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物专访柯云路 |
分类: 文化访谈 |
“善变”柯云路开写心理学
原载:竞报
在中国作家中,柯云路的“善变”是出名的,你永远也不可能猜到他的下一本书会写什么。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柯云路在20多年的时间里写了40多本书,若将这些书收集在一起,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他总是被冠以“最有争议的作家”、“最会变脸的作家”等称号。
柯云路的“善变”,不仅是小说题材的多样,更是其作品的“千奇百怪”。作为一位以小说而被读者熟知的作家,他还写了职场、教育、婚恋等关系到许多社会热点问题的作品。这些作品既不能称其为小说,也不是心理学的学术专著,按照柯云路自己的话说,这是一些“文学与心理学嫁接的边缘书”。但当你完整了解了他的作品后,你又会发现,他的许多作品还不仅仅是文学与心理学的嫁接。
柯云路给人的另一个印象便是“怪”。不接电话,不参加任何公开活动,甚至一些基本的礼尚往来都懒得去应付。他告诉记者,就连老同学的孩子结婚这样的应酬,他也不愿意去。他的写作量不可谓不大,但却从来不会为出版社、书商写命题作文,也不写任何商业文字。
但是却不能据此就认为他是难以接近的。说起读者对写作的影响,柯云路表示,自己在写作的时候眼里是有读者的,甚至直指有些作家声称“写作不会迎合读者,而是完全为了自己”是一种虚假的标榜。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20多年来柯云路一直坚持给读者回信,从最初的书信到现在的电子邮件、博客,从未间断过,这在作家中恐怕也是少见的。
如果把柯云路的写作作为一个现象来研究,那么所有关于他的疑惑都会集中成为一个问题:如此之多风格迥异的作品出自一人之手,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共通的东西?如果存在,那会是什么?
■对话
研究了几十年心理学
竞报:您今年出版的几本新书都与心理学有关,怎么突然开始涉及这个题材了?
柯云路:可以这样说,心理学本身就是我的爱好。不了解的人可能认为我是在转行、不务正业。这些年我也老是被问到这个问题。我喜欢心理学,而且也可以说研究了几十年了,经常看到跟心理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或者是涉及当下人们的重大生存问题,往往都会引起我的创作冲动。其实上世纪90年代我也写过一本有关心理学的书,叫《走出心灵的地狱》,那时候这些问题还没有成为社会热点,2004年还出了一本《童话人格》。
竞报:在心理学上,您有相关的专业学习背景吗?
柯云路:全是自学。我觉得一个人要善于掌握学习的方法,真正的学问很多都是要靠自学来学到的。
现代人的心理问题太多了
竞报:您为什么不去写学术性的专著,而是选择了“文学与心理学的嫁接”?
柯云路:文学一般是用故事说话,心理学却需要分析,需要用逻辑、理论来说话。用对个案的分析来说话,个案就是故事,分析就是学术,两者结合在一起,讲道理就比较方便,也便于大家接受。
竞报:您在写作这些作品的时候,文学指向和心理学指向,哪个更偏重一些?
柯云路:你说的这两个都不完全符合我写作这些作品的初衷,其实我的初衷在有意无意之间。我不想把我的写作说成是特别自觉的、深思熟虑的、准备已久的,有时候还带一点即兴的性质。我两年前开了个博客,这也是对话的一种方式。在这个对话过程中我就发现,这两年反映最多的是婚恋问题。问题之多,不能想象,很多故事也都是我不能想象的。甚至有些来采访我的记者,特别是一些女孩子,采访的问题问完了,会立刻问我一些她们自己遇到的感情问题。还有些电视台的记者,会趁着换带子的空隙,也问些他们自己的问题。现代人的心理问题太多了。
人类的心理感受恒久不变
竞报:您的作品有相当部分是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您会不会担心随着社会变迁,这些作品也被淡忘?
柯云路:作家总是面临两个选择,一是能不能在当代就受欢迎,引起阅读兴奋;一是能不能流传长久,就是作品的生命力。但还有一种作家,两者都具备,比如托尔斯泰。我的文学追求就是希望当下就能够引起大家的阅读兴奋,长久又能够有文学价值,但能不能做到,就要看自己努力的程度了。有时不可兼备,就要有取舍。
竞报:比如说您现在关注的婚恋问题,再过一百年,时过境迁,还会有人看吗?
柯云路:人类的科学技术、物质生活变化特别大,不要说几千年,几百年就变得不一样了。但是心理学的一些基本问题,一代一代,一个世纪一个世纪地在重复。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读古典的文学作品也会有共鸣。《红楼梦》中人的心理活动,我们现在完全可以体会到,林黛玉式的人物现在存在,宝钗、晴雯那样的女孩也存在,因为心理上的感受在某种程度上是恒久不变的,故事变了,生活环境变了,但是心理学上的很多规律没变。
对以前的作品不后悔
竞报:对以前关注过的热点问题,您现在回头去看有没有新的看法?
柯云路:我知道你问的问题。我对于我的类似研究不后悔。我只是觉得同代里的大多数人还没有很好地理解这些问题。如果说我的一生有起伏的话,那其实就是一个伏的阶段,我被泼了很多脏水。我觉得那个问题,需要在比较靠后的年代,人们才会去研究它、关注它,所以我现在把那些问题作为一个后现代的问题,现在从时间上来看,还提不上日程,我还在继续做研究,但是不写相关作品了。
竞报:在您这些题材迥异的作品里是否存在着交集?
柯云路:我关注人,对人比较感兴趣。对新技术、消费形式、体育热潮等,都不像我对人的关注那么大。心理学的、成长的、婚恋的问题,都和人有关,都围绕着人。其实我有一个小小的野心,我希望对人的生存,作一个百科式的描述。(记者:把现代人生存的各个方面都要写出来?)对,我就是想把所有的方面都写到。
■柯云路推荐阅读
★《人与动物的情感》
(英)查尔斯·达尔文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人与动物的情感》是第一部关于人类及动物的情感及其起源的系统研究。书中引用达尔文1871年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十分有趣:“昨夜我一直在思索究竟是什么促使一个人成为尚未发现之物的发现者,这真是一个令人十分困惑的问题。许多人很聪明——比那些发现者们要聪明得多,但却从没有任何创新之举。”
这书中或许找到一点答案。
★《图腾与禁忌》
(奥)弗洛伊德著
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在当代精神分析的如林名著中,本书是最饶有趣味、同时极具学术价值的杰作之一。透过本书,我们将再度领略弗洛伊德深透的分析力和敏锐的思考力,同时,这本书还引领我们进入一个陌生的蛮荒之境,去做心灵的探险,去了解藏在人类心灵深处不可解的奥秘。
★《做人的权利——马斯洛传》
(美)爱德华·霍夫曼著
改革出版社1998年版
非常乐意把自己的心理学研究介绍到东方的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是个富有远见卓识的人,他的思想对整个社会科学、实业界以及广泛的文化领域都产生了巨大影响。由于他充满灵性的研究工作,那些原本看起来似乎只是浪漫的乌托邦似的希望有了实现的可能性。
柯云路自称人生三大爱好是文学、心理学与哲学,其作品印证了这个说法。上世纪80年代末期,他没有专心于为其带来巨大声誉的小说写作,而是将视线转向了其他领域,这也许是他开始对自己各种爱好进行“嫁接”的开始,同时也为他惹下了不大不小的麻烦。
作为“最具争议的作家”,一方面柯云路被批评为紧跟热点的“投机者”,另一方面,又被许多喜欢他作品的人视为“理想主义者”。同时,他“善变”的写作风格和“不应酬”的处事方式,又给人以“怪”的感觉。采访中,他笑着对记者说:“很多人都觉得我很怪,其实接触多了,了解了就知道,我也不怪嘛。”
柯云路有两个野心,一是要做托尔斯泰式的人物;另一个是要继续变脸,把现代人生存的各个方面都写出来。尽管他向来不在新书出版前透露会写些什么,不过在这次采访中他却表示,要写一部专业的经济类书,“而且会是一个比较怪的叙述样式”。
也许,知道了柯云路的这两个“野心”,他再写出什么样的作品来,我们都不会觉得那么诧异了。 (竞报记者曹鸿涛)
★《婚姻诊所》相关评论★
京华时报:《婚姻诊所》对当代婚恋现象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剖析。
北京青年报:本书探索了婚恋痛苦解决之道,婚恋幸福实现之道。
北京晚报:该书为现代人的恋爱婚姻提供了有效的心灵自助。
阳光卫视:婚前必读;离婚必读;再婚必读。
河北卫视:当代婚恋常见病、多发病的行为处方与心灵解药。
>>>进入【柯云路·婚姻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