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灵太极》——换个脑袋去上班

(2005-12-01 08:00:37)
 
         天下最大的问题之一是如何活着。

这对古人今人大概都不例外。

很多人活得十分卖力,搞科学的要当爱因斯坦,搞实业的要当比尔·盖茨,搞文学的要当托尔斯泰,搞电影的要得奥斯卡,即使野心没这样顶级的大小人物,也都各自在自己的梦想驱使下玩命,结果,除了可能各小有成功外,更多的是心力交瘁,苦累不堪。无尽的烦恼、过度的焦虑与各种疾病缠身就是写照。四五十岁乃至更年轻的人猝死在工作岗位上并非罕见。

这种活法肯定是本末倒置,把自己放到了地狱里。

有别的活法吗?

有人说该放下一切名利,像古代禅僧躲到山里与世无争,图个自在。

且不说放此话之人空口说说躲不到山里去,即便真如此,莫非躲进深山老林就能洒脱自在吗?

过去禅僧躲在山里,大多也并非终日兀兀枯坐。

一个禅寺里少则百人多则千人,也都在忙碌劳作。除了方丈、首座、监院这样一些担任领导的和尚,分管库房有库头,管水有水头,管火有火头,管菜有菜头,管浴室有浴头,整个是劳动生产的大集体,一敲钟都扛锄下地。中国禅宗史上著名的百丈和尚到了高龄,还每日下地锄禾,“作务执劳,必先于众”。别人藏起他锄头让他休息,他便不吃饭,此谓“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看来,真正的快乐自在,不是不劳作,而且可能还是很勤劳的劳作。

这里真正的人生三昧是什么?

有人问一位禅师他如何修禅。

禅师回答饥了吃饭困了睡觉。

问者惊讶:莫非别人不吃饭睡觉?

禅师说:那些人吃饭时千般计较,睡觉时百般须索。

此话的深意朋友们明白了吗?

作者这些年中一直在领悟人生的道理,它涉及心理学、生理学等现代学说,也涉及瑜珈、禅这样的传统文化。作者也不时与朋友分享自己的领悟,其中包括一些年轻朋友,他们到生存压力超限紧张时就与我交流,这种交流对他们度过一个个难关有所帮助。

这些年轻朋友的成长起码证明,人可以做更多的事同时又健康、洒脱、自在。

甚至可以说只有健康、洒脱、自在才能做更多更好的事。

希望这本书对困于紧张生存压力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同样的处境,当我们采取不同的活法时,会产生天壤之别。
 
                       《心灵太极》——换个脑袋去上班

                     柯云路成功学作品系列

《心灵太极》北京新闻台调频100.6/ 中波828正在播出

 
“焦虑的时代”系列文章:

2.傅彪为何没能活下去—相对贫困的驱动与困扰

3.《底线》—当代“医疗经营学”探秘

4.崔永元有意栽花花不开—亟待消除的一大社会不公

5张靓颖的选择与经济学原理——人生成本别忘了核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