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需要一个没有父亲的世界
-《狮子王》中隐含的俄狄普斯情结
儿子的梦:完美地取代父亲
《狮子王》是一部美国动画片,在这个故事中同样隐藏着触动人类情感的深刻情结。
我们首先对《狮子王》的故事做最粗浅的社会学分析。
这个童话的全部故事基础,源于刀疤的“弑兄篡位”。
国王的兄弟弑兄篡位,这在许多国家历史上都是经常发生的现象,也曾成为很多文学创作的素材。在《狮子王》中,弑兄篡位的情结不仅让我们想到了历史,也多少让我们体验到人类心灵深处有可能隐藏的儿童时代兄弟相争的情结。对于这一情结若有若无的触动,虽然在故事中不占有太重要的位置,但总是朦朦胧胧地增添了故事与观众深层心理的联系。
当然,《狮子王》触动人心的艺术力量绝非仅在这里。
《狮子王》是辛巴的故事,辛巴是主人公,是儿子的代表。辛巴的故事就是一个儿童的梦。只有从对辛巴成长过程的分析中,我们才可能发现《狮子王》艺术力量的根源。
在这里,俄狄普斯情结的理论首先使我们有所发现。
《狮子王》非常主要地贯穿了木法沙和辛巴这样一对父与子的关系。
人类经过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儿童的俄狄普斯情结远不像俄狄普斯神话那样直露了,它以更隐蔽得多的形式流露出来。现代艺术家懂得弗洛伊德关于俄狄普斯情结的概念,他们自觉的意识完全有可能将任何俄狄普斯情结的原始表现予以否决。然而,这是自觉了的、成熟了的人类文化观念,是成年人的观念。对于年幼的男性儿童,无论他在怎样成熟的伦理道德文化熏陶下,恋母憎父情结总是存在的。儿童那种幼稚的、痴心妄想式的弑父娶母愿望,也同样会这样或那样地存在着。它依然有可能透过种种辉煌的伦理道德文化有隐蔽的表现形式。
这样,我们便在《狮子王》中看到了,辛巴虽然没有像俄狄普斯那样无意中弑父,然而,他却以更加无意识的方式杀害了父亲。这或许是弑父情结更加隐蔽变相的实现。
父亲的死虽然由于儿子的年幼无知,然而,年幼无知的过失毕竟像一把利剑结束了父亲的生命。这样,从故事一开始我们就看到了俄狄普斯情结的表现。
只要看透这一点,就能由此出发,看清楚《狮子王》的真正力量。
我们就会看到辛巴这个小儿子的全部人生故事的动力,以及他牵动观众的力量来源。
一,因为幼稚的过失,使父亲为自己牺牲了生命。
这种无意识的弑父行为自然在辛巴内心造成了强烈的愧疚与罪过感,刀疤的指责更强化了他的罪过感。这种罪过感浓重地笼罩着辛巴的心灵,也会同样浓重地笼罩着观众的心灵。它与人们在儿童时期形成并潜伏下来的俄狄普斯情结相共鸣。
这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它揪动的是人们深层潜意识的能量。
当小辛巴看到父亲躺在那里一动不动时,当他逃离狮子王国远走他乡时,他那年幼无知而又无援无助的哀泣极大地感染了观众。他们也许不曾自觉这里的原因,然而,一定在情绪深处领会到一种巨大的歉疚与罪过感的冲击力。
二,这种罪过感又有冤屈的性质。
在故事中,父亲由于救护辛巴而受伤,受伤后又死于刀疤的迫害,是刀疤残忍地将木法沙推下了悬崖。正是这种安排,一方面使辛巴承担了父亲因他死去的巨大歉疚,另一方面又使辛巴蒙受了某种程度的冤屈。这样,对这种冤屈有朝一日得以洗刷的期待,成了故事具有巨大牵动力的又一个重要方面。辛巴的行动在观众心目中保持着一个悬念,他自始至终在默默而有力地喊着一句话:儿子没有罪。这样,洗刷自己的歉疚与洗刷冤屈结合在一起,辛巴的命运就更有了牵动人心的力量。无意中弑父娶母的俄狄普斯是令人同情的;而在无意中让父亲为自己牺牲,又在一定程度上蒙受不白之冤的辛巴是更加令人同情的。
三,辛巴的不幸遭遇使人们期待着故事的发展,他应该洗刷自己的歉疚与罪过,他还应该洗刷自己蒙受的冤屈,而这两者又与为父亲报仇结合在了一起。
在这个童话故事中,导致父亲死亡的最直接原因是刀疤的加害,这就为辛巴提供了讨还血债、为父报仇的条件。这样,就不只是弑父情结之后无以摆脱的愧疚与罪过感,而且有了洗去愧疚、赎下自己罪过的积极表现。
这是一种升华。
父亲是社会秩序的真正代表。更全面地说,还有很多方面的心理机制,使得儿子最终以取得父亲的肯定为首要追求。在《狮子王》中,我们则看到了为父亲报仇的巨大心理能量。我们也完全可以想像,倘若辛巴的母亲被害,也未必有如此大的心理能量。
在这里,儿子对父亲特有的深刻愧疚心理,有了另一种形式的升华。因为对父亲愧疚,就要加倍报答父亲。因为对父亲愧疚,就更加激励为父报仇的决心。因为对父亲愧疚,就更加认定自己具有捍卫父亲的崇高职责。特别是父亲在人类文化的规范中表现出了对儿子的全部仁慈与爱护,那些在儿童时代怀有过憎父情结并对抗、伤害过父亲的儿子,会以捍卫父亲的全部忠诚补偿自己的一切心理歉疚。
当辛巴走上为父报仇的道路时,他同时也是走上了洗刷自己全部歉疚与罪过的征程。辛巴的行动有了多种强烈的推动力量。
四,辛巴的行动还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意义,那就是夺取本属于自己的王位继承权。这是为自己而战,也是为父亲而战。争夺本属于自己的父亲遗产,这是最重要的争夺。
这不仅是一个王位,还是儿子的权利。
五,辛巴行动的推动力因为非常明确的综合目标而显出强有力,他要打倒冤屈自己、又用害死父亲的自疚折磨自己并掠夺自己继承权的刀疤。
与这个角色的斗争,将辛巴心中几种强有力的行动能量都凝聚在了一起。
六,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不该忽略的力量,那就是拯救遭受奴役的母亲。
七,当辛巴打败刀疤从而执掌王国的权力时,我们便从这个故事中又读出了儿童期望成长起来,取代父辈接取权力的冲动。当辛巴胜利地接受臣民的欢呼朝拜时,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这种冲动。
辛巴的故事是一个取代父辈登上历史舞台的故事。这种冲动特别在那些儿童观众的心理反应中看出。
八,辛巴登上王位的故事也是取得自己恋爱娶妻权力的故事。
当儿时的女友娜娜最终成为皇后出现在他身边时,表明了他为父报仇夺回王位的整个过程,也是他作为一个成熟男人占有异性的过程,这是所有男孩的梦。
九,辛巴为父报仇、为自己洗刷冤屈的战斗过程,还结合了道义的力量,那不过是现代社会所讲的社会责任、民族责任、国家责任等等,甚至还有高贵的血统,光明正大的品德。
这使得辛巴这个小男孩的故事更结合上了人类所谓道义的力量。
透过《狮子王》设置的种种情节,我们看到,辛巴的故事其实是一个巧妙的男孩的梦、儿子的梦。这是一个儿子曲折地、隐蔽地、冠冕堂皇地、道义地也是符合人类文化规范地打倒父亲的梦。父亲被儿子年幼无知的过失及叔叔的阴谋杀害了,辛巴将叔叔当做敌人,最终在自己成年之后将叔叔打倒了。其实,纂夺王位的叔叔已经成为父亲的替身,或者说是整个父辈的象征。正是通过这个曲折而又十分符合道义的过程,辛巴最终取代的是父亲的位置。
这是一个现代版的西方童话,它隐蔽地流露出了西方社会深藏的心理情结。
辛巴的情结就是儿子渴望生活在一个完全实现自己独立意志、没有父亲统治的世界中的情结。
我们首先对《狮子王》的故事做最粗浅的社会学分析。
这个童话的全部故事基础,源于刀疤的“弑兄篡位”。
国王的兄弟弑兄篡位,这在许多国家历史上都是经常发生的现象,也曾成为很多文学创作的素材。在《狮子王》中,弑兄篡位的情结不仅让我们想到了历史,也多少让我们体验到人类心灵深处有可能隐藏的儿童时代兄弟相争的情结。对于这一情结若有若无的触动,虽然在故事中不占有太重要的位置,但总是朦朦胧胧地增添了故事与观众深层心理的联系。
当然,《狮子王》触动人心的艺术力量绝非仅在这里。
《狮子王》是辛巴的故事,辛巴是主人公,是儿子的代表。辛巴的故事就是一个儿童的梦。只有从对辛巴成长过程的分析中,我们才可能发现《狮子王》艺术力量的根源。
在这里,俄狄普斯情结的理论首先使我们有所发现。
《狮子王》非常主要地贯穿了木法沙和辛巴这样一对父与子的关系。
人类经过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儿童的俄狄普斯情结远不像俄狄普斯神话那样直露了,它以更隐蔽得多的形式流露出来。现代艺术家懂得弗洛伊德关于俄狄普斯情结的概念,他们自觉的意识完全有可能将任何俄狄普斯情结的原始表现予以否决。然而,这是自觉了的、成熟了的人类文化观念,是成年人的观念。对于年幼的男性儿童,无论他在怎样成熟的伦理道德文化熏陶下,恋母憎父情结总是存在的。儿童那种幼稚的、痴心妄想式的弑父娶母愿望,也同样会这样或那样地存在着。它依然有可能透过种种辉煌的伦理道德文化有隐蔽的表现形式。
这样,我们便在《狮子王》中看到了,辛巴虽然没有像俄狄普斯那样无意中弑父,然而,他却以更加无意识的方式杀害了父亲。这或许是弑父情结更加隐蔽变相的实现。
父亲的死虽然由于儿子的年幼无知,然而,年幼无知的过失毕竟像一把利剑结束了父亲的生命。这样,从故事一开始我们就看到了俄狄普斯情结的表现。
只要看透这一点,就能由此出发,看清楚《狮子王》的真正力量。
我们就会看到辛巴这个小儿子的全部人生故事的动力,以及他牵动观众的力量来源。
一,因为幼稚的过失,使父亲为自己牺牲了生命。
这种无意识的弑父行为自然在辛巴内心造成了强烈的愧疚与罪过感,刀疤的指责更强化了他的罪过感。这种罪过感浓重地笼罩着辛巴的心灵,也会同样浓重地笼罩着观众的心灵。它与人们在儿童时期形成并潜伏下来的俄狄普斯情结相共鸣。
这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它揪动的是人们深层潜意识的能量。
当小辛巴看到父亲躺在那里一动不动时,当他逃离狮子王国远走他乡时,他那年幼无知而又无援无助的哀泣极大地感染了观众。他们也许不曾自觉这里的原因,然而,一定在情绪深处领会到一种巨大的歉疚与罪过感的冲击力。
二,这种罪过感又有冤屈的性质。
在故事中,父亲由于救护辛巴而受伤,受伤后又死于刀疤的迫害,是刀疤残忍地将木法沙推下了悬崖。正是这种安排,一方面使辛巴承担了父亲因他死去的巨大歉疚,另一方面又使辛巴蒙受了某种程度的冤屈。这样,对这种冤屈有朝一日得以洗刷的期待,成了故事具有巨大牵动力的又一个重要方面。辛巴的行动在观众心目中保持着一个悬念,他自始至终在默默而有力地喊着一句话:儿子没有罪。这样,洗刷自己的歉疚与洗刷冤屈结合在一起,辛巴的命运就更有了牵动人心的力量。无意中弑父娶母的俄狄普斯是令人同情的;而在无意中让父亲为自己牺牲,又在一定程度上蒙受不白之冤的辛巴是更加令人同情的。
三,辛巴的不幸遭遇使人们期待着故事的发展,他应该洗刷自己的歉疚与罪过,他还应该洗刷自己蒙受的冤屈,而这两者又与为父亲报仇结合在了一起。
在这个童话故事中,导致父亲死亡的最直接原因是刀疤的加害,这就为辛巴提供了讨还血债、为父报仇的条件。这样,就不只是弑父情结之后无以摆脱的愧疚与罪过感,而且有了洗去愧疚、赎下自己罪过的积极表现。
这是一种升华。
父亲是社会秩序的真正代表。更全面地说,还有很多方面的心理机制,使得儿子最终以取得父亲的肯定为首要追求。在《狮子王》中,我们则看到了为父亲报仇的巨大心理能量。我们也完全可以想像,倘若辛巴的母亲被害,也未必有如此大的心理能量。
在这里,儿子对父亲特有的深刻愧疚心理,有了另一种形式的升华。因为对父亲愧疚,就要加倍报答父亲。因为对父亲愧疚,就更加激励为父报仇的决心。因为对父亲愧疚,就更加认定自己具有捍卫父亲的崇高职责。特别是父亲在人类文化的规范中表现出了对儿子的全部仁慈与爱护,那些在儿童时代怀有过憎父情结并对抗、伤害过父亲的儿子,会以捍卫父亲的全部忠诚补偿自己的一切心理歉疚。
当辛巴走上为父报仇的道路时,他同时也是走上了洗刷自己全部歉疚与罪过的征程。辛巴的行动有了多种强烈的推动力量。
四,辛巴的行动还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意义,那就是夺取本属于自己的王位继承权。这是为自己而战,也是为父亲而战。争夺本属于自己的父亲遗产,这是最重要的争夺。
这不仅是一个王位,还是儿子的权利。
五,辛巴行动的推动力因为非常明确的综合目标而显出强有力,他要打倒冤屈自己、又用害死父亲的自疚折磨自己并掠夺自己继承权的刀疤。
与这个角色的斗争,将辛巴心中几种强有力的行动能量都凝聚在了一起。
六,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不该忽略的力量,那就是拯救遭受奴役的母亲。
七,当辛巴打败刀疤从而执掌王国的权力时,我们便从这个故事中又读出了儿童期望成长起来,取代父辈接取权力的冲动。当辛巴胜利地接受臣民的欢呼朝拜时,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这种冲动。
辛巴的故事是一个取代父辈登上历史舞台的故事。这种冲动特别在那些儿童观众的心理反应中看出。
八,辛巴登上王位的故事也是取得自己恋爱娶妻权力的故事。
当儿时的女友娜娜最终成为皇后出现在他身边时,表明了他为父报仇夺回王位的整个过程,也是他作为一个成熟男人占有异性的过程,这是所有男孩的梦。
九,辛巴为父报仇、为自己洗刷冤屈的战斗过程,还结合了道义的力量,那不过是现代社会所讲的社会责任、民族责任、国家责任等等,甚至还有高贵的血统,光明正大的品德。
这使得辛巴这个小男孩的故事更结合上了人类所谓道义的力量。
透过《狮子王》设置的种种情节,我们看到,辛巴的故事其实是一个巧妙的男孩的梦、儿子的梦。这是一个儿子曲折地、隐蔽地、冠冕堂皇地、道义地也是符合人类文化规范地打倒父亲的梦。父亲被儿子年幼无知的过失及叔叔的阴谋杀害了,辛巴将叔叔当做敌人,最终在自己成年之后将叔叔打倒了。其实,纂夺王位的叔叔已经成为父亲的替身,或者说是整个父辈的象征。正是通过这个曲折而又十分符合道义的过程,辛巴最终取代的是父亲的位置。
这是一个现代版的西方童话,它隐蔽地流露出了西方社会深藏的心理情结。
辛巴的情结就是儿子渴望生活在一个完全实现自己独立意志、没有父亲统治的世界中的情结。
天国中父亲的权威是至高无上的
《狮子王》又是一个成年人也喜爱的童话故事。它既符合自己过去做儿子的体验,也符合现在当父亲的心理。
木法沙的故事是一切现代父亲的故事,里面蕴含着当父亲的情结,其中也有着牵动人心的深刻力量。
我们首先看到,父亲为儿子牺牲特别触动成年人的感情。
我们首先看到,父亲为儿子牺牲特别触动成年人的感情。
那是做父亲的强烈的冤屈和悲壮心理,是一个父亲面对儿子以及整个世界的心理。他曾经对儿子有过的严厉教育,不被儿子理解。当他一而再、再而三地与年幼的儿子发生冲突时,他得忍受儿子无知的对抗。儿子对他的一切不理解与对立行为,都在他心中引起强烈的反应。最终,他却因为儿子幼稚无知的过失牺牲了自己。
这时,做父亲的冤屈与悲壮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泄。
任何一个父亲都可能由于自己曾经有过的对儿子的潜在排斥心理和过苛态度而感到疚悔,而这种疚悔也便在这个为儿子而牺牲的悲壮故事中得到了洗刷。父亲有可能在儿子的成长中与儿子有过这样或那样的冲突,这种冲突大多以父亲的实施教育而儿子的不理解、不顺从表现出来。儿子的对抗情绪对父亲的刺激以及父亲对自己过苛行为的潜在不安,都在为儿子的伟大牺牲中得以消解。
这是父亲心里深处情结的实现。
正是这一实现,使得《狮子王》的故事触动了成千上万的男人们。木法沙安静地躺在山谷中与世长辞了,不谙世事的小辛巴在父亲身边悲哀地徘徊哀鸣,这种情景使得父亲们得到了崇高的人格陶醉。如果我们确实深刻领会这种做父亲的情结,或许可以把它称之为“木法沙情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能够看到这种情结的大量表现。
父亲常常表现出对儿子特别的责任感,他们内心深处有一种为儿子尽心尽力的冲动,有一种要为儿子牺牲点什么的冲动,而且要比母亲做得更好,同时渴望着儿子的理解。任何一个父亲为儿子做出牺牲时,由于这种牺牲终于使儿子理解了他从小不曾充分理解的父亲的严厉要求时,儿子的愧疚常常是父亲的最大心理满足。
即使最一般的情况,当临终的父亲在病床上面对着悲痛欲绝地跪倒在床边的儿子时,儿子的悲痛或许有他一生中潜藏的对父亲的歉疚,而父亲的心理也在这时获得了格外平衡与宁静。
这是父亲心里深处情结的实现。
正是这一实现,使得《狮子王》的故事触动了成千上万的男人们。木法沙安静地躺在山谷中与世长辞了,不谙世事的小辛巴在父亲身边悲哀地徘徊哀鸣,这种情景使得父亲们得到了崇高的人格陶醉。如果我们确实深刻领会这种做父亲的情结,或许可以把它称之为“木法沙情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能够看到这种情结的大量表现。
父亲常常表现出对儿子特别的责任感,他们内心深处有一种为儿子尽心尽力的冲动,有一种要为儿子牺牲点什么的冲动,而且要比母亲做得更好,同时渴望着儿子的理解。任何一个父亲为儿子做出牺牲时,由于这种牺牲终于使儿子理解了他从小不曾充分理解的父亲的严厉要求时,儿子的愧疚常常是父亲的最大心理满足。
即使最一般的情况,当临终的父亲在病床上面对着悲痛欲绝地跪倒在床边的儿子时,儿子的悲痛或许有他一生中潜藏的对父亲的歉疚,而父亲的心理也在这时获得了格外平衡与宁静。
儿子的悲痛表明,童年对父亲的全部不满都已消除,儿子对父亲的一切管教都已理解,父亲由此也便洗刷了全部做父亲的冤屈,以安然的心态进入天国了。
此外,同样重要的,当狮子王木法沙在小辛巴遇到危难时奋不顾身冲上去解救时,我们还看到了一个更单纯的情结,那就是保护年幼儿子的责任与冲动。这里,不需要任何对儿子的不安做种子,也无须含着洗刷自己的动力,这是更加接近生命本能的表现,在很多高级动物保护幼崽时我们都能看到。对于年幼的婴孩,无论是儿子还是女儿,父亲往往拥有绝对的责任感。当儿子遇到危险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父亲都会奋不顾身地冲上去予以保护。这是一个单纯得多的父亲情结,他是在保护自己的血肉,保护自己生命的延续。
当然,在社会文化赋予的种种意义上,这还可能意味着保护整个家族的传宗接代,保护遗产的继承人,保护自己的光荣,等等。
无论社会文化对父亲保护儿子的行为做了怎样多方面的铸造,我们依然可以说,这种父爱的心理动机单纯得多,这是一个更加直截了当的父爱。
这样,我们就可能看到了宗教的一种更完整的解释。
当辛巴仰望着天国中父亲的影像,并聆听着他从天国发出的教导时,我们看到的是儿子对父亲的愧疚与敬畏铸造了神与宗教;而当我们从木法沙的角度在天国俯瞰小儿子辛巴时,完全可以体会到一个尽了责任又洗刷了全部冤屈的父亲对待儿子神圣而崇高的态度,这时,他已将自己化为神与宗教了。
《狮子王》的故事进行到这一幕时,不仅儿子们的心灵与辛巴共鸣,父亲们的心灵也与木法沙共鸣。父亲们此时获得的是足够的安详圆满,以一种更崇高也是更绝对的方式再一次实现了父亲的权威。
天国中父亲的权威是至高无上的。
此外,同样重要的,当狮子王木法沙在小辛巴遇到危难时奋不顾身冲上去解救时,我们还看到了一个更单纯的情结,那就是保护年幼儿子的责任与冲动。这里,不需要任何对儿子的不安做种子,也无须含着洗刷自己的动力,这是更加接近生命本能的表现,在很多高级动物保护幼崽时我们都能看到。对于年幼的婴孩,无论是儿子还是女儿,父亲往往拥有绝对的责任感。当儿子遇到危险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父亲都会奋不顾身地冲上去予以保护。这是一个单纯得多的父亲情结,他是在保护自己的血肉,保护自己生命的延续。
当然,在社会文化赋予的种种意义上,这还可能意味着保护整个家族的传宗接代,保护遗产的继承人,保护自己的光荣,等等。
无论社会文化对父亲保护儿子的行为做了怎样多方面的铸造,我们依然可以说,这种父爱的心理动机单纯得多,这是一个更加直截了当的父爱。
这样,我们就可能看到了宗教的一种更完整的解释。
当辛巴仰望着天国中父亲的影像,并聆听着他从天国发出的教导时,我们看到的是儿子对父亲的愧疚与敬畏铸造了神与宗教;而当我们从木法沙的角度在天国俯瞰小儿子辛巴时,完全可以体会到一个尽了责任又洗刷了全部冤屈的父亲对待儿子神圣而崇高的态度,这时,他已将自己化为神与宗教了。
《狮子王》的故事进行到这一幕时,不仅儿子们的心灵与辛巴共鸣,父亲们的心灵也与木法沙共鸣。父亲们此时获得的是足够的安详圆满,以一种更崇高也是更绝对的方式再一次实现了父亲的权威。
天国中父亲的权威是至高无上的。
父与子:两代人的强烈情结
父与子是一对重要的关系。它在儿子心中产生强烈的情结,也必定在父亲那里产生同样强烈的情结。
在古往今来的历史上,我们看到很多儿子把报杀父之仇当做终生大事,锲而不舍,矢志不渝。我们又看到,很多遭受迫害的父亲都将为己报仇的嘱托当做首要的遗训留给儿子。在这些故事中,父亲的遗愿不仅是因为儿子最能为他报仇,也是因为他内心最渴望儿子为他报仇。
狮子王木法沙被人谋害了,这时,作为父亲的观众与木法沙怀有相同的愿望,那就是渴望辛巴为父报仇。
这是做父亲的强烈情结。
儿子报杀父之仇的故事之所以在千百年来成为一种很有力的故事,就是因为这里有着儿子与父亲的两种强烈情结。儿子渴望为父报仇的强烈情结我们在前面已经做了分析,而父亲渴望儿子为自己报仇的强烈情结也是值得揭示的。
因为从儿子诞生起,父亲就把他看做自己生命的延续;因为父亲曾为保护这个生命付出过很多;因为父亲从来就将儿子当做自己的继承者;因为父亲曾经对儿子有过的不安;因为父亲需要儿子的愧疚来洗刷自己的冤屈;因为父亲的人生结束就意味着为儿子做出了牺牲;因为父亲死后就是神,就是宗教,有权力要求儿子的崇敬;因为父亲的死,儿子对父亲曾经有过的全部不满都将消散,而对父亲的忏悔、歉疚、感激都将激增;所以,父亲有足够的理由要求儿子实现为父报仇的遗愿。他将遗产交给儿子的同时,儿子也有责任将遗愿一同接收过去。
父亲的死亡,使父亲的权威得到了至高无上的表现。
父亲渴望儿子为自己报仇,也就是渴望儿子对自己的全部付出做出报答。
在古往今来的历史上,我们看到很多儿子把报杀父之仇当做终生大事,锲而不舍,矢志不渝。我们又看到,很多遭受迫害的父亲都将为己报仇的嘱托当做首要的遗训留给儿子。在这些故事中,父亲的遗愿不仅是因为儿子最能为他报仇,也是因为他内心最渴望儿子为他报仇。
狮子王木法沙被人谋害了,这时,作为父亲的观众与木法沙怀有相同的愿望,那就是渴望辛巴为父报仇。
这是做父亲的强烈情结。
儿子报杀父之仇的故事之所以在千百年来成为一种很有力的故事,就是因为这里有着儿子与父亲的两种强烈情结。儿子渴望为父报仇的强烈情结我们在前面已经做了分析,而父亲渴望儿子为自己报仇的强烈情结也是值得揭示的。
因为从儿子诞生起,父亲就把他看做自己生命的延续;因为父亲曾为保护这个生命付出过很多;因为父亲从来就将儿子当做自己的继承者;因为父亲曾经对儿子有过的不安;因为父亲需要儿子的愧疚来洗刷自己的冤屈;因为父亲的人生结束就意味着为儿子做出了牺牲;因为父亲死后就是神,就是宗教,有权力要求儿子的崇敬;因为父亲的死,儿子对父亲曾经有过的全部不满都将消散,而对父亲的忏悔、歉疚、感激都将激增;所以,父亲有足够的理由要求儿子实现为父报仇的遗愿。他将遗产交给儿子的同时,儿子也有责任将遗愿一同接收过去。
父亲的死亡,使父亲的权威得到了至高无上的表现。
父亲渴望儿子为自己报仇,也就是渴望儿子对自己的全部付出做出报答。
与此同时,父亲将为自己报仇的遗愿托付给跪伏在旁的儿子,这还是一个生命的交接。
父亲曾经远比幼小的儿子强大,保护着他,管教着他,统治着他。儿子逐渐长大了,父子开始了分庭抗礼。父亲一天天衰老了,弱小了,强大的儿子显出了对父亲的优势,甚至成了父亲的保护者。临终时的父亲衰弱得就像小婴孩,他在弱小的状态中希望得到儿子的保护。
儿子便带着这个伟大的责任出发了。辛巴就这样走上了为父报仇的道路。
当年轻的狮子王辛巴披载着国家利益、社会责任、历史进步等道义的光辉走上为父报仇、为己洗冤的奋斗道路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现代西方世界中儿子的故事。这显然又是父亲写出的故事,所以,我们还看到了父亲的意志。做父亲的意识到自己必将退出历史舞台,要听任儿子们书写未来,但同时又希望自己的声音能够长久地笼罩着未来的世界;而做儿子的则通过看来极为正当合法而又不乏曲折的过程取代着父亲的位置,成为世界的主宰。
——他们需要的是一个没有父亲的世界。
父亲曾经远比幼小的儿子强大,保护着他,管教着他,统治着他。儿子逐渐长大了,父子开始了分庭抗礼。父亲一天天衰老了,弱小了,强大的儿子显出了对父亲的优势,甚至成了父亲的保护者。临终时的父亲衰弱得就像小婴孩,他在弱小的状态中希望得到儿子的保护。
儿子便带着这个伟大的责任出发了。辛巴就这样走上了为父报仇的道路。
当年轻的狮子王辛巴披载着国家利益、社会责任、历史进步等道义的光辉走上为父报仇、为己洗冤的奋斗道路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现代西方世界中儿子的故事。这显然又是父亲写出的故事,所以,我们还看到了父亲的意志。做父亲的意识到自己必将退出历史舞台,要听任儿子们书写未来,但同时又希望自己的声音能够长久地笼罩着未来的世界;而做儿子的则通过看来极为正当合法而又不乏曲折的过程取代着父亲的位置,成为世界的主宰。
——他们需要的是一个没有父亲的世界。
1. 孙悟空的父母是如来佛祖和观音菩萨(2)
2. 孙悟空的父母是如来佛祖和观音菩萨(1)
3. 渔夫情结:当无能男人娶了贪心女人
4. 《海的女儿》:超越的激情与渴望
5. 海的女儿情结:超越的渴望与激情
6. 丑小鸭情结:追求成功高尚的极品女人
7. 白雪公主情结:恋父仇母女孩的梦想
8. 灰姑娘情结:靠自己去成功!
9. 托尔斯泰情结:男人的伪善与忏悔
10. 叛逆的闯荡:《飘》与"郝思嘉情结"
11. 贾宝玉情结:最易发生婚外情的男人
2. 孙悟空的父母是如来佛祖和观音菩萨(1)
3. 渔夫情结:当无能男人娶了贪心女人
4. 《海的女儿》:超越的激情与渴望
5. 海的女儿情结:超越的渴望与激情
6. 丑小鸭情结:追求成功高尚的极品女人
7. 白雪公主情结:恋父仇母女孩的梦想
8. 灰姑娘情结:靠自己去成功!
9. 托尔斯泰情结:男人的伪善与忏悔
10. 叛逆的闯荡:《飘》与"郝思嘉情结"
11. 贾宝玉情结:最易发生婚外情的男人
作者邮箱:
前一篇:人生永远没有大局已定一说
后一篇:谁导演了留美博士的畸形跨国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