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社会民生 |
请教“坐沙发”的朋友们
我做网民不算晚,1999年曾申办过一个个人主页,写作之余也常常上网,但那一般是收发信件,看看新闻。偶尔也在朋友帮助下使用QQ,但不是为了聊天,而是应付记者采访。
不久前,在众人的怂恿下,竟“不自量力”开办了博客。一是推不过新浪网的一再邀请,此外,我个人也有小小的一愿,多年来常有朋友希望交流,写信太受局限,且时间也紧,不如将自己的作品、文章放在博客,让大家彼此沟通更方便。不曾想博客开通后来了那么多人,几乎每天都要热热闹闹地抛下许多“留言”。
我常常在深夜打开博客,一一浏览朋友们留下的文字。这些留言有的亲切,有的直率,我也由此结识了不少朋友。有朋友谈对作品的意见,也有的提出问题希望解答。博客丰富了我的生活,使我和世界的联系多了一个更年轻的渠道。但有时面对网络独特的新语言也不免“发呆”,不解其意。
最早看到有人欢呼“沙发了”,又人有遗憾未“坐上沙发”,后来,在网上搜寻学习了一番,才知是“首发”的意思。又有一说,“沙发”是在论坛里第一个光顾帖的人,在第一排就能坐上沙发。
此前早已知道“粉丝”是英语“FANS”的谐音,该词汇现已大量见诸报刊,成为流行用语。但留言中反复出现的“顶”表达了什么,也是请教了朋友才知是支持之意。
这种调侃味十足的新语言显然是网络世界的时尚。已经进入时尚“博客”的我,当然不甘做“门外汉”。于是我在网上发帖,向朋友们请教。
请教的内容第一,当然是网络的最新语言都有哪些?
第二,网络“新语言”究竟由谐音别字而来,还是由电脑拼音打字方便而来?我猜测拼音打字时选择谐音别字,有助于“提高”录入速度。
第三,网终“新语言”还会继续侵入纸质品吗?短信、帖子毕竟为私下交流,但报刊杂志中“粉丝”之类已大量使用,往下的趋势是什么?
第四,会不会影响中小学生掌握汉字?消灭错别字,一直是语文规范教育的一大课题,现已有汉学家发出警告,当下中小学生以至大学生天天搞“拇指通讯”,会不会使汉语越来越不规范?
帖子一发,一时间引来众多热情的“先生”,有人甚至往我的信箱中放了网络流行语大全。
举几个例子,如相互称呼类,偶 :我的意思。MM :妹妹 。GG :哥哥。JJ :姐姐。DD :弟弟。GF :女朋友。BF :男朋友。 而“美眉” 一词早已成为大众所熟悉。
再如问候类:3166 :再见(日语)。886 :再见(英语)。3Q :THANK YOU。PF :佩服。
网民统称类 :SL :色狼。犬科 :追逐女生,尤其是坛子里的MM--味精,KISSYOU 等人! 狼族 :与犬科不同,作风较正派,经常独自出没于论坛,虽然爱美色,但不死缠硬磨MM。 恐龙:长得不太好看的女生(带歧视性质)。 老大 :常被众人吹捧又常被众人暴打的人 。楼主 :发帖子的人。楼上的 :前一个发帖子的人 。斑竹 :版主之意,有时写作 板猪等。BT :变态 。马甲 :已经注册的论坛成员以不同的ID注册的论坛成员,通常有多个。 菜鸟 :表示什么都不懂。MPJ :马屁精。
…………
长长的网络新语言,既调皮又幽默,在边看边笑的同时,着实长了不少见识。
至于网络语的流行,朋友们也发表了不少有趣的意见。有的说,语言有变化发展是好事情,说明社会文化在“冒泡泡”。可惜的是中国教育部门脚步落后几十年,所以小朋友们会比较痛苦。只好平时交流用伙伴的语言,考试时用官方的语言。又说,嘿嘿,你看吧,以后的孩子们会更会来事的!
还有的说,网络语言的流行是人类社会分层的一个标志,一种群体承认的标志。它显示了我们使用这种语言从而融入到这个群体中,是一种归属感。当然这种语言也更确切的表达了我们的感情。
看着网友们“殷殷”的传授,我既温暖又快乐。
语言自从产生,就一直伴随着人类。生活改变了,语言也随之发生改变,从文言文到白话文,我们已经走过近一百年,而这一百年人类进步与发展的脚步甚至超越了过去的千年。
网络语言往往融入更多的时尚。而时尚正在一步步影响更普及的大众生活。或许我未来的文字也会出现新奇的网络用语,那或许是我还年轻的一点表示。
网络真是个奇妙的世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