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父母的家教秘诀(图)

标签:
中国孩子成功法 |
最近,比尔·盖茨的父母接受记者采访时,披露了他们的“家教秘诀”:
人生中最重要的是家人、朋友和公共服务;家长在爱孩子的同时,首先要培育他们爱父母及其他亲人,这是他们最终爱世界、回报社会的基石。
第六章
“未来强者心理重建法”用来训练孩子的心理素质、行为能力、道德和社会适应能力,包括四种技术:⒈大声讲话法;⒉交还权力法;⒊角色置换法;⒋爱心培育法。
(二)交还权力法
“未来强者心理重建法”的第二个方法,叫“交还权力法”。
现在某些家庭教育之所以有误区,就在于剥夺了孩子的权力。
剥夺了孩子哪几个权力呢?自己关心自己的权力,自己管理自己的权力,还有自己关心他人的权力。
人活在世界上有两个权力,一个是关心和管理自己的权力,一个是关心他人的权力。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法律说,你不能关心自己,不能关心别人。即使最专制的国家都不敢说一个人不能关心自己,不能关心别人。可是我们的家长就敢。
家长经常剥夺孩子关心自己的权力,关心他人的权力。
一个孩子七八岁了,上小学了,你把他的一切:学习、吃喝拉撒睡都管起来,安排起来,照顾起来,你就是剥夺了他关心自己的权力。
一个孩子十岁了,你还不让他去关心父母,关心他人,你就剥夺了他关心别人的权力。
两个权力的剥夺使我们的家庭教育陷入误区,这是一个特别大的误区,对家长不好,对孩子不好,对民族不好,对整个社会不好,造成了孩子性格上的缺陷。
而孩子天生是有关心自己和关心他人的权力的,天生有这种兴趣的。
小孩子也喜欢过家家,自己做做饭,弄个小锅小碗小盆,模拟大人。
这叫自己关心自己。
把洋娃娃当小孩,拍着哄着,让她睡觉。
或者找个小一点的小朋友当小孩,给他模拟剃头,模拟洗脸。
这叫关心他人的兴趣。孩子从小就有。
孩子的这两个关心,是他作为一个人必然在文化中学到的、模拟到的一种本领,一种生活内容,你把它剥夺了,可以吗?
不可以!
在孩子特别小的时候,你是代管这两个权力。
这不是你的权力,是孩子的权力,但是暂时由你代管。
当孩子在母腹中时,由你代管;当孩子刚刚出生时,你也代管一段时间。
随着孩子长大成人,要逐渐交还给孩子。
到了孩子十七八岁的时候,就要完全交还给他。
孩子到了二十岁、三十岁你再管起来,成什么样子?
孩子不像孩子。家长不像家长。
我们把权力还给孩子的时候,还要加一个词来界定,叫做“有指导地把权力交还给孩子”。
因为孩子或者是小,或者是因为一直受到溺爱,没有让他管过自己,关心过自己,关心过别人,他不会,要有指导地交还给他。并不是说,一切都你自己管吧!结果他管得乱七八糟,不按时睡觉,不按时学习。这叫没指导地交还。
有指导地交还才是正确的方针。
该交还孩子的权力包括什么?
管理自己学习的权力;掌握自己作息的权力;掌握自己时间的权力;掌握自己玩耍的权力;支配和使用家长给予他的那份金钱的权力;交往交际、社会生活的权力;选择、安排自己穿着的权力;选择、安排自己饮食的权力;掌管自己的床铺、书桌、抽屉的权力;掌管自己书籍的权力;在你给定的那个经济范围内,他有自己购物的权力。
这些权力你要逐渐地有指导地交给孩子,随着他长大成熟。
一个从小把自己的抽屉、书本、床铺整理得井井有条的孩子,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就有管理周边环境的能力,管理物质、管理金钱的能力。
你给了孩子零花钱,给了他一个限定。这个权力你要诱导他、指导他,使他能够正确使用。你不要干涉他。
饮食也不要安排得太具体,一桌子菜,他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想吃什么就不吃。
孩子想减肥,你偏让他多吃,这都是干涉孩子权力的做法。
所以,让孩子有关心自己、管理自己的权力,又逐步有关心他人的权力,这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孩子大了──一个上了小学的孩子,不知道父母的生日,不知道在父母生日的时候对父母有所表示,原因在家长的错误教育。
因为父母不训练孩子关心他人,不给孩子关心他人的权力。
当一个孩子不会关心父母,不会关心家人的时候,在整个一生中也可能不会关心他人。
这种人在社会中怎么生活呢?
所以,交还权力,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口号。
我们主张把孩子应该有的这两个权力交还给孩子。
将权力交还给了孩子,孩子又使用得比较正确,这时候不要再随便干预、侵犯孩子的权力。
从小被剥夺两个权力的孩子是没有生存能力的。
从小被剥夺这两个权力的孩子更是没有创造力的。
有位伟大的人士曾经讲过一句话,我从小管理自己的抽屉。
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个世界是属于他的,他安排得井井有条。抽屉体现出他管理自己的责任心,那种能力和自信,那种安排自己的想像力和艺术性。
不侵犯孩子的这两个权力,还表现在将属于孩子的时间和空间要还给孩子,表现在家长与孩子的适度距离。随着孩子的长大,家长与孩子之间要有适度距离。不能把孩子所有的时间都限定在你的视野之内。或者把一个上学的孩子所有上学之外的时间都限定在家长的视野之内。
没有适度的距离是影响孩子发育的。
在这个世界上,适度是最重要的。和孩子过于疏远,对孩子毫无关心、疼爱、照顾,让孩子感受不到父母家长的温暖,孩子不可能正常健康地发展。反过来,让孩子感到父母永远笼罩着自己,自己在父母的羽翼下,没有任何自由活动的空间,孩子也不会成长。适度的距离是应该提倡的。
把权力交还给孩子的最终表现是,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制能力也逐渐增长。
(四)爱心培育法
第四个方法,“爱心培育法”。
当讲到爱心的时候,很多人觉得陈词滥调了。现在到处都在讲爱心,讲得好多人已经忘了爱心有多么重要。当我们要求在家庭教育中培育爱心的时候,如果不讲清这里真正的利害,可能会被认为是空洞的说教。
爱心的培育对孩子的未来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我们讲出如下原因,你们一看就会警醒。
第一,有爱心的人才会身心健康。
我们发现一个规律,身心健康的人容易对人有爱心。你今天身体特别好,精力充沛,情绪饱满,就愿意关心别人。
反之,一个再有爱心的人,当他痛苦不堪地躺在病床上的时候,无暇去关心别人。
身心健康是爱心的生理和心理基础。反过来,充满爱心能使人身心健康。
一个从小有爱心的人,身心健康。
不培养孩子的爱心,实际上是剥夺了让孩子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途径。
第二,有爱心的人具有创造力。
文学艺术有这样一个规律,创造在创造者有爱心的情况下能够成倍涌现。
在一般的发明创造中,一个有爱心的人往往灵动活泼、状态优良。
一个人心情暴躁、狠毒、嫉妒、狭隘,这种人缺乏创造力。
所以,培养孩子的爱心,就等于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很多创造来自对人类的关心、爱心,比如说,医学创造、科学创造、生物创造、心理学创造、文学创造,很多就是因为关心人类,关心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才有创造力。
没有爱心,哪来创造?
第三,爱心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魅力。
一个人,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当他走向社会的时候,对周边的人有爱心,这个人就有魅力,大家就喜欢他,大家也爱他。
如果你的孩子有爱心,在未来他就有了很多人缘,很多机会,在社会中才能畅通无阻。
不培养孩子的爱心,等于剥夺了孩子的魅力,使他不会微笑,不会爱别人,也不被别人所爱,他在未来人生中就是一个失败者。
第四,爱心是一个美德。
有爱心的人关心社会,关心他人,是有道德的人,是被社会尊重的人。
第五,因为有爱心就有了身心健康,有了创造力,有了魅力,有了美德,他才能有更好的社会生存能力。他才对同学、对朋友、对同事以及对整个社会有更好的处置能力。
没有爱心,等于剥夺了这一切能力。
你现在不培养孩子的爱心,是想使孩子未来走什么路?失败之路吗?不健康之路吗?不自在之路吗?所以,爱心最终将成就孩子的未来。
这样,培养爱心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培养爱心一个根本的原则,就是在孩子身边设置需要他照顾、爱护的对象,设置需要他照顾、爱护的弱者,使他有那种类似家长对待孩子的宽仁之心。
比如说,有比他小的孩子,小弟弟、小妹妹在他身边,这是需要他照顾、爱护的对象,一个比他还弱小的生命。他就有可能在你一定的引导下,产生对对方照顾的爱心。
还有,你可以让孩子养一盆花,饲养一种小动物。这种小动物,这盆花,就成了他能够照顾,也需要他照顾和关心的一个弱者、一个对象,他由此生出爱心。
第三,虽然你是家长,但是人没有绝对的强弱之分。家长就没有弱的时候吗?家长生病的时候,不舒服的时候,烦恼的时候,要给孩子照顾你、爱护你的机会。
当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不舒服时,不仅我们自己要关心照顾,还要启发孩子去关心照顾。这也是调动孩子爱心的一种培养方式。
爱心就是通过这种具体行为,通过让孩子领会到自己能够关心别人、照顾别人,能够同情和关心比自己更软弱的对象来实现的——这就是“爱心培育法”(未完待续)。
《中国孩子成功法》是一本关于家庭教育的实用手册。
这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改变孩子命运的八大方法。
这些方法的最大特点就是简单易行,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