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明节:怎样才是对逝去亲人的最好纪念(图)?

(2010-03-29 08:47:40)
标签:

让生命没有遗憾

清明节

最好的纪念

分类: 社会民生

父亲曾赋予你生命,并养育你长大。你成年后希望能用足够的成熟与温暖去爱他。可惜父亲过早地离去了。那么,怎样才是对逝去亲人的最好纪念?以父亲对你的爱,你生活得幸福快乐恐怕才是他最深刻的愿望。
清明节:怎样才是对逝去亲人的最好纪念(图)?
生者对逝者最好的纪念
 
文/柯云路
 
惠心是我的读者,几个月前给我写信,说父亲刚被查出肺癌,且到了晚期,医生说已错过了手术时机。她担心父亲承受不了,一旦让他知道,不仅会拒绝服药,甚至自暴自弃。惠心的叔叔也曾患癌,父亲当时的态度十分鲜明,不同意化疗———结果是化疗后叔叔去得更痛苦了。她想,不如就让父亲这样好
心态地过下去,反正治疗是无效的。
然而,惠心又很矛盾:“如果瞒着他,到了不得已时才让他知道,父亲会不会怪我?昨夜想了整宿没睡,犹豫着到底该不该告诉他。柯老师,您能帮我吗?”
惠心的信让我有些迟疑。
在我成长的年代,社会缺少必要的死亡教育。“死”是一个相当避讳的字眼,我身边的许多朋友往往在亲人罹患绝症后不知所措,大多数人会选择刻意隐瞒直到亲人去世。
其实我们的先人对生死有着相当达观的哲学观,“红白喜事”中的“白”指的即是丧事。在古人看来,生是一种生命状态,死亦是一种生命状态。
我年轻时在农村插队,经历过村里的不少红白喜事。娶媳妇嫁姑娘自然要大办酒席,吹吹打打请来一干“响器”,远近的亲朋好友吃喝热闹一场。但死了人同样要置办酒席,唢呐笛子锣鼓响成一片。当送葬的队伍在鼓乐中走向山里的墓穴时,常引来一群群孩子跟随看热闹。记得当年村里一位八十多岁的老者去世,这在那个年代的农村算相当高龄,村里人聚在一起为老人办“喜丧”,老人生前穿过的衣服,盖过的被子,包括使用过的锅碗瓢盆被一抢而空,说要“沾沾老人的福气”。
这种朴素的生死观给了我深刻印象。
我这样给惠心回信:“父亲突然得了绝症,你还年轻,缺少精神准备,可以理解。是否将病情告诉患者,要根据具体的人和具体的情况。有些人能够平静地面对生死,对医学也有一定知识。得知真相不会引起惊吓,反而会使他更积极更坦然地面对余生。但许多人得知身患绝症后无法面对,恐惧反而导致病情迅速恶化。这是亲人不愿看到的。总之,一切以患者更乐观的精神状态、更好的配合治疗为要。”
几个月后,惠心告诉我,她的父亲已经安然去世。她说:“父亲走时极平静,做吉祥卧,如深眠。我却体会到从未想过的伤心。再也没有一个地方叫一声爸爸了,一时间真不知接下来的生活怎么走……心里对生活的热情已经快速退化死去。”
一个年轻人把父亲离去的消息第一时间告知我,我感到了一种责任。
我应该将自己对生死亲情的理解告诉她。我给惠心回信———
“亲人离去造成的情感空缺很难有别的东西弥补,甚至不是时间可以消散的。但生者的悲哀往往在于不知道逝者去向何方,他们离去后是否安好?中国的传统文化总强调灵魂的重要,应当不是虚妄之言。我想,对于那些一生善良的人而言,与其长期缠绵于病榻的苦痛与煎熬,另一世界的景象一定是好的。你说父亲离去时‘极平静,做吉祥卧,如深眠’,这是多么美好的景象,你应当得到安慰,他已经得到了解脱。
“生命总是有来有去,就像春夏秋冬的转换,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亦是大自然的魅力,连佛陀都不可抗拒。许多人对逝去的亲人都会心怀愧疚,觉得相伴时间太少,许多恩情未及回报。但人生就是如此,一切都不可能重新来过。即使回到原点,如果其他因素未变,你还照样会为世间的风风雨雨奔忙。
“担心自己的孝心不被父亲理解,其实不必。中国人的感情表达一向含蓄,即使至亲至爱,也羞于将‘爱’字放在嘴边。然而思维很神秘,潜意识可以把最隐秘的感情和愿望彼此沟通和传递。我相信,如你知道父亲爱你一样,他一定明白你亦爱他。
“父亲曾赋予你生命,并养育你长大。你成年后希望能用足够的成熟与温暖去爱他。可惜父亲过早地离去了。那么,怎样才是对逝去亲人的最好纪念?
“以父亲对你的爱,你生活得幸福快乐恐怕才是他最深刻的愿望。”
清明节:怎样才是对逝去亲人的最好纪念(图)?
 
柯云路信箱:keyunlu@vip.sina.com

  

>>>柯云路书友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