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焦虑症患者文化 |
给自己的心放个假
——柯云路《焦虑症患者》评介
在节奏飞快、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里,人们忙忙碌碌地工作着,为了职称,为了待遇,为了住房,为了学问,为了生存……著名作家柯云路的新作《焦虑症患者》中的主人公洛丁就是这样的人。洛丁是北京某高校的教授,有个温暖幸福的家,妻子吴妍温柔贤惠、善解人意,女儿留学国外,儿子大学即将毕业。但是,洛丁没有满足现状,他想当妻子的好丈夫、孩子的好父亲、父母的好儿子,想当家乡的光荣村民、学术界的领军人物,又想当下活个荣华富贵;他想工作又畏惧工作,想休息又不甘心休息。这位喜欢追求高目标、追求完善、追求方方面面出人头地的知识分子终于患上了严重的焦虑症。
应该说,洛丁的困境仅仅是无数现代人的缩影。
现在的年轻白领中在高目标的工作生活压力下失眠、焦虑、抑郁、长期头痛、内分泌失调、情绪过激、食欲亢进的现象比比皆是。
令人高兴的是,洛丁在好友、心理学家阿凡的帮助下通过沃尔普的“系统脱敏”心理疗法走出了困境,战胜了疾病。
洛丁虽然最终康复了,但作者对洛丁这个个案的剖析却是发人深省的。面对花花世界无尽的功名利禄的诱惑,我们究竟该以怎样的心态来对待生活、对待工作、对待人生,这是我们在读这部作品时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
现代社会就像作者在书中所说的那样“学习升学是赛场,求职工作是赛场,追求爱情是赛场,挣钱做事发达光荣都要在赛场上获得”,人们在为功名奋斗的过程中分秒必争地权衡着自己的投入和收获。现代白领、精英还流行一句顺口溜:“十七、十八,豆蔻年华;二七、二八,等待提拔;三七、三八,飞黄腾达;四七、四八,垂死挣扎;五七、五八,唏里哗啦”,一个个争强好胜,似乎永不关注自己的健康,永不在乎调适自我心理。而这一切恰恰正是作者在书中所忧心的。
我们能不能给自己的心放个假呢?
暂时放下贪心,放下野心,少一点利欲熏心,多一点超凡脱俗之心。
尽管我们不用像过去的禅僧出家修行那样在荒山野岭结个草庵,功名利禄之心荡然无存,然而,我们可以“像水牯牛那样很无心地面对世界”,可以像小孩子那样以单纯的目光看世界而丢掉“大人”的老奸巨滑、心事重重和满脸是累。
给自己的心放个假吧,“别抱多大的野心,活个健康比什么都强”;在适度的工作中适度地休息,减去一点高目标把工作当玩儿。像孔夫子那样“无欲则刚”,做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用智慧找寻“人性安适之道”;像老子那样“为学日增,为道日损,损而又损,以至于无为”;像禅宗所讲的那样放下贪嗔痴,进而人法两忘、湛然圆寂。这就是作者对现代人的忠告。
还应该指出的是,《焦虑症患者》一书在写作手法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作者将焦虑症的心理学分析与儒释道的文化研究有机地融合到自己的作品中,这无疑是对小说创作方式的大胆创新。读此书,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焦虑症、儒释道文化的相关知识,更能体会到作者独特的匠心。(《焦虑症患者》,重庆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