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童话故事潜藏着什么样的情结:《童话人格》作客新浪(2)

(2005-11-06 08:24:18)

 

“护花神”的情结

 

主持人:能简单介绍一下你对《红楼梦》这个故事的解析吗?

柯云路:《红楼梦》可以说中国文学界包括普通老百姓都很熟悉的作品,有关《红楼梦》的研究很多,我看到很多关于红学的这样那样的观点,我也很感兴趣。但是我在研究《红楼梦》的时候又发现了一点新的东西,我在《童话人格》中将它命名为“贾宝玉情结”。

我发现贾宝玉身上有一种特殊的情结,当然人们可以做很多很好的评价,比如说他有民主精神,因为在封建社会中他同情女性;他又反对父权、反对封建礼教,等等,从社会学的角度可以做出很多这样的评价。但是从心理学上讲,贾宝玉情结还有其特殊的心理学意义,不知道别人做过这类研究没有,我是按照我的思路来做。大家都知道贾宝玉非常关爱女性,但我发现,他其实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关爱女性。贾宝玉有一个情结,认为天下好女孩都应该热爱他,而不是热爱别人。任何女性被别的男性霸占,他就会为此愤愤不平,这里并不全是出于社会道义的抨击,和他的心理有关。

贾宝玉还有一个情结,就是和父亲的对抗。因为他生长在封建社会,所以这种对抗在现象上是反对传统的封建礼教。但在本质上,贾宝玉的对抗是根源于通常小男孩都有的对父父对抗的一面,有俄狄普斯情结在里面。小男孩特别容易对抗一个严厉的父亲,而贾宝玉的父亲又代表着正统文化,所以他和父亲的对抗就既有了家庭意义,又有了一定的社会意义。只有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把社会学和心理学的意义都包含在内才是完整的。

贾宝玉在大观园里喜欢和女孩在一起玩《西厢记》的游戏等等,提倡当时所谓的情诗艳词,说他反封建正统可能有道理,但是我要指出的是,贾宝玉其实还有一个情结,一般的小男孩小女孩可能都有,我概括为“拒绝成年”。小男孩小女孩在十二三岁玩耍的很好,不愿意走向社会,不愿意上班,在任何时代都有,因为他不愿意成年。像贾宝玉这种从小在蜜窝里长大的少年是不愿意成年的,如果我们把他看成一个反对封建礼教的自觉战士是很夸张的,他的反封建是他的成长背景和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偶然形成的。

这样,贾宝玉才产生了所谓“护花神的情结”,这有一个演变的过程。为什么他和父亲发生这么大的冲突,为什么要提倡他的人生价值观,其实都和他的人生相连贯。我们在《红楼梦》中看到,贾宝玉同样恋母,小男孩恋母是很普遍的情结。但他对生身母亲的爱表现的并不是很强烈,他的恋母转到祖母那里,因为贾母给了他最强大的庇护。同时,他的恋母情结还转移到其他女孩身上,如袭人那样每天照顾他的丫头们。

以下是我与正统红学的不大一样的观点,我认为,像贾政这样一个严厉的父亲,代表封建礼教的父亲,在贾宝玉的成长中恰恰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如果贾宝玉没有这个父亲,他的成长反而不会像后来这样健康。我这是从少年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的。整个大观园都在呵护他,都在溺爱他,所有的女孩,包括王熙凤、贾母等,大家都把他捧在手心里,只有父亲比较严厉,这样他才知道这个社会有赏罚两种机制。

当然我的观点本身就很另类,对贾宝玉的情结要做很多分析,比如他为什么护花,为什么爱护女孩子,有很多方面可以分析。一个女人如果从小得到母亲、姐妹和同龄人的呵护,他就可能反过来对女人会有比较善良的心理。而凡是对女人比较有攻击性、比较敌视的男人,可能从小,第一没有得到过充分的母爱,第二没有得到过女人的呵护和爱抚,才会产生相反的心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