈指算来,就数第6代举人柳遇春最有出息,他将柳氏宅院扩建到13个,并把大量的名家词赋和祖上遗训镌刻于门庭石碑上,供后人观赏学习。可惜的是,宅院中七个毁于明朝战乱。我们现在所看到的6个院落,成为我老家众多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一个经典的缩影和代表。

历史的时空穿越了400多年。也许是国情不同,真的应验了“富贵不过三代”的古训,柳氏宗族数百年也未造就出一个贵族。大院还是那座大院,山还是座山,水还是那弯水,现在柳氏后人大都辜负了先人的厚望,和当地村民没有什么两样。

静观当今官场一些不良风气,诸如一些官员不干活、不干净、不说实话;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左右逢源,头头是道;知情不报,明哲保身;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等等现象,不胜枚举。这些封建桎梏,不但不受诟病、批判、抵制,反倒作为潜规则、厚黑学,在一些官员内心大加尊崇,成就了不少官场万金油与不倒翁。反观个别崇尚正义,仗义执言,刚正不阿,心系民众的好官,往往仕途坎坷,一路蹉跎,不得善报。时至今日,此种不良现象仍有不小的市场。想到这里,不免为古老中国官本位思想的老祖宗叫绝。中国真乃一个教化和造就官僚的国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