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柯云路:苏东坡曾是抑郁症患者(图)

(2011-08-29 06:36:42)
标签:

《不焦虑》

走出心灵的地狱

破译疾病密码

工作禅二十四式

文化

柯云路心理治疗小说

《不焦虑》

精华选载 

 

柯云路:苏东坡曾是抑郁症患者(图)

 

【禅的道理】

 

现代人喜欢看禅书,但许多人看了没起多大作用。

有位焦虑症患者去请教禅师。禅师指了指房间里的米袋菜筐说:你帮我把它们挪个地方。那位朋友便把袋子筐子提了起来,问放哪儿?禅师说:你先拿着,我寻地方。寻了好一会儿,那位朋友因为拎重憋得满脸通红。禅师问他重吗?他说重。禅师让他一件件放下。他莫名其妙一件件放下了。禅师问他轻松吗?他说轻松。

禅师说:禅的道理,就是要放下心头许多负担。

那位朋友问:放下哪些负担?

禅师说:你想做一件不好的事,一面想做一面道德不安,内心打架很累,你放下去做的念头,心头就轻松了。

那位朋友问:还有呢?

禅师说:你想做力不能及的事,内心也是想做又怕做,两股劲儿冲突,你放下贪心不做,就解脱了。

禅就是从“放下”开始。

 

【苏东坡曾是抑郁症患者】

 

禅宗是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的变异,是真正本土化的佛教。

中国两千多年来是儒道互补的思想文化历史。一方面,是孔子孟子代表的儒家文化占着统治地位;另一方面,老子庄子代表的道家文化在儒家文化不可企及的领域占着思想空间。古来所有的士大夫知识分子都或站在这边或站在那边:积极入世者秉承儒家文化;消极遁世者自然是道家文化。

禅宗就是吸收了中国老庄道家文化特色形成的新文化。

 

禅宗和老庄一样,能够适当安慰和陶冶知识分子的紧张心理。古来士大夫之所以相当迷恋老庄及禅宗,是因为某种心理需要。

 

孔孟儒家文化齐家治国平天下积极干预社会,老庄道家文化以及禅宗淡泊功名远离尘俗。这两种思想文化不仅表现在把整个士大夫知识分子分成两大营垒,更表现在把一个人划分成两种不同的交替状态。

一个人在顺境时可能儒家文化;而到逆境时便老庄文化了。

要补充的是,这不能只从社会的、阶级的、政治的、历史变迁的角度来估量。人并不一定政治上失意、仕途潦倒或者遭受打击迫害才寻找老庄文化安慰自己。人完全有可能身体病了工作累了就精神软弱,寻找老庄禅宗来拯救自己。

积极入世与消极出世不仅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政治态度、两种不同的人生状态,还是两种不同的生命状态。

说得更具体是两种身心状态。

生命力旺盛时就儒;生命力衰弱时就道。

古往今来许多知识分子,青年时治国平天下积极入世,到了中老年便皈依老庄与禅宗,就是对此的有力佐证。

苏东坡、白居易、黄庭坚这些杰出文化人为什么对禅宗情有独钟,他们一定有着精神上自我抚慰的巨大需要。苏东坡等人很可能就曾经是神经症患者。那个年代虽然没有神经症的概念,但是这种疾病现象应该早有发生。那时候的知识分子不比现在的知识分子不辛苦,那时候的知识分子不比现在的知识分子不努力,他们那种自小寒窗苦读而后又奋取功名的人生道路肯定还有更多的自我强迫与焦虑。

 

【盘点:患抑郁症的文化名人】

 

托尔斯泰:在写完《安娜•卡列尼娜》后,托尔斯泰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疾病的折磨使他不仅放弃了个人的家庭生活,同时也放弃了文学创作,将精力投入到哲学与宗教的研究,并宣称“艺术不仅是没用的,而且是有害的”。

伍尔夫:英国女作家伍尔夫一生被精神分裂折磨,却以她独立特行的强者风范,开了一代意识流小说和散文的先河。她有一种常人不具备的绝妙的头脑,是个天才的“狂人”,她感受到生命的无常,幸福的无常与人生的空虚,以至于精神崩溃,走到了离她家不远的马斯河投水自尽。

叶塞宁:苏联作家叶塞宁患有精神抑郁症,1925年12月,他离开莫斯科,与自己的两个孩子吻别后,到了列宁格勒,并在28日凌晨割腕自杀。

黑塞: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德国作家黑塞,曾遇到特殊的心理压力,引发了严重的抑郁,甚至是精神分裂。1917年前后他介入心理分析,小说《荒原狼》把他的孤独、不能忍受的分裂用文字的方式表现出来。

海明威:曾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作家海明威,因患抑郁症于1961年在美国开枪自杀。

川端康成:日本文学界“泰斗级”人物,亚洲第二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1972年4月16日自杀身亡。川端康成自幼失去父母,极为任性孤独和神经质,不爱上学。对于获诺奖后所带来的荣誉和涌来的慕名者,心里十分厌恶,这与幼年的心理封闭有关。他对夫人发脾气“家里并不是旅馆,我也不是为客人活着的”。他对因自杀身亡的古贺春江的口头禅极为赞赏,“再没有比死更高的艺术了。死就是生”。

徐迟:19岁时,徐迟就在上海《现代》发表诗作,22岁出版轰动文坛的诗集《二十岁人》,1981年1月在《人民文学》发表闻名全国的《哥德巴赫猜想》。然而在经历爱妻徐松患癌症去世、第二次婚姻破裂等一连串打击后,他开始变得孤僻、沉默,足不出户、闭门独思。后来干脆实行四不政策:不读报、不看电视、不下楼、不会客。他孤独无助,精力衰竭,终于悄无声息地独自走向灵魂的天国。

柏杨:2007年12月,因《丑陋的中国人》一文享誉海内外的中国台湾作家柏杨,因患抑郁症,拒绝进食,被家人送往医院救治。

三毛:1991年1月4日凌晨,中国台湾女作家三毛在医院被发现自缢而死,生前她曾有严重失眠,幻听幻觉,精神异常(歇斯底里现象)。

张纯如:以《南京大屠杀》一书闻名的华裔女作家张纯如,被路人发现用手枪在美国加州洛斯盖多自杀于汽车内时,年仅36岁。张纯如生前经诊断患有忧郁症,曾因病而住院。从《南京大屠杀》到她准备写的美国二战被俘军人受日军虐待的历史,都是尽显人性恶劣、残忍血腥的历史,给她内心造成极大折磨。这些内容也与张纯如的病因不无关联。

海子:诗人海子也是死于抑郁症,死的方式异常惨烈--卧轨自杀。他出身贫寒,生前一无所有,沉迷于诗歌的写作到了痴迷的程度。四任女友都因贫寒先后离他而去。他的诗集是在他死后多年,由好朋友西川帮助整理出版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诗歌界给了他崇高的荣誉,他的才华也渐渐地被世人了解和接受。

 

 
柯云路:苏东坡曾是抑郁症患者(图)

>>>阅读《走出心灵的地狱》<<<


>>>阅读《破译疾病密码》<<<


>>>柯云路新浪微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