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学界、经济学界激烈交锋《龙年档案》(一)

(2005-11-05 10:49:42)

 

 

文学界、经济学界激烈交锋《龙年档案》(一)

——柯云路长篇小说《龙年档案》研讨会纪要

 

2002年10月16日,人民文学出版社在京召开长篇小说《龙年档案》研讨会,这是著名作家柯云路近期创作的又一部反映社会重大题材的作品。这部小说不久前先在《当代》第四期、第五期连载,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书。

出席研讨会的有著名文艺评论家阎纲、陈晓明、林为进、孟繁华、何镇邦、解玺璋、夏榆、张英、朱晖、胡健及著名经济学家何伟、贾春峰、范恒山、陈吉元、晓亮、黄钟及报告文学作家卢跃刚等。

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文艺报、南方周末、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中华读书报、新闻出版报、信报、京华时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作家文摘、新浪网、南风窗杂志、中国经济时报、战略与管理杂志、工人日报、燕赵都市报、精品购物指南等新闻单位采访了本次研讨会。

因故未能到会的文艺评论家白烨委托《当代》编辑部转达了他的读后感。著名导演吴天明因为在外地特写来书面发言。

研讨会之热烈为近几年文学研讨会罕见。与会者都认为《龙年档案》是近一两年来最好读的长篇小说之一。除此以外,对它的评价就千差万别了。同是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孟繁华以“政治文化与类武侠小说”为题,对《龙年档案》进行尖锐批评,而陈晓明则以“制度中的人性奇观与文学的本土化资源”为题,对《龙年档案》的文学成就做了很高评价。当有人认为小说主人公理想化时,《战略与管理》杂志执行主编则做了近乎激昂慷慨的抨击。至于到会的几位经济学家与文学评论家的评论表现出的不同,则使这个研讨会表现出文学又跨文学的特色。

以下为研究会发言纪要,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原来写《新星》的柯云路又回来了

 

常振家    《当代》杂志执行副主编

柯云路与我们人民文学出版社,与《当代》杂志很早就打交道,他最早在《当代》发表并产生很大影响的就是长篇小说《新星》,后来拍了电视连续剧,当时也有广播,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是改革类作品当中比较突出的一部。从那儿,他一发不可收,连续写了《夜与昼》、《衰与荣》,同样引起了社会的深度关注。

后来,柯云路从《大气功师》开始逐渐写了另外一些题材的作品。这样,人们就开始对他作为一个文学创作的作家提出了一些疑问,甚至引起一些争议。我们编辑部也产生过一定的忧虑,这样好的一个很关注国家命运、民族命运、关注我们社会前进节奏,紧扣时代脉搏作家并不是很多,而柯云路的那些作品确实跟《当代》的风格与办刊方向是很吻合的。

直到最近,他写了《龙年档案》,说实话,我们当时也不抱有太大的希望,首先他是很有争议的,另外也考虑其他一些因素,发柯云路的作品好不好?结果我们看了《龙年档案》之后,确实感到原来那个写《新星》的柯云路又回来了,他那种忧国忧民的意识,那种关注国家民族命运的忧患意识又回来了。后来才知道,他这些年去了山西等地,深入了基层,采访调查了很多很多有关的干部群众。

《龙年档案》出来以后,确实引起了各方面的强烈关注,当然,意见也不尽一致,今天我们把诸位请来,有我们的文学评论家,也有经济方面的一些老教授老专家,想就这部作品的得失发表一些见解。我们也不把这个研讨会简单地看成就一部作品发表一些看法,可以联想到我们当今的改革,也可以联想到当今的文学创作出现的种种现象,包括柯云路现象,希望大家踊跃发言。

 

 

没有料到柯云路又写了一部这么好的作品

 

        文艺评论家

(因家中有人急病住院,未能赴会,会前匆匆打来电话,请《龙年档案》的责任编辑洪清波在会上转达他的意见):

首先出乎我的意料,原来以为恐怕又是一部比较一般的主旋律作品,然而看完小说以后,认为这是写官场主旋律中比较好的一部,比较出众的一部。这是第一个我没有料到的。

还有一个没料到,没想到柯云路写了很多我不太爱看的东西之后,又写了一部这么好的作品。

 

 

我为什么拍摄《龙年档案》

 

吴天明    电影导演

因为我马上要拍摄柯云路根据自己的这部长篇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所以非常希望来听听各位专家的意见。但遗憾的是我正在为这部电视剧在外地采景,失去了这次学习机会。我已拜托《当代》编辑部的朋友向我传达大家的意见。

我想简单说说要拍这部电视剧的想法,请诸位指教。

我和柯云路一样是个无可救药的忧患意识病患者,病入膏肓。我感兴趣的只是这类作品。

近年来,有很多揭露腐败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但从未看过《龙年档案》这样洞察深刻,刻划入微,因而给人巨大感情震撼与思想启迪的好作品。我在读小说的三天时间里,日不思食,夜不能寐。三天减肥两点五公斤。可见我被折磨成什麽样子。

中国的改革面临一个难以逾越的瓶颈,这就是体制改革,说得彻底点,是制度的改革。如果不进行这种改革,二十多年的进步就会付诸东流。中国一切问题的根源都在这里。而这里却是一个雷区,一个可以让任何探险者粉身碎骨的雷区。柯云路是个探险者。但是,在目前这种困难重重的环境中,步子既不能迈得太大,也不能太过激烈,柯云路已是一个勇敢者。他一针见血地点透了这个社会存在问题的根源,做到这一点并不是很容易的,需要高度的责任心和冒险精神。我认为这是这部作品和柯云路的难能可贵之处。

我喜欢这部作品。我想一定有许多忧国忧民之士和关心国家命运的老百姓也会喜欢这部作品。

耽误大家时间了。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