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与献帝·读者评书】曹操为什么会蒙冤?

标签:
曹操与献帝书评 |
分类: 柯云路文集 |
作为一个文武兼备、曾经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历史人物,曹操必然成为人们持久热议的对象。有人赞美,有人唾骂,都是很正常的事。但是,只要稍微追溯一下渊源,便不难发现:关于曹操,早期的历史文献,大多还能比较客观地进行评价,对他赞美有加者不乏其人。到了赵宋时期,对于曹操的评价才开始发生严重的倾斜,“乱世奸雄”的形象遂成定格。
【曹操为什么会蒙冤】
文/读者:机缘
(柯云路说明:《曹操与献帝》出版后,不少朋友写来感想。先要感谢朋友们如此郑重地对待我的作品。机缘将《曹操为什么会蒙冤》发给我,也算一家之言。关于这本书,关于书中的人物,比如白芍,有各种说法。有朋友说白芍是卧底,有朋友说白芍与赤芍为同一人的两面,赤芍为白芍的潜意识化身——白芍即想杀曹,又觉无理的矛盾心态。都是一家之言。作者要说的是,一部作品读者自可有多种解读和理解。作者有时不必说得太多,想要表达的意思全在作品中了。)
这两年一直盼望柯老师再出新书,这次终于盼到了。
《曹操与献帝》为我们洗却了历史上曹操一代奸雄的认识。
然而,曹操为什么会蒙冤呢?
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发现忠君思想在历史上起着相当正面的作用,通过篡位建立的朝代大都难以维持。就拿曹魏来说,曹丕篡位后,不足五十年,就被司马篡位,而篡位的严重后果便是后来的五胡乱华,汉族几乎灭亡。王莽篡位后十几年的时间汉又重新复位,刘秀之所以能重新建汉,不能不说刘氏宗亲关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包括刘备以一介平民建立蜀汉。
再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篡位不断,社会不得稳定,百姓遭映。
隋代杨坚不可不谓一代雄主,为盛唐的到来打下坚实基础,一说所谓贞观之治全是吃得开皇之治的老本,但杨坚之一代雄主却是篡位而来的皇帝,隋三十几年而灭,唐也有篡隋之嫌,但是在天下都公开反隋的情况下进行的。
朱温篡唐就有五代十国你篡我我篡你的一百多年,直到北宋赵匡胤,他也是篡位而来——他好像是个特例,却被亲兄弟篡去了自己应该传承的基业。宋采取了尊文抑武的政策,这可能是保障宋相对稳定的重要原因。后果却是导致汉族难以抵御游牧民族的入侵,以致后来被蒙元以及满清入关后达亿位数残酷的大屠杀。
回顾残酷的历史,让人唏嘘感叹。在那个缺少制宪民主的年代,忠君思想有着强大的社会基础。即使在那个时代建立民主,也会被游牧民族的入侵所摧毁(应该说北宋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有了些微的现代民主的意味)。这也就是为什么《三国演义》在古代被当局所推崇的重要原因,曹操为什么会成为那样的形象,而刘备、诸葛亮又为什么成为那样的形象。
如此,我们再回到《曹操与献帝》这本书中。
就历史而言,书中的曹操是真实的曹操吗?肯定大部分是真实的,然而书中的很多说法借鉴了《三国演义》,而不是《三国志》,比如官渡之战。就史学家而言,一般认为双方交战的兵力只有几万人,最多袁绍十万,曹操两三万人。相信书中关于人物的心理描写更能还原历史人物的心理状态。然而,为了进一步矫正人们对曹操的认识——矫枉必须过正,作家对曹操的形象进行了夸大式的完美描写。作为文学小说,他不是历史的再现,更多地表达了作者通过历史对当代的启示。真实的历史就终极意义而言也是虚幻的,又何况存在于人们记忆中的历史。
所以,我以为这本书其实更多地是写给当代的,为社会进步发挥潜移没化的作用,为管理、政治、经商、历史等学科提供营养。书中关于汉献帝与曹操的平衡体制对过渡时期当代政治有着巨大的启示。
柯老师通过他的妙笔,让人们看清汉献帝、曹操、刘备、袁绍、董承等人的人生轨迹,为什么他们的人生会这样。当读者在超出一段距离来看历史,书中郑康成等人的命运与归宿符合历史的逻辑。那是自然的归宿——人很难超越历史对自身命运的安排。
书中对刘备的描写倒更接近一代奸雄。刘备拿得起放得下,不屈不挠的精神还是值得称道的,作为一介平民经历了无数挫折走向成功也是不容易的。书中刘备到袁绍处鼓动其攻打曹操,这或许是为削弱两强而不择手段,却把刘备的面目暴露得一清二楚。
曹操总体感觉比刘备更高明,让人喜爱。曹操的管理堪称一种境界,而刘备只能算谋略,汉献帝不过在耍自私自利的小聪明而已。
可叹曹操历史上遇到了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这些英雄人物,没有实现李世民、刘秀的丰功伟绩。然而这也成就了三国千古的故事。
虽然大家都在赞叹曹操,但是董承等五人因为愚昧而满门抄斩,让人感叹历史的残酷,这或许不能责怪曹操,他也不能超越历史的局限及当时的环境。曹氏也终在历史的怪圈中遭到了历史的报复。
这就表明社会的进步是多么可贵。
【柯云路政治军事历史小说】
【《曹操与献帝》:http://t.cn/8FtDKzy】
【《曹操与献帝》卓越网书评】一向擅长以大手笔写政治小说的柯云路,每一部新书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曹操与献帝》的整体布局可以用波澜壮阔、大气磅礴形容,情节一环紧扣一环,复杂多变,险象丛生,惊心动魄,正是战争小说吸引读者的特点。但此书不拘泥于一般战争小说惊险刺激场面的描写,在人物的刻画和故事的梳理上却是细致入微,周到恰当。这正是柯云路独有的特点,此可看出他长期从事心理研究,对人物个性运用准确。而更可贵的是,书中运用到《易经》、《诗经》、中医等等中国文化的章节,更彰显出作者深厚的中国文化功底,而在人物的造型表述中,又可见作者磊落、坦荡的的一面。柯云路的作品最让人喜爱的,就是全篇充满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