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场披着爱情外衣的食色交易

(2006-09-22 07:49:39)
关于婚姻的最原始本质

  (柯云路说明:
  
《郁闷的跨国婚姻搬运工》写了安故事。
  他是留美博士,结过三次婚,三次婚姻都不成功。
  许多朋友读了这个故事都发来感想。一位叫栗香萍的朋友还发来文章,思想前卫又很传统,她认为,婚姻最原始的本质是男人实现生育愿望女人找到吃饭的保障——所谓的食色交易。这是婚姻社会性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男女平等只是法律上的平等,在社会分工中永远不会平等,除非有一天男人能生孩子。
  栗香萍的文章也算一家之言。放在这里向朋友们推荐。
  她还写来一封信,评价了安的故事。
  她说,婚姻以爱情为基础,这没错。但婚姻必须立足于现实。对于像安这种性格的人来说,安在第一次婚姻中的女孩子,最好做情人,不宜作爱人,因为他是个传统的男人。安的第二次婚姻缺乏沟通,许多忘年婚是很幸福的,女性可以对自己崇拜的男人产生很深很稳固的爱。安的第三次婚姻目的既然是为了生孩子,就应该首选健康,然而他却连最起码的婚前体检都没有做。.
  她的结论是:爱情可以盲目,但婚姻必须清醒。
  选择婚姻必须知道自己想要的是啥,然后作出现实的决定。
 

婚姻最原始的本质是食色交易
 
 
一场披着爱情外衣的食色交易
 

  婚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进入文明时代的产物。婚姻有自然性和社会性。婚姻的自然性由动物的繁殖本能决定的,表现为异性间相互吸引的所谓爱情。婚姻的社会性为人类特有,表现为男女在物质生产和人口生产的内外分工。现代人强化了婚姻中爱情的比重有其合情的一面,但现实证明,纯粹因爱情而完全不考虑社会现实因素的婚姻最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因为爱情是个易变的因素,随着婚姻的延续,爱情终会被亲情所取代,这时社会因素在维持婚姻稳定中便日渐凸现其作用。
  婚姻最原始的本质是男人实现生育愿望女人找到吃饭的保障——所谓的食色交易。这是婚姻社会性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男女平等只是法律上的平等,在社会分工中永远不会平等,除非有一天男人能生孩子。
  在所有的动物中人类是最难成长的;在所有的雌性动物中,人类女性的周期性生理现象是最特殊的。因此,女性在寻找配偶时考虑最多的是男性的物质生产能力至少要强过自己,以补偿为他生儿育女的代价,这是生物的本能,是无可厚非的。在这个问题上任何高明的理论都显得苍白无力。社会上出现的AA制仅适用于丁克家庭,只要想利用女性母腹的男人就有责任承担比一半更多的家庭经济费用。现代女性走上社会与男性争一片天地无疑是社会的进步,个别女性比男性优秀也是应该肯定的。但就绝大多数来看不可能平分秋色,也没必要要求男女经济绝对平均。社会分工永远存在,这也是人类优越于其他动物的标志之一。
  婚姻源于人类社会两大基本生产-——人口生产和物质生产的需要,它不仅反映人们的自然关系(如血缘关系)和自然行为(如性行为),更反映人们在这两大基本生产中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这种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可以从婚姻中的诸重要功能,如物质生产和人口生产中夫妻的内外分工、消费功能、抚养和教育后代功能、娱乐和休息功能中清楚地看出)。
  婚姻是指男女双方依照习俗或法律规定,经过一定程序结为夫妻的一种社会现象。它既是男女之间的生理结合,更是种特定的社会结合,是得到社会承认以及法律和专门习俗保护的一种规范化行为。由此实现稳定的夫妻关系,保持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爱情是婚姻的基础,是幸福婚姻的必要条件,但爱情不是婚姻的充分条件。婚姻除了爱情之外还有传宗接代、财产继承和扩大家庭利益的作用,即社会性。现实证明,只有爱情的婚姻不一定美满,婚姻必然要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
  婚姻在人类历史上有一个发展过程。最初的群婚制还不能算完全意义的婚姻,对偶婚制是婚姻的雏形,从一夫多妻制到一夫一妻制都是真正意义上的婚姻。群婚制是人类原始时代的产物,那时人类知母不知父,亲缘关系由母方确定,因而女性是社会的主宰。随着社会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占有财产的奴隶主需要同某位女性保持固定的性关系,以明确自己的后代,获得清晰的继承权;女性由于体能上的劣势,需要向男性获得物质帮助,于是,男女的合作形成——婚姻出现。在社会经济完全掌握在男性手里的时代,男子凭借经济地位拥有了支配女性的权力,男子根据经济实力决定娶妻的数量,女性必须绝对服从。社会发展到近代,科技的发展缩小了男女体能方面的差异,女性走上社会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拥有了经济地位,这就为男女平等的一夫一妻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婚姻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其社会属性是与生俱来的。
  婚姻的去向如何?这依然受男女在两大生产(人口生产和物质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决定。男性在社会上的物质生产作用没有变,女性则由人口生产为主转变为人口生产和物质生产并重。女性经济能力的提高使她们逐渐摆脱了对男性的依赖,为社会开放提供了可能,为人类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提供了条件。
 
 
柯云路信箱:keyunlu@vip.sina.com
 
 
一场披着爱情外衣的食色交易
《柯云路作品精选》
 
新浪读书连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