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云路:人生哲学其实是人生经历和地位史的结晶(图)

标签:
不焦虑 |
分类: 大爱健身 |
人生哲学很多。每种哲学都是一定的社会地位、处境造就的。
人生哲学其实是人生经历和地位史的结晶。
中国两千多年来是儒道互补的思想文化历史。一方面,是孔孟代表的儒家文化占着统治地位;另一方面,老庄代表的道家文化在儒家文化不可企及的领域占着思想空间。古来所有的士大夫知识分子都或站在这边或站在那边:积极入世者秉承儒家文化;消极遁世者自然是道家文化。
儒家文化齐家治国平天下积极干预社会;道家文化淡泊功名远离尘俗。
这两种思想文化不仅表现在把整个士大夫知识分子分成两大营垒,更表现在把一个人划分成两种不同的交替状态:一个人在顺境时可能儒家文化;而到逆境时便老庄文化了。
要补充的是,人并不一定政治上失意、仕途潦倒或者遭受打击迫害才寻找老庄文化安慰自己。人完全有可能身体病了工作累了就精神软弱,寻找老庄禅宗来拯救自己。积极入世与消极出世不仅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政治态度,还是两种不同的生命状态:生命力旺盛时就儒;生命力衰弱时就道。古往今来许多知识分子,青年时治国平天下积极入世,到了中老年便皈依老庄与禅宗,就是对此的有力佐证。
一个人的生活是由多种赛场构成的。升学是赛场,求职是赛场,爱情是赛场,挣钱发达光荣都要在赛场上获得。那么,想享受成功的快乐,就要准备承受失败的痛苦。越投入、越期待、越用力,有可能收获越大,但同时必然支出也越大。天下绝无两全的事情。
(1)问:一个人有没有可能只享受胜利的快乐,而完全避免失败的痛苦呢?
答:不可能。
因为,越投入、越期待、越用力,得到胜利时快乐越大。
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失败的痛苦也成正比地增加。
(2)问:有没有可能在增加投入、期待、用力时只相应增加胜利时的快乐,而避免增加失败时的痛苦呢?
答:很难。
天下绝无只享受成功的快乐而避免失败的痛苦的可能性。
人有的时候就喜欢这种成败交加、苦乐交替的生活。
(3)问:准备争取成功的快乐,也准备承担失败的痛苦,但是太投入 、太期待、太用力、太狂热了,结果有可能承受不了,身体频繁发出警报;这时,该怎么办?
答:当然要减少一点投入、期待和用力。
如果足球场上有一个人对输赢毫不在意,带着一种悠闲超然的态度坐在看台上,下面的拼抢争夺在他眼里有如过眼云烟,他渴了就喝水,饿了就吃东西,困了就打盹,或者他观看比赛时还有一种悲悯,悲悯台上台下过分要死要活的玩命,那么,这位先生的态度很有点像古时候的禅师。
有人问:当这样的禅师有什么意义?
答:请想一下,攀登珠穆朗玛峰,游泳横渡英吉利海峡,穿越撒哈拉沙漠或穿越北极那种探险,对大多数人有意义吗?那是人类对自身极限的一种探求。它的精神对整个人类有意义。
这样理解禅师们的实践就可以了。他们也是人类对自身极限的一种探求。
对于人类来讲,有两个最根本的对立倾向。
一个,就是对现实生活的投入、期待和用力,到了最极端,你可以说它最积极,最狂热,还可以说它最野心、最贪心。有一大批人成为这个极限的探险者。
另一个,就是恬淡虚无,到了最极端的程度,就像中国禅宗那样超然度外,不分凡圣,不计得失,大彻大悟。这显然是对人类又一个精神极限的探求。
人类一方面有多得不可计数的鲜花与言语赞扬这个极端最野心勃勃追求成功的探险;另一方面又有一些香火与言语赞扬那种超尘拔俗的极限表现。
说前者积极进取后者消极虚无是一种说法;说前者急功近利后者淡泊名利又是一种说法。
站在不同的方向,对这两种极限,可以有截然相反的褒贬。
两极都有其合理性。一极以欲望为真理,利欲熏心是整个人类进取的动力。另一极以淡泊与泯灭欲望为真理,它们是人类社会需要的一种精神平衡力量。
关键是两极之间要有一个合理的分布。对整个社会来讲,既需要野心勃勃的人,也需要超尘拔俗的禅师。中间还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有的比较投入,有的比较淡泊。
对一个人也一样。
一,人生要在这两极中寻找一个适当的位置,是做一个比较积极进取欲望强烈的人呢,还是做一个比较消极退守淡泊名利的人,这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定。
二,在不同的人生阶段要掌握好自己在两极之间的位置。这一阶段是要更积极更野心一点呢,还是应该更消极更安守本分一些,要根据此阶段的情况而定。
三,每时每刻要善于自然而然找到自己在两个极端之间的平衡位置。
欲望的冲动随时制造着野心,而身心的支出代价随时在提醒一个人大彻大悟;既不可能极端地投入极端地野心,也不可能极端地彻悟;需要的是两种力量的平衡。
普通人不可能完全放弃尘俗欲望,因此不可能彻悟。
但是,又不可能极端地坚持和扩张自己的欲望,还需要向往彻悟的境界。
欲望和野心看来是被自我调节的,说到底是被处境调节的。
欲望和野心的本能是无限扩大,只有挫折可以抑制它。
人,有没有可能一方面积极入世一方面大彻大悟?一般人没有这个可能。可能的是,不断地有这样或那样的顿悟,每一悟都多少解脱一点,明白一点。过一段时间可能又执迷不悟了。这种迷悟交替将会贯穿相当长的时间,它体现了两种极限力量在一个人身上的平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