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丝玛丽的婴儿》(Rosemary's
Baby,又名《失婴记》)是罗曼·波兰斯基拍摄于1968年的经典恐怖片,故事改编自艾拉·莱文(Ira
Levin)的同名女性题材恐怖小说,上映后一举夺得第26届金球奖和第41届奥斯卡的最佳编剧奖提名,鲁斯·戈登获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
《罗斯玛莉的婴儿》被美国《娱乐周刊》评为“有史以来最恐怖的25部电影”的第9名,堪称恐怖片中的经典之作。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原定是该片的导演。影片描述了一对年轻夫妇搬进了一座奇怪的公寓,遇到了一对奇怪的老夫妇,结果经历了一场恶灵受孕的噩梦,圣洁的教徒罗斯·玛丽怀上了撒旦的骨肉,生下了撒旦之子------一个没有瞳孔的婴儿,而罗斯·玛丽却没有别的选择,只能走向她的骨肉,轻轻摇着婴儿床,影片至此戛然而止,留下了更多疑问给观众自己去思考和回味。
导演波兰斯基以极高的技巧(很多地方颇具希区柯克的味道)将恐怖元素融入日常生活的平凡场景,在看似平稳的叙事中不动声色地渲染出惊悚的氛围。女主人公罗斯·玛莉成为不朽的银幕形象,她消瘦的面颊,金色细软的短发(出自于维达·沙宣之手),宽松飘逸的淡色睡衣,闪亮锋利的餐刀,都成为日后恐怖片竞相模仿的经典。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男主角的扮演者约翰·卡萨维兹,尽管作为演员的他,演技尚称不上精湛,但在美国独立制片界,身为导演的他却绝对可以称为开山鼻祖级的人物,他拍摄的《影子》(Shadows,1960)、《面孔》(Faces,1968)、《女煞星》(Gloria,1980)等影片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尽管很多人对影片的主题提出质疑(笃信天主教的主人公最终生下撒旦的儿子),但影片还是取得了巨大成功,不仅以1230万美元的成绩列入当年的票房十甲,也为老演员鲁斯·戈登赢得了一座奥斯卡最佳女配角金像,更奠定了波兰斯基国际电影大师的地位。
全片最为出色之处在于它的布局,波兰斯基将诡异的事件与惊恐的心理,缓慢而深入的铺展开来。影片前半部分诡谲气氛的营造,与库布利克的《闪灵》相比,更为不动声色,只在日常举止中透出丝丝凉意与不安。当罗斯·玛丽得知卡斯特维夫妇是邪恶的巫师之后,她的处境也越来越危险,先是察觉到自己的丈夫和魔鬼做了交易,接着发现自己的医生也是巫师的同伙------我看这部片子的时候,当看到这里,就好像觉得自己也随着罗斯·玛丽逐步陷入了一种孤立无援的绝望境地,这种情境在波兰斯基的渲染下足以让人窒息。更为奇妙的是,我们越来越无法肯定,这一切究竟是真实的还是罗斯·玛丽自己的幻觉,因为在通常的惊悚影片中,这时候应该出现一个可以挽救她的人,而罗斯·玛丽什么也没有。
《罗斯玛丽的婴儿》的结局更为黑暗,它没有留下一丝光明。罗斯玛丽被迫生下孩子之后,在群魔聚集的床边,轻摇婴儿床,里面躺着没有瞳孔的“撒旦之子”,她的嘴角泛起莫以名状的微笑,就在观众感到手脚冰凉之际,影片戛然而止。
最后八卦一下导演罗曼·波兰斯基。影片公映数月后的某个清晨,罗曼·波兰斯基怀孕八个月的妻子塔特被发现躺在自家豪宅的血泊里,包括女主人在内有五人被害,尸体上总共发现102处刀伤,凶手用她的鲜血在墙上涂写了“杀死畜生”“起义”等字句。凶手系邪教组织“曼森家族”(the
manson family)的一男三女四名成员,而幕后主使者就是他们的领袖查理·曼森(charles
manson)。关于凶杀动机,有说曼森希望以此惩罚统治阶级的奢华堕落,也有说房子的前任主人曾与曼森有过节,无论如何,都为塔特血案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从此,manson一词也成为杀人狂的一种代称。罗曼·波兰斯基被称为影坛的罪恶大师,他因被控猥亵少女而远逃欧洲,直到如今仍无法踏足美利坚的土地,波兰斯基自己的悲惨经历为《罗斯玛丽的婴儿》添上了最为诡异的续笔。

加载中,请稍候......