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爱情:未婚妈妈,你准备好了吗?

标签:
交换爱情 |
《交换爱情》(15)未婚妈妈,你准备好了吗?
我读到几篇日志,是一个尚躺在温暖母腹中的小宝宝写的:
“爸爸失踪了。妈妈打了他一天一夜的电话都没有回应。我有隐隐的担忧。
爸爸,妈妈哭了一夜,你知道么?我觉得爸爸不该说假话的,故事里,说谎的小朋友最后被大灰狼吃掉了。我不想爸爸也被大灰狼吃掉。如果那样的话,宝宝就没有爸爸了。
爸爸,让宝宝留在这个世界上好么?不要让妈妈这样为难这样伤心了,好么?”
写下“宝宝日志”的妈妈“阳光下的谜”,不久前在我的博客留言:
我是一个单身妈妈,我的博客是为了我即将出生的宝宝而写的。
也希望孩子的爸爸看到后能迷途知返…希望你能支持我。
很多人觉得,我希望唤回孩子的爸爸,是希望他能跟我结婚,对孩子负责。其实不然。我只是希望,阳以及他的家人能够停止污蔑、造谣甚至伤害,可以拍着自己的良心说一句:“这是我们老曹家的孩子!”这是人最起码的良知,也是对生命最起码的尊重。
我在开博后交了不少朋友,常有人将自己的博址发来,邀我作客。为礼貌和尊重,通常我会去。但也只是点开首页,看一两篇文章。现今的博客们有写不尽的话题,其内容用“浩如烟海”形容并不为过。我平日写作,时间不宽裕,一篇篇仔细看完那些博文,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这则留言还是引起了我的注意。
她称自己为“单身妈妈”,并且请求我的支持。
当晚我用了两个小时上网,细读了她博客中的每一篇文章和留言,心里颇不平静。
未婚而孕并不罕见,满大街无痛流产的广告已将这方面的医疗市场说得明明白白。婚前同居、少女流产、成年人婚外情,这些在中国社会曾讳莫如深的话题今天已司空见惯。几十年前,不要说婚前怀孕,仅仅婚前性行为就会受到严厉处罚,会被环境歧视。而是否处女,更成为许多婚嫁的先决条件。这方面的民间做法更五花八门,我曾在山西的工厂农村长期生活,那时因为不是处女而导致悔婚以至闹出人命的悲剧屡有发生。
国门开放后年轻人获得空前的性自由。婚前性行为不再像过去那样遮遮掩掩,婚前同居甚至得到了某种认同和肯定。许多年轻人的确以婚前同居的方式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并顺利地通过磨合期走进了婚姻。
我不是道学先生,对于目前的种种婚恋现象始终抱以宽容心态,以为是中国社会必然的一段经历,只有走过去,多数婚姻才可能在爱情的前提下实现幸福。
然而,种种性开放行为、性病的流行、少女妈妈的出现、单亲家庭和婚外情在某种程度的“泛滥”,也呈现出令人忧心的一面。
“阳光下的谜”是个女孩,从她的文字中可以看出她涉世不深,还相当单纯。她和一个男孩相恋五年,在不期然中怀孕。以我了解的情况,多数年轻人会选择流产,“奉子成婚”的是极少数。但“阳光下的谜”有一点特殊,在确认怀孕后医生发出了警告,以她的体质,流产不仅会极大地损害健康,且可能造成终身不孕。
爱情一下子遭遇了最严峻的考验。
“宝宝日志”在这一天写道: “今天医生阿姨很明确地告诉妈妈,我已经存在于这个世界了。可是不知道为什么,爸爸却很不高兴,一路上都不发一言。是宝宝有哪里不好么?爸爸为什么不想要我?可是,我分明听到爸爸对妈妈一次次地说‘很爱很爱你’。是怎么回事呢?”
女孩接下来的遭遇令人同情,男友关掉了电话,不再与女孩联系。
之后又将责任推到父亲身上,说父亲不同意结婚。
再联系时,男孩的父亲提出必须做“亲子鉴定”。
这对于自感忠贞的女孩是污辱性的打击。为了健康,也为了作人的尊严,女孩决定把孩子生下来。此间除了精神的痛苦,还要忍受因怀孕而产生的种种不适。她不停地呕吐,整夜整夜地失眠,体重降到八十斤,还要坚持上班。
她把自己的遭遇用“宝宝日志”的方式放上博客。
每篇日志都有留言。有些是熟识的朋友,有些只是匆匆过客。
幸运的是,人们并不歧视她。有人鼓励女孩坚持,有人出主意帮女孩讨回公道。也有人劝告女孩:“不要过分相信朋友的承诺。圈子里的情绪永远不会持续很久,生活的艰辛最后还是要你自己面对。就像你和阳(指女孩的男友)在一起的时候,快乐是共同的,而最后,痛苦是自己的。爱人尚且如此,朋友又能怎样?”
“阳光下的谜”非常爱自己的男友,字里行间仍“傻傻”地透露出期盼男友回头的心意。她没有写出她和他的年龄,揣想他们都还年轻,揣想他们曾真诚相爱,或许也曾共同构想过美好的家庭生活。
但爱只是婚姻的前提,婚姻与爱情并不等同。
有了爱并不等于具备了结婚的全部条件。
我并不想恶意地揣测那位年轻的男友,虽然我不能接受他面对责任的种种逃避。这个男孩可能还没有真正长大,还没有做好当一个大男人的准备。毕竟做丈夫做父亲不仅需要爱,还要有责任和能力。
如果更多的年轻人在情窦初开时就接受过完整的性教育,了解性爱可能导致的后果,知道在享受性爱时尽可能避免对彼此的伤害,类似的悲剧或许会少一点发生。
即使日后通过亲子鉴定,“宝宝”能获得未婚父亲某种程度的赡养,但却很可能得不到他应该享受的那份父爱。这个男孩可以不和女孩结婚,却不能逃避对宝宝的抚养义务,这是他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当然会对他未来的婚姻与家庭造成影响。
而执意生下“宝宝”的女孩,在其后的漫长人生中可能会遭遇新的爱情,也可能组成新的家庭。无论怎样,养育宝宝长大,使宝宝与正常家庭中的孩子们一样快乐无忧,是女孩必须面对的一种责任。她会比那些一开始就有丈夫陪伴在身边的妻子们多很多困难。
我尊重她的选择,但她柔弱的肩膀对这样的担当做好准备了吗?
对于她的将来,我有一些忧虑。
“新闻调查”曾针对少女妈妈现象做过一期节目,采访了一些生理上已发育成熟的中学生们。那是一些相当稚嫩的面孔,在镜头下谈论性,于他们是害羞之事。且不说这些孩子对性关系可能产生的后果与责任完全无知,即使相关的生理卫生知识,他们也所知甚少。
社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开放,这是无法阻挡的历史脚步,但也对相关的文化教育提出更大挑战。希望我们的教育能够正视现实,及早制订出更完备的性生理和性心理教育规划,使这些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而生理早熟的孩子们,同步得到心理的健康与成熟。
即使下决心做一个未婚妈妈,也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